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实证分析*
——基于江西省的调查数据

2014-09-14刘小春

社会保障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镇居民居家子女

刘小春 李 婵

(1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2 南昌陆军学院管理教研室,江西南昌,330103)

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实证分析*
——基于江西省的调查数据

刘小春 李 婵

(1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2 南昌陆军学院管理教研室,江西南昌,330103)

利用江西省300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 相对于家庭养老模式,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社区居家养老及社会机构养老模式选择行为受城镇居民居住地、是否原住民、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对养老模式的了解情况、城镇居民年龄、月均收入、子女个数、与子女居住相隔距离及子女的孝敬程度等因素影响。

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Logit模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并将养老保险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幸福型推进,必然要求对居民养老保险模式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掌握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指导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模式的提供。当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实现人群全覆盖后,针对不同的人群在实行普惠制的养老保障的同时,根据保障对象自身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养老保险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居民养老保险模式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为提高养老保险模式的保障能力及实施效果提供参考价值。此外,研究居民养老保险模式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适时构建城镇养老模式,充分整合利用城镇养老保障资源,提高城镇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协调各区域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为实证分析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笔者设计了《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调查问卷》,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问卷的内容包括被访者居住特征(居住地、居住状况、所住房屋、邻里关系、居住地设施配套等)、被访者个体特征(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年龄、职业、月均收入等)、被访者家庭特征(子女数、与子女联系状况、与子女居住相隔距离等)、被访者对养老模式的认知特征及被访者参加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的意愿特征等五个部分。并根据研究需要于2013年5月对江西省11设区市中的9个进行了抽样调查,9个设区市分别为南昌、九江、赣州、吉安、宜春、上饶、抚州、萍乡、新余。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10份,回收率96.9%,其中有效问卷300份, 回收问卷中的有效问卷率为96.8%,300份有效问卷中被访年龄在60岁以下的有169份,占总数的56.3%,60岁及以上的有131份,占总数的43.7%。300份有效问卷数据来源地区分布情况及描述性统计如表1、表2所示。

表1 有效问卷数据来源地区分布情况表 单位:份/%

表2 城镇居民样本相关特征描述统计表 单位:个/%

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是实证分析的前提,理论分析主要解决研究的理论依据,综述前人的研究基础,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做先期归纳总结。研究假设是对将要验证的事实做一个先期假设,此假设或者是根据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结果,或者是根据生活实践常识,或者是根据现有科学知识做出。

(一)理论分析

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受诸多因素综合影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在不断增加,再加之城镇化深度推进,家庭的小型化,就业的异地化、异国化等因素,使老年人对养老保险方式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当前城镇居民养老模式发展状况,从养老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服务提供方式角度看,我国当前可供城镇居民选择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模式、社会机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等三种,同时根据前面章节的分析,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三种养老模式将长期存在并共同协调发展。虽然现有相关研究也提出了不少除这三类以外的养老模式,如乡村养老、异地养老、售房入院养老、基地养老等,但从提供养老服务方式的角度看,这些养老模式最终都可以归并到家庭养老模式、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及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三类当中。因此,本文在实证分析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时,主要针对这三类养老模式。

当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的时候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影响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有哪些,不少学者也进行了研究。林乐飞(2006)以大连市中山区为实地调研对象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我国城市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较多。董沛、崔艳青等(2009)从医学的角度通过对石家庄市、保定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主要受传统观念、经济状况、子女人数、老年人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徐小平(2010)研究了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结果表明他们要有效选择养老方式主要受制于个人收入与健康状况、子女婚后居住方式、子女实际提供的养老照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杨敏、钱英(2012)对杭州市15个社区的320名常住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经单因素分析,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居住状况、子女数量、患慢性病数量等因素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有影响;经多因素分析,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和子女数量会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段小刚(2012)运用天津市城区调查数据并采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被访者对金钱的支配权、被访者性别、被访者年龄、被访者有无医疗保障、被访者生活是否能自理等因素影响着其对养老模式的选择。

(二)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在建立计量模型,进行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之前对选定的解释变量,也即各选定的影响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方向进行的事前推测。其推测结果需要通过实证结果来证明。为实现研究目标,使研究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的基本特征,本文对影响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做如下假设。

1.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的居住特征对其养老模式选择行为有影响。城镇居民所居住城市级别越高,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能性会越大,因为城市级别越高城市社区建设就越完善。居住城市级别越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的可能性越大。家庭共同居住成员越多,尤其是与配偶及子女共同居住的,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共同居住成员越少就越倾向于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居住小区商品房或成建制小区的房屋的就越倾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居住地邻里关系越好越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如果居住地邻里关系越差,越倾向于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居住地配套设施越完备,就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健康状况对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有影响,健康状况越好的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健康状况越差的越倾向于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城镇居民的年龄对养老模式选择有影响,年龄越长者越倾向于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年龄越小者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2.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的个体特征对其养老模式的选择行为有影响。居民的性别对其养老模式的选择有影响,男性倾向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或社区居家养老,女性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婚姻状况对居民的养老模式选择有影响,已婚且夫妻双方均健在的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离异或丧偶者更倾向于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文化程度对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有影响,文化程度越高者越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或社会机构养老模式,文化程度越低者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城镇居民的收入对其养老模式的选择行为有影响,收入水平越高的越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或社会机构养老,收入水平越低的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退休后的收入水平对居民养老模式的选择行为有影响,与前述相同。

3.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的家庭特征对其养老模式的选择行为有影响。子女个数对居民养老模式选择有影响,子女个数越多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子女个数越少越倾向于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与子女居住相隔距离对居民养老模式的选择行为有影响,与子女居住距离越远越倾向于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与子女居住距离越近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与子女联系状况对居民养老模式选择有影响,与子女联系越密切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与子女联系越疏远越倾向于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家庭和睦程度对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有影响,家庭越和睦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家庭越不和睦越倾向于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子女孝敬程度对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有影响,子女越孝敬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子女越不孝敬越倾向于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与亲戚之间的关系对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有影响,与亲戚关系越好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与亲戚关系越差越倾向于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

三、模型构建

模型的构建同样是进行实证数据检验的重要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型有利于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有利于得出科学合理的研究结果。在实证分析中模型构建通常由计量模型的构建及变量说明两部分组成。

(一)计量模型

本章乃至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的养老模式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主要考察影响因素对养老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此,以城镇居民的养老模式选择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被解释变量的赋值为如下情况,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把城镇居民“选择家庭养老”模式作为对参照组,定义为Y=1;“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定义为Y=2;“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定义为Y=3。根据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被解释变量为离散型变量时,类别在三类及以上,且各类别之间无序次关系时,可以在分析时采用多元Logistic模型(王济川、郭志刚,2001)。就本文中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对三种养老模式的选择行为,可以将多元Logistic模型表述为如下表达式:

(1)

(2)

(1)式及(2)式中,p为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选择某种养老模式的概率,Z1为家庭养老模式(也选择的参照组),Z2为社会机构养老模式,Z3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αn(n=1,2)为常数项,βnk(n=1,2)为第k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χ1为解释变量,也即影响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详见表3),ε为随机误差项。同时αn和βnk的值可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估计。

(二)变量说明

根据前面的相关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本文在构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影响因素计量经济模型时,选择城镇居民居住特征,城镇居民个体特征,城镇居民家庭特征总共3类16个变量(见表3)。

表3 计量模型解释变量解释说明表

注:“?”表示影响方向不确定;“+”表示正方向影响;“-”表示负方向影响。

四、实证结果分析

对模型实证回归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以家庭养老模式为参照模式,根据实证结果考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与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城镇居民在选择时有什么差别;二是如果这三种模式在选择时存在显著差别,那引起这一差别的具体因素到底是那些?

(一)总体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处理,得到结果如下表4所示。该模型的χ2统计分析值为120.056,整体拟合优度检验统计值为287.026,这充分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显著性情况,且总体样本数据能较好地拟合。从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可知,选择家庭养老模式为参照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及社会机构养老模式所体现出来的参照差别比较明显。

1.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参照分析

从表4中模型Ⅰ可知,相对于家庭养老模式,16个影响因素中只有文化程度、养老模式了解状况、年龄、子女个数等4个因素的影响结果比较显著。其他的影响因素,如居住地、居住状况、所住房屋等12个影响因素的影响都不显著。在4个显著性因素中只有子女个数因素的Sig.值小于0.01,其他3个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的Sig.值都在0.05及0.1之间。

2.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参照分析

从表4中模型Ⅱ可知,相对于家庭养老模式,16个影响因素有居住地、是否原住民、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月均收入、子女相隔距离、子女孝敬程度等7个因素的影响结果显著。其他的影响因素,如居住状况、所住房屋、邻里关系等9个影响因素的影响不够显著。7个显著影响因素中有3个因素的Sig.值小于0.01,有2个显著影响因素的Sig.值都在0.01及0.05之间,其余2个影响因素的Sig.值在0.05及0.1之间。

表4 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表

(二)具体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前述研究假设及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对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为提出相应完善城镇居民养老模式对策建议。

1.城镇居民居住地对城镇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没有影响,对城镇居民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有正向影响。相对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城镇居民居住城市的级别越高,就越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其原因在于,居住城市级别越高的居民,其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越淡薄,越能接受社会专业机构的养老服务,居住城市级别越低,居民的传统养老思想越根深蒂固,较难接受社会机构养老模式进行晚年生活。

2.城镇居民是否原住民对城镇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没有影响,对城镇居民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特别显著。相对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城镇居民是原住民的更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这与原住民熟悉当地环境有关,原住民一直住在该城市,对原住民来说因为都在同一城市,就无所谓住家中还是专业社会养老机构中,而非原住民其本身就有一种背井离乡的感受,因此更希望以家庭养老模式度过晚年。

3.城镇居民文化程度对其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有负向影响,对其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有正向影响。也即相对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文化程度越高越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而文化程度越高越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文化程度越高越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原因在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我国还是较为新生的事物,居民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又还不深入,尤其是对其优越特点更是不了解,因此不愿意选择这种模式。文化程度越高越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在于文化程度越高思想观念就越得到转变,而且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居民比较了解,就越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

4.城镇居民健康状况、月均收入、与子女居住相隔距离及子女的孝敬程度对其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没有影响,对其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有正向影响。也即相对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健康状况越好越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其原因在于居民的健康状况越好越有信心自己照料自己,越可以接受现代化的养老模式。月均收入越高越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其原因在于月均收入越高,经济能力就越强,居民的独立性就越高,就越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与子女居住相隔越远越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其原因主要是客观因素,与子女相隔越远,由于距离原因,子女很难对其进行照料,越需要获得社会机构的照料。子女孝敬程度越好就越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其原因在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由于子女的孝敬形成了非常和谐的关系,父母想尽量少给子女增加负担,尤其是子女负担能力不太好的情况,其越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

5.城镇居民对养老模式的了解状况、年龄及子女个数对其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存在负向影响,对其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没有影响。也即相对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城镇居民对各种养老模式的优劣、特点越了解就越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其原因在于对社区养老模式越了解就可能越认为其与家庭养老模式没有多大差别,或者越了解在经济预算上就越清楚,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花费比家庭养老模式高出不少,因此不愿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年龄越大越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原因在于年龄越大越希望家人子女照顾,相对而言年龄越大越难接受新生事物。子女越多越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其原因在于子女越多,居民越觉得有人照顾,不愿意去额外花费社区居家养老的费用。

五、简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简要结论

根据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及对回归结果进行总体显著性影响分析和各具体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向及程度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简要结论:

一是从模型总体回归结果看,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我国多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还是较为新生的事物,并且整体运作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城镇居民对其了解也不是很深,即使了解一些也很少知道其真正的内涵,甚至有不少居民认为其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没有多大区别,且在开始运作时又存在运营不规范,人才队伍不多且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化程度非常低等情况,导致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一开始就留给城镇居民不少不好的印象,因此城镇居民在选择家庭养老模式及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时会出现较大的趋同性,并且现阶段更倾向于选择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对于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其起步也较早,运营机制也较为成熟,并且适合于较为特定的人群,城镇居民较为了解,同时随着老年公寓及养老地产等的出现,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使能接受社会机构养老模式的人群越来越广,因此相对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影响社会机构养老模式选择的显著性因素较多,并且影响较深,家庭养老模式及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在选择时存在较大差异。

二是从具体影响因素的影响显著性分析可知,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受城镇居民居住地、是否原住民、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对养老模式的了解情况、城镇居民年龄、月均收入、子女个数、与子女居住相隔距离及子女的孝敬程度等因素影响。城镇居民居住城市级别越高越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城镇的原住民也更倾向于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城镇居民文化程度越高越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越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城镇居民健康状况越好越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城镇居民对各种养老模式越了解越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年龄越大越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城镇居民月均收入越高越倾向于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城镇居民子女越多越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城镇居民与子女居住相隔越远、子女孝敬程度越高越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而模型所选择的自变量居住状况、所住房屋、邻里关系、居住地设施配套、性别及婚姻状况对城镇居民养老模式的选择行为没有影响。

(二)政策建议

一是根据模型总体回归结果结论可知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仍然是城镇居民尤其是小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的重点,因此相关主体在小城镇养老模式方面应因地制宜的发展完善家庭养老模式,而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特别应加大家庭养老模式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之间的差异性宣传,让城镇居民全面了解社区居家养老相关体制与政策,使其在选择养老模式时不会因为对政策的不了解而不去选择适合自身的养老模式,同时在中小城市应大力发展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二是针对具体影响因素影响显著性分析可知,随着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多层次性发展的趋势,在大城市发展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公立养老机构的建设,增加对中低收入阶层公立养老机构的供给,同时应支持民营资本增加对不同层次社会机构养老模式的供给,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增加对高端社会养老机构的供给,以满足城镇居民对高端社会养老机构的需求,也缓解中低层次社会养老机构供给的压力。

[1]李晓华:《社区照顾模式与我国养老方式选择》,载《理论学刊》,2005(10)。

[2]黎民、胡斯平:《中国城镇机构养老及其模式选择——以广州为实例的研究》,载《南京社会科学》,2009(1)。

[3]谭涛、张燕媛:《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态度及动因分析——基于南京市9个区的调查》,载《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4]刘金华:《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5]杨方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演变与政府责任》,载《中国软科学》,2005(2)。

EmpiricalAnalysesontheChoiceBehaviorofUrbanResidentsfortheAgedPatternsinUnderdevelopedAreaofCentreChina:BasedontheDatafromJiangxiProvince

LIU Xiaochun LI Chan

The paper is based on statistics from 300 questionnaire from Jiangxi province, applying a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to analyses factors that effect the choice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oosing their endowment pattern.the result shows that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family?endowment pattern,the choice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 endowment pattern in underdeveloped centre area is effected by factors of their living place,educational background, whether they’re local people or not,health condition,understanding of endowment patterns,their ages,monthly incomes,numbers of children,distance between them and their children,and the filial piety of their children.

underdeveloped area of centre china, urban residents, the aged patterns, Logit model

H)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GL1321)、江西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X11GL01)成果。

猜你喜欢

城镇居民居家子女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