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透视及备考指津(上)

2014-09-15姜有荣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4年30期
关键词:故土作文题情怀

姜有荣

高考不仅要“为高校选拔人才”,而且要“为国举才”。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有“担道义”之“铁肩”,方能有“著文章”之“妙手”。为此,2014年高考全国18道作文题纷纷奏响“接地气”这一主旋律,引导广大考生去关注万家灯火,去体味苍生疾苦,去走进百姓的物质、情感、精神世界;其导向可“点赞”,其理念可“圈点”。

贴近时代生活的实际

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实际特征是什么?是现代化、信息化、多元化、国际化,等等。这需要我们去“破”去“立”,去“扬”去“弃”,去传承去发展,去坚守去突破,更需要我们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2014年高考全国18道作文题准确地触摸到了当今时代这一生活实际的脉搏,在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多维观照中,如下四个时代热点尤其抢人眼球:

1.三点一线。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中的材料“山羊过独木桥”直接取材于校园的运动会,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规则与变通、竞争与双赢。江西卷作文题关于“课内外学习探究”的材料则让广大考生对新课标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探究性学习”(另外两种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表看法。

2.正能量。全国大纲卷作文题的材料“老王看病”传递的是友善互助、感恩回报的正能量。四川卷作文题的材料“人只有站起来后,世界才属于他”传递的是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正能量。

3.传统文化。北京卷关于“老规矩”的材料作文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与现代化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扬弃的辩证思考。

4.现代科技。辽宁卷关于“祖孙看风景”的材料作文题把目光聚焦于“照明科技”,广东卷关于“黑白胶片和数码照片”的材料作文题把目光聚焦于“数码科技”,天津卷关于“假如有一款芯片”的材料作文题把目光聚焦于“智能科技”,均引导考生关注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反思科技发展的利与弊、得与失。

备考指津:

考生要自主开展“三进行动”:

1.走进社区。通过公益、志愿者等活动,了解邻里乡亲的生存状态,感知他们的幸福。

2.走进草根。通过慈善、德育基地等活动,了解普通民众的基本诉求,感知弱势群体的冷暖甘苦。

3.走进媒体。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了解最新时事、科技,感知飞速发展的时代气息。

贴近百姓情感的实际

“人情练达即文章”,考生只有对家人、他人尤其是弱势群体有触动,有痛感;既悲天,又悯人;既有体人之心、恤人之怀,又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才能在文章中有所反映,也才能写出具有情感、思想健康的文章。2014年高考全国18道作文题敏锐地点到了百姓心底这个最柔软的情感穴位,与百姓的情感神经同频共振,让广大考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如下四种情怀尤其撼人心魄:

1.对天性的尊重情怀。全国课标卷Ⅱ关于“喂食野生动物”的材料作文题警示人类要与动物平等相处,不要因为一己之好、之乐、之爱、之需而使动物丧失天性和觅食能力,并引申出不能因为溺爱等不适当的教育方式而使孩子失去天性、个性,失去生存能力以及自立、自理能力。

2.对他人的体恤情怀。重庆卷关于“租房”的材料作文题警示人们既要想着自己,也要想到别人;既要“利己”,也要“利他”;既要“与己方便”,也要“与人方便”;既要“人人为我”,也要“我为人人”,将体恤化作实际的言行,将责任注入内在的品质。

3.对责任的担当情怀。全国大纲卷作文题材料中“老王”的那句“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体现的是一个农民工对自身责任的一种担当。虽然“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但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消极逃避,而是再苦再累自己扛。这份担当情怀尽显一个草根的血性,更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4.对故土的守望情怀。湖南卷作文题“最美乡村”向人们发出了故土的深情呼唤:只要扎根故土,守望故土,坚持信念,放飞梦想,故土也能绽放异彩,“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备考指津:

考生扎实做好“三项工作”:

1.重温教材名篇。要通过重新品读教材中润泽心灵、滋养精神的名篇,培养自身情怀。

2.浸润精神家园。要通过“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年度道德模范、年度经济人物、年度新闻人物颁奖典礼等精神大餐,浸润自身情怀。

3.阅读探究迁移。要通过探究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中蕴蓄着浓郁人文情怀的文本,由“读”向“写”迁移,把握表现情怀的手法。

猜你喜欢

故土作文题情怀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故土情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五老”情怀
扎根故土 带头致富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