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
2014-09-14李慧贞马令坤郑恩让张震强
李慧贞,马令坤,郑恩让,张震强,张 玲
(陕西科技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
李慧贞,马令坤,郑恩让,张震强,张 玲
(陕西科技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构建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评价,体现质与量结合、个性和差异结合、主体参与、动态发展等多元化特点,确保其导向、诊断和激励作用的发挥。要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体系的核心,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是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新一轮的“本科教学工程”提出要在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重点建设,其中与课堂教学质量有关的重点建设内容就有两个方面。这些为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指明了方向。
一、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课堂教学效果发生了明显变化。但目前课堂教学评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有评价大多只重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没有构成动态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作用不够强,评价结果多被用在教师的职称晋升及评优上,忽视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其它重要功能,如诊断、激励、导向功能。另外,现有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主要是以他人评价为主,且大都权重相同。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个人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好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评价效果的关键。另外,有关教师的自评也应纳入评价体系,以便更全面地评价课堂教学。
(一)强化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导向性评价,克服教学评价的隐性缺失问题
在当前的高校教师综合评价中,科研比重占绝对优势,教师关心更多的是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等结果导向性评价,忽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评价,这既挫伤了学生的评价热情又割裂了教学和科研。国内外的研究都证明课堂教学的学生评价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目前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中,尽管有学生的评价内容,但很多学生认为他们的评价意见并没有得到重视,尤其是有关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评价,教学评价存在隐性缺失。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要充实和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导向评价,在课程教学的前期、中期增加学生评价,而不只是在课程结束时的单次评价,以体现评价的过程导向性。
(二)提高学生网评的效度和信度
学生对评教意义认识不够和对网评指标理解的困惑会影响学生评价操作过程和评价的公正性,对于恶意评价和随意评价如未经处理直接反馈给教师,会影响到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为此,可对学生进行网上评价前的指导工作,让学生理解评教的结果对教师和学生产生的影响和积极效果。针对以往抽象的指标表述,尽可能用具体、平实的语言去描述,增强学生对指标的理解,使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客观评价,提高网评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三)实施教师自评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教师通过每学期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报告,结合学生的反馈了解课堂教学的得与失,使教师及时反思教学实践的效率和成效,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
(四)重视对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合理应用
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但实际评价结果却没有对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评价结果流于形式或是演化为衡量教师工资奖惩的一种手段。改变仅将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的做法,而应将评价结果作为制定每位教师培训发展计划的依据,依托各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教师及时分析评价结果,使教师的培训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师反思教学实践的效率和成效,帮助教师提高持续改进教学的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
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内容
为实施教育部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我们开展了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实践性探索,以充分调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强化教育质量意识和本科教学工作地位。
(一)重新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目的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学内容(教案)的更新、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及对有效考试方法的探索;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不断取得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使教学管理决策者和授课教师了解评价主体特别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表现的认识和评价,准确把握、全面了解实际课堂教学运行状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主体和对象、评价(内容)指标的具体分类和内容表述以及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必须满足多方面的需求,除体现教案、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外,还应促使教师具备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服务意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重点逐渐转移至学生成就评价;注重评价的有效反馈和评价对教师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以扬长避短,探求有效方法激励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激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三)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应突出科学性、时效性与导向性、直观性、差异性。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科学、公正、全面的评价方法,注重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评价方法要重视客观性、可行性和综合性,要用静态与动态、短期与长期、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评价,并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的不同,选择多元的评价方法;加强过程评价,注意评价过程的连贯性和承接式,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效率和评价效果;充分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组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合理、科学的网络信息平台。
三、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践
(一)体系的构建
图1给出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本体系的特点是采用多级、多层次反馈方式,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图1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框图
1.学生评价。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重要主体部分。此部分评价主要对授课教师知识的渊博程度、授课态度、教学及考试方法、学生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主要采用网评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督导评价。教学督导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组成,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督导评价主要对教师授课的难点、重点、教案的准备和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等进行评价;督导的评价还要体现对青年教师授课方法的指导作用,督导评价的主要对象应放在副教授及以下职称的青年教师。评价主要采用听课、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同行评价。同一教研室或同一系内的教师进行相互评价,因具有相似的专业背景,该评价主要对授课教师在授课内容的深浅、知识面的大小、授课的责任心、授课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同行评价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即老教师带年轻教师,授课有经验的教师帮助其他教师分析原因共同进步。评价主要采用课堂听课、课后交流、观看课堂教学随机录像等方法进行。
4.教师自我评价。每讲完一节课、一门课,每个教师都会有些心得体会,自我评价从教师内心深处,从自我发展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引入该评价,有利于教师从自身出发,对所授课程不同章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准备、教学效果、考试等方面进行总结,自我反省,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另外,还要对授课班级学生的学风、课堂纪律进行评价。评价采用自评问卷以及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
5.管理者评价。教学管理者一般都据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与不同专业、不同院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教师都有过广泛的交流,引入该评价有利于管理者了解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同时有利于体现评价体系中的差异性。另外,管理者评价亦是整个评价体系最终形成评价结果和形成有效反馈的主要环节。评价方法是随机听课、网评抽查、座谈会等。
6.权重的设置。每项评价结果对课堂实际授课情况的反映存在差异,不同主体的评价反映不同的要求,在形成最终评价结果时,每个主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此时可根据评价需求的侧重通过权重的大小进行调节。
7.运行机制。每个评价主体在完成评价后,首先可以直接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对授课情况进行反馈或指导,强调“导”的作用。监控系统定期(2~3周)对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信息进行收集,然后通过教研室给任课教师进行反馈。该方案提高了授课质量信息反馈的时效性,避免了一些很容易更正的问题再次发生,同时还可对一些恶意评价进行过滤。其次,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经加权处理后形成反馈信息,通过教师所在的学院对个人的反馈,同时将评价信息存档,以备动态观测。
(二)实践及效果
1.尝试学生、同行、专家(督导、管理者)课堂授课质量综合评价试点。我校电信学院对每位授课教师进行两次随机单位学时授课的质量抽查,并对课堂录像在后期进行了同行评价、专家组评(督导评价、管理者评价)的综合评价试点。整个视频采集时间为2.5个月,有90位任课教师进行了授课录像采集工作,录像时长达9000分钟。专家进行视频评价耗时15天,同行评价经历1个月的时间。
过去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依靠学生和督导打分,学生的打分主要偏重于授课效果,而督导主要偏重于教学方法,而且受工作量的限制,只能部分专家参加听课。采用随机录像评价,不但扩大了听课专家的数量,而且引入了同行评价,使得对授课内容也进行评价。
通过对所有评价教师对结果的意见调查,认为结果合理的占88.3%;认为此项工作对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有促进作用的占95%以上;认为可凭此结果作为年终教师考核依据的占11%。从实际效果来看,综合评价提高了任课教师授课责任心,这从后期的学生座谈会中得到了证实。但若评价结果被直接用于年度考核,对青年教师来讲压力增大,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师,故评价结果的合理应用非常重要。
2.改革学生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该评价体系加强了学生在授课质量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参与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积极性,通过参与也直接受益。
加强对学生进行评价前的指导工作,让学生理解评教的意义、评教的结果对教师和学生产生的影响和积极效果。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导向评价,要求在课程教学的前期、中期增加学生评价,而不只是在课程结束时的单次评价,在我校现有的班级信息员制度下,信息员需要将每天课堂教学授课情况、学生到课情况、学生反馈意见向教务处、学院、教研室汇报,以体现评价的过程导向性,提高课堂评价反馈的实时性。为了客观反映学生的评价情况,在对学生的评价打分中去除最高和最低的20%,而仅考虑中间学生打分。该体系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全面评价,体现质与量、个性和差异、主体参与性、动态发展性等多元化特点,确保其导向、诊断和激励作用的发挥。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将激励教师不断积极进取,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考核方法改革。课程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组织与辅导、实验效果三个方面,2012-2013学年第1学期我们在信工101、信工102班进行了“高频电路”课程实验效果评定方式的探讨。通过对实验内容的分解,规定学生在30分钟内对随机所抽题目完成实验与报告,考核常规仪器使用、课程内容掌握、解决问题能力等面。
从效果上看,该改革在推进课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实验教师的责任心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通过对比试点院系近两年学生、督导和教学管理者对授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评价情况,好评率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在授课态度上变化明显,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报名人数和讲课质量在不断提高,参加教学改革的青年教师人数在逐年增加。
四、总结
开展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进一步理清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各环节,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构建面向不同定位、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多元化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按照与高校课堂教学相关的多元评价对象和多元评价主体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为深层次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全面提升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提升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水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教师教学业绩评价、教学发展奠定基础。实践意义在于突出高校课堂评价的科学性,增强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时效性、导向性和直观性,使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全程中及时分析课堂教学的得失,勤于反思教学,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决策依据,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让学生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杨淑萍.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内容与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2]冯 源.美国高校教学评估方法及其参考价值[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3]刘校梅.教育评价的演进[J]. 东岳论丛,2002,(5).
[4]张将星,王占军.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主体、内容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5).
[责任编辑刘福满]
AResearchofClassroomTeachingEvaluationSystemandMethodsin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Tak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 Hui-zhen,MA Ling-kun,ZHENG En-rang,ZHANG Zhen-qiang,ZHANG Ling
(CollegeofElectrical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Shaan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Shanxi710021,China)
Constructing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adaptive to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needs has vital significanc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hould mak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owards classroom teaching, reflect the integration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incorporation of individuality and discrepancy, subject participation, dynamic development and the likes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 to ensure its orientation, diagnosis and incentive function. It should constantly encourag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self-quality, renew the teaching content,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so a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2014-02-25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BZ27);陕西科技大学教改项目(11JG35)。
李慧贞(1977-),女,陕西咸阳人,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短距离通信技术研究。
G642.0
A
1009-9042(2014)03-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