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实基础
2014-09-15陈代军
陈代军
2013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完成生产总值48.1亿元,同比增长17.5%;财政总收入4.4亿元,增长29.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38.2%;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增长30.5%;工业增加值6.38亿元,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20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5115元,增长16.4%。
2014年,印江自治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7.2亿元,增长17.0%;财政总收入5.7亿元,增长30.0%,工业总产值42亿元,增长3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5亿元,增长3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00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10元,增长17.5%,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坚实基础。
提速增效
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014年,印江自治县要继续抢抓国发[2012]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等机遇,以提速增效、扩大总量为突破,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增强投资拉动,夯实发展基础。以“5个100工程”为载体,围绕资源、产业等精心策划编制项目200个以上,确保到位项目资金19亿元以上。策划编制招商引资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同时,进一步巩固“全省金融信用县”创建成果,完善金融支持激励机制,全年新增贷款12亿元以上。
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动力。按照打造“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目标,加快基础建设,打造园区平台,助推集聚发展。全力促成电子科技产业园等15个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促成年产5000套茶叶机械设备制造项目、年产100万套服装加工项目等11个项目投产。抓好民营经济,年内重点扶持发展小微型企业和小老板工程300户以上。
继续以打造“三带五园”为载体,以实施“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创建“万元田”1万亩、“万元山”2万亩。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县级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家,培育农村产业带头人500户。将“梵净蘑菇”、绿壳鸡蛋等打造成贵州省著名商标,成功申创特色农产品商标25个、生产许可证10张。
围绕梵净山这张世界名片,以打造全国休闲避暑养老基地为目标,快速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团龙、芙蓉坝、等民族文化村寨。努力彰显“墨韵茶香、长寿印江”文化旅游品牌魅力,将环梵公路(印江段)打造成集休闲度假、避暑养生、特色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带。
加快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城镇规划工作,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体系。加快推进金玉小区、中寨口片区、城北片区旧城改造,建成城市农业公园、生态湿地公园和山地体育公园。同时,扎实推进“四城同创”工作,深入开展“美丽印江”文明行动,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巩固城区“两违”整治成果,建立严控“两违”长效机制。此外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新增城镇人口1.5万人以上,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改善民生
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
2014年,印江自治县将以改善民生、强化管理为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规范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力争社会保险各险种参保23.8万人,征缴社保基金8100万元,稳定扩大基金总量。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巩固和用好“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教育“9+3”暨“4+2”教育计划,大力推进城镇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870套乡镇教师公租房及刀坝中学校舍改造项目,完成印江一中二期工程建设。完成2所教学楼及教学辅助用房、5个农村寄宿制学校攻坚工程、5个塑胶运动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60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200人,发放就业小额担保贷款2500万元,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9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加快实施1500套廉租房、1970套公租房和1500套棚户区改造建设工作。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认真执行住房增量补贴制度,有效缓解干部住房压力。
积极发展文体事业。加快农村广播电视、电话、宽带、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民健身运动场等建设,启动勤丰无线转播台搬迁重建工程,完成合水蔡伦古法造纸博物馆建设。
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大力实施和拓展扶贫开发“整县推进”战略,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开发式扶贫两项制度衔接。更加注重贫困村建设,加大力度补长同步小康的“最短板”。
基础设施向下延伸。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重点,将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积极争取和整合项目资金,结合农村改水、改厕、改圈、沼气等工程,快速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保障群众利益。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探索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深化开展“平安印江”10个专项行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强化计划生育全程管理服务,深入实施计生“双诚信·双承诺”工作,确保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2‰和6‰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5%以上。
清正廉洁
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关键在党,核心在人。2014年,印江自治县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强学习,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继续深入开展思想大讨论和季末大讲堂活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创新学习载体,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引领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能力,增强突破瓶颈制约、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增强服务群众、服务项目、服务企业的能力,增强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激发活力,锻造干事创业的过硬团队。坚持重德才、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干部竞争性选拔机制,规范初始提名程序。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激情,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干部人才队伍。
强基固本,筑牢坚强有力的基层堡垒。以“民心党建”工程为统揽,紧扣“干群连心·同步小康”主题,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工作始终。积极探索党员作用发挥的新途径新办法,建设一支给群众办事、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的党员队伍。
转变作风,营造务实发展的浓厚氛围。紧紧围绕“转变作风、务实为民”的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严抓班子、从严带队伍、从严抓作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深入推进服务导向型、管理效能型、创新创优型、人民满意型机关建设。大力加强执行能力建设,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反腐倡廉,构建拒腐防变的廉洁防线。坚持把反腐倡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划准底线,不越红线,将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廉政、勤政一齐抓,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贪正风气,绝不容许搞腐败,绝不容许不干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依纪依法严厉惩处腐败分子。
改革创新,建立高效规范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细化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探索推行网上审批、“一站式”服务、重点项目全程代办、限时办结等机制。大力推进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工作,健全和完善行政处罚相关制度,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自由裁量空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者系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