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HIV/AIDS患者家属实施护理干预的实践分析

2014-09-14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艾滋病同伴门诊

刘 晓

对HIV/AIDS患者家属实施护理干预的实践分析

刘 晓①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HIV/AIDS患者家属或同伴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积累经验。方法 对60例HIV/AIDS患者家属或同伴实施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护理干预对HIV/AIDS患者家属或同伴具有显著效果,干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门诊HIV/AIDS患者家属或同伴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可以帮助患者正视现实,积极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HIV AIDS 患者家属 护理干预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和不可治愈性,会给HIV/AIDS患者及家属带来恐慌、忧虑的心理负性情绪[1]。家属、同伴在照顾患者的同时,还要承受社会的歧视和偏见,面临着各方面巨大的心理压力[2]。我院自2012年6月特设艾滋病关爱门诊以来,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对陪同HIV/AIDS患者就诊的60位家属或同伴进行护理干预,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使他们有效掌握艾滋病的基本预防和护理知识,以规避HIV感染,消除恐“艾”心理,更好地帮助患者积极治疗。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在关爱门诊陪同HIV阳性者/AIDS患者就诊的家属或同伴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65 岁,平均35.3岁,陪同者均知晓患者病情。

2 方法

2.1 前期调查 在病人门诊随访时,采用研制的调查问卷,和病人家属一起阅读讲解后如实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家属或同伴的文化程度、对HIV和AIDS有关信息的了解情况、心理状态、看病的顾虑、对家庭的影响、应对方式等,以了解其诉求。

2.2 工作人员选择 由1名护士担任专职健康教育员,要求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进行过相关心理知识培训、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具有良好沟通和电脑操作能力。

2.3 教育方法 (1)在每次患者门诊随访时,都对患者和家属给予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个性化宣传教育及心理支持。(2)筛选并培训AIDS患者及家属各1位作为同伴教育者,和专职人员一同成立阳光关爱小组,通过QQ等网络媒介,不定时给予患者及家属个别指导,化解不良负性心理。(3)采取专家讲课、播放防治艾滋病相关视频、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电话随访、同伴教育等多种形式,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将其延伸到院外。

2.4 教育内容 (1)病人用药指导。家属应按治疗计划督促病人遵嘱服药,讲解一旦停药的后果,让病人能在家属及同伴的关心、鼓励下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以延长生存时间。(2)居家生活指导。包括讲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预防、个人卫生及家庭消毒隔离知识。因在HIV感染中,同性恋是高感染群体,故针对同性伴侣,尤其是男性同性恋者,更需做好相关性接触安全措施指导,杜绝HIV感染。(3)饮食指导。对家属及同伴说明均衡营养对疾病康复的必要性,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合理平衡膳食。(4)个性化指导。专职人员可和同伴教育者在关爱门诊与每位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属进行交谈,以自己亲身经历、进行语言或非语言交流,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使其摆脱困扰、减轻不良情绪、疏解思想顾虑,有效寻求社会支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干预前后比较(见表1),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P<0.05)。

表1 60例HIV感染/AIDS患者家属护理干预前后效果比较 [%(例)]

4 讨论

4.1 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 现今大众对AIDS已并不陌生,但仍存在恐惧、躲避、歧视等心理[3]。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家属尽可能消除担心和顾虑,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规避感染风险,积极配合、共同支持鼓励患者,增强其自尊心和被关爱的情感,唤起其对治疗的信心。

4.2 采取个性化干预 医护人员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同伴教育者,根据每位家属的不同问题采取个性化的干预,以构建起医院与患者家属间的桥梁和纽带,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4.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AIDS是一种慢性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也没有有效的疫苗可预防,病死率极高,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基本的治疗目的之一[4]。家属是此类患者最重要的支持,因而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可间接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有效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1 雷雨萍,杨智彬,曾荣昆,等. 住院艾滋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120-122.

2 肖淑辉,李玉英.HIV/AIDS病人及其亲属的心理状态和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质性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1):61-63.

3 张曼华.心理社会因素与艾滋病[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4):396.

4 Mc Reynold CJ,Garske GG.Curent issues in HIV disease and AIDS:Implications for health and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J].Work,2001,17(2):117-124.

·本文编校 曹家和·

2013-11-22)

①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苏州市 215007

猜你喜欢

艾滋病同伴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 世界艾滋病日》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寻找失散的同伴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