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下的档案服务创新研究

2014-09-15姚爱萍

档案天地 2014年13期
关键词:服务型档案馆公共服务

姚爱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对档案事业全面深化改革确定了总目标和主要任务。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局长馆长会议上讲到:“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高度来做好档案公共服务,着力健全和进一步完善方便人们群众的利用体系,全面提升档案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学习时曾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作为服从和服务于政府工作的档案部门,是联系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本作者现就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现服务型政府职能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档案事业营造了公共服务的环境

(一)、各级各类档案馆形成网络,基础建设普遍得到加强,大大提升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

国家2000年重新修订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标志着档案馆建设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国档案馆现在不仅类型、数量大大增加,而且分布日趋合理,形成了遍及各地档案馆网,使档案馆的公共服务更加基层化。档案网站是网上档案信息的聚焦点和辐射源,就上网内容而言,一般包括政务公开、档案指南、档案查询、业务咨询、史料开发等类信息;包括公布有关档案法律、政府规章及业务规范性文件,公告政务公开项目,明示文件规定、办事程序、联系方法和投诉渠道;还可及时编发社会性较强的档案工作信息。档案查询类提供档案目录数据库,由网民直接检索馆藏全部开放档案目录,浏览部分档案全文,开展有关档案管理和档案查询的指导工作,尽可能满足社会各个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大众化需求,使档案利用者更快速、准确、全面地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二)、服务功能向公共性方面拓展,公共档案馆意识开始形成。

多年来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一直作为各级政府政权的附属机构,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不仅为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更让人民群众共享了发展的成果。

首先,档案部门不仅做好了各门档案的接受征集,也更加重视了历史名人、名胜、名产和重大事件等档案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把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所形成的各种重要文件资源全部收集起来,服务于社会发展,并将这些“死”档案变成“活”档案,建立开放式馆室,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

其次,档案馆在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同时扩展教育资源,许多省、市档案馆成为学生的校外课堂、实践基地、实习基地等,成为公众利用公共档案资源的场所。例如,将档案资料利用,使其成为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廉洁奉公,一心为民,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建立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教育青少年学习艰苦年代老干部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社会发展提供档案资源的保障。

(三)、政务信息公开,使档案为公众服务的时限前移。

按照常规各级机关的档案移交进档案馆后才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档案形成满三十年才能对社会开放。然而,政府信息公开充分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特点。200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档案馆是当地政府信息查阅的场所,从而使政府文件在尚未转化为档案之前,就为公众服务,使档案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时限提前了,更好地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

二、服务型政府要求传统的档案服务必须多方位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档案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离服务型政府要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社会信息化的普及,引发了全社会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档案部门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渗透,传统档案服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有待进行全面转型。

(一)、从国家模式到社会模式的转变。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特别提出做好民生档案收集工作,不断提高民生档案的接收比重,加快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民生档案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档案管理服务也开始由 “国家模式”向拓宽服务层面、馆藏丰富、打开大门,迎民进馆的“社会模式”转变 ,建立起为全社会全方位服务的现代档案馆。经济发展使档案数量激增,使档案所有权多元化,内容多样化。因此,越来越多的档案中介机构如档案寄存中心、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等参与到档案资源建设和服务中来,特别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档案已占半数之多。

(二)、从档案实体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

档案的收集、管理和提供利用是档案机构的核心内容。从服务内容深度来看,传统档案服务内容多是提供文件、档案实体,被动地为用户提供档案,根本无法实现信息平台的利用,而现代档案信息服务更重视对文件、档案信息的提供和集成,实现从档案的实体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过渡。

(三)、从注重社会效益向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并重转变。

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为党和国家机关起草文件提供参考依据;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可靠凭证;为宣传教育提供生动素材;为科学和历史研究提供重要资料。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工作的经济效益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服务的策略,改传统档案服务为知识服务,强调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的用户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提供他人所需的知识达到用户的目的。其次,转变服务的过程,由阶段性服务转变“一站式”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不仅了解自己的馆藏,还要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才能更有效的搞好“一站式”服务。最后,就是转变服务时效,传统的档案服务大都是用户产生了实际的需求后,临时到档案部门查阅档案。而知识服务强调即时或提前将用户所需的信息、知识传递到用户手中,从过去的滞后服务转变为超前服务。

(四)、从单一服务到综合性集成服务转变。

档案信息服务与公务利用、学术利用、公民个人利用密不可分,从政府的宏观决策,到大众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档案。但由于大量档案资源长期散存在各单位,多样化服务需求难以一步到位,为此提出了集成式的档案信息服务,以实现档案服务的全程化、规范化、集成化。首先是转变资源基础。档案部门要从基于分散的档案资源转变于基于集成的知识资源,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知识服务。其次要转变服务手段。档案部门要从机械化服务转变智能化服务,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手段,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知识。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搞好档案信息服务定位与制度建设

2014年的全国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再次提出档案事业继续实施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目标。而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就是政府在履行自身职能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社会本位、民众本位”精神。为此,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必须以科学的服务理念为指导,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立足以人为本。

(一)、构建行业“双轨制”发展机制。

档案“双轨制”管理主要是指对档案的存储采取纸质与电子并存的管理办法。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档案“双轨制”管理包括了三层含义。从历史的层面上看,“双轨”的意思就是既重视对纸质档案的管理,又重视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是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纸质档案管理和研究。“双轨制”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要跳出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范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并以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为参照,寻找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和科技发展特征的电子文件管理之路。“双轨制”的第三层含义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总有将“双轨”复合为一的时候,也就是对传统管理理念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整合,是一种升华了的单轨。

(二)、完善社会服务制度。

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进一步简化利用手续,方便群众查阅档案信息。这就要求创新档案部门的服务制度。在2013年,国家正式取消了利用档案收费项目,使利用档案进入到免费时代,这无疑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有益的服务制度。因此,档案工作在收集整理时,进一步强化了“满足社会各界信息需求”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了“方便群众快捷查询”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了“执政为民”的理念。档案工作要通过不懈的努力,真正做到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切实打造好档案馆这个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立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让老百姓能及时、方便地看到党委和政府的红头文件。

(三)、建立和健全档案资源收集制度。

1、依法进行收集。根据《档案法》的规定,严格执行收集制度,认真落实档案事业的管理制度,科学开发利用档案。2、积极向社会征集档案。档案部门应当更新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征集档案,使广大民生得以更广泛的利用。3、建立电子文件归档制度。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档案馆应建立信息化的建设,采用科技软件管理馆藏档案。 4、开拓网上档案收集途径。为了保证网上档案收集的安全,必须制定严密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电子文件流转、整理、收集、跟踪、登录管理。5、试行现场收集档案方法。加强民主档案意识,注重各地的特色,到各个社区、企业收集档案,将档案的收集工作变“活”。6、构建档案资源收集保障体系。设立档案征集专项资金,用于征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档案,同时设立专门的档案征集或捐赠渠道,便于社会档案的有效收集。

四、围绕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搞好档案服务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2014年档案工作主要任务之一,也正是体现围绕服务型政府,搞好档案服务的要求。为此从以下几点加强。

(一)、以人为本,加大建档的范围和力度。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今年的档案工作总体要求中又提出了继续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所以建立家庭档案、社区档案、乡镇档案和农村档案就是档案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加大硬件投入,扩大接受范围。

各级档案部门要通过“对上多争取、横向多联系、对外多宣传、自身多努力”来大力宣传和营造档案事业的重要性,争取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以便在档案工作中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征集接收、保护抢救、编研开发等方面的开展。

(三)、构建全方位的档案资源。

档案部门应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规划的要求,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文件归档的进程,充分利用网上档案馆和文档一体化软件,开展档案、文件资源网上采集、网上管理、网上查询服务,加强档案信息化规划、管理,整合档案及现行文件信息资源,实现档案资源数据的无缝集成。

(四)、开展多部门联动的主动服务。

即变被动为主动, 对档案服务“ 进社区, 到街头, 到乡村”进行有效尝试。将馆藏档案中一些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服务性等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档案资料、现行文件进行复制, 整理成宣传材料,免费赠送群众。向群众宣传群众关心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功能, 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档案信息服务, 使群众能直接感受到档案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拉近档案部门与民众的距离。

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档案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档案工作拓宽公共服务范围,转变公共服务方位,营造公共服务环境,进一步完善方便人们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全面提升档案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而努力奋斗。

(工作单位:运城市盐湖区档案局 馆员 )

猜你喜欢

服务型档案馆公共服务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教学服务型大学研究的回溯与镜鉴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人性化”服务型机器人
工信部副部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服务型制造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