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地方鸡品种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4-09-13冯文华李祥龙周荣艳李兰会

家畜生态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屠宰率亚热带体尺

冯文华,李祥龙,2* ,周荣艳,李兰会

(1.河北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生态养殖

中国地方鸡品种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冯文华1,李祥龙1,2*,周荣艳1,李兰会1

(1.河北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为研究中国地方鸡品种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采集了110个中国地方鸡的品种所在地的生态类型(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高原气候区、亚热带、热带)、生态因素(平均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以及这些品种鸡的各种生产繁殖性能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暖温带的成年鸡体重极显著高于亚热带(P<0.01),显著高于高原气候区(P<0.05);高原气候区的成年母鸡屠宰率显著低于寒温带、暖温带(P<0.05),极显著低于热带、亚热带(P<0.01);暖温带的蛋重极显著高于亚热带、热带(P<0.01)。成年鸡体重体尺、屠宰率以及繁殖性能大体趋势均与平均海拔、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呈极显著相关。

地方鸡;生态系统;生产性能;多样性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地理条件变化较大,不同的生态系统条件必然会形成不同的鸡品种或品系,且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不同鸡品种的形成,如南方人喜欢鸡汤,且气温高必须当天吃完,因而鸡的体型小;而北方人的传统习惯以大为上,在选留禽种时大的家禽就继代保存下来。研究发现,我国地方鸡种的成年体重西南方鸡种较小,东北方鸡种较大,其规律性十分明显。如辽宁的大骨鸡成年体重达2.4 kg,而云南的茶花鸡体重仅为1.1 kg左右[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食品健康、安全需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地方土产的禽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2],可见地方品种鸡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对于各地方品种鸡的生态分布情况以及其生产及繁殖性能状况很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综合分析各种生态因素对地方鸡的生产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其生产性能的改善以及以后的引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数据均摘自《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3]。所摘数据包括110个地方鸡品种所在地的各生态因素指标以及生产繁殖性能相关指标。这些鸡种均为自由散养。

1.1.1 生态类型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高原气候区、亚热带和热带。

1.1.2 生态因素 平均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

1.1.3 生产繁殖性能 成年鸡体重、体斜长、胸宽、胸深、龙骨长、骨盆宽、胫长、胫围、宰前活重、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腹脂率、蛋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哈氏单位、蛋黄比率、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

1.2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以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高原气候区、亚热带、热带这6种生态类型为固定因子,依次以地方鸡的体尺、体重、屠宰及繁殖性能指标作为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生态类型对上述性能的影响程度。

以平均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5种生态因素为自变量,依次以地方鸡的各种体尺、体重、屠宰及繁殖性能指标作为因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考察各种生态因素对上述性能的影响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态类型对成年鸡体尺、体重、屠宰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2.1.1 不同生态类型对成年鸡体尺的影响 不同生态类型对鸡成年体尺的影响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暖温带成年母鸡胸深显著高于亚热带(P<0.05),暖温带成年母鸡骨盆宽极显著高于亚热带(P<0.01),其他体尺指标在各生态类型下差异不显著(P>0.05)。成年公鸡体尺指标在各生态类型下差异不显著(P>0.05)。调查的110个地方品种鸡中有寒温带2个,中温带3个,暖温带15个,高原气候区2个,亚热带85个,热带3个。其中每个品种鸡所选用的繁殖性能指标相关数据均是采用该品种成年鸡的各指标数据的平均值。

表1 不同生态类型对成年鸡体尺的影响Table 1 Impact of different climate zone on body size of adult chicken

注:同列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Note: Values with different lowercase superscripts with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values with different uppercase superscripts with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The same below.

2.1.2 不同生态类型对成年鸡体重的影响 不同生态类型对成年鸡体重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暖温带的成年公鸡体重显著高于高原气候区(P<0.05),极显著高于亚热带(P<0.01),其他生态类型差异不显著(P>0.05);暖温带的成年母鸡体重显著高于中温带、高原气候区和热带(P<0.05),极显著高于亚热带(P<0.01);暖温带的公鸡宰前活重显著高于高原气候区(P<0.05),极显著高于亚热带(P<0.01);暖温带的母鸡宰前活重显著高于中温带和亚热带(P<0.05),其他差异不显著(P>0.05);暖温带的公鸡屠体重显著高于高原气候区(P<0.05),极显著高于亚热带(P<0.01);暖温带的母鸡屠体重显著高于中温带、高原气候区和亚热带(P<0.05),其他生态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不同生态类型对成年鸡体重的影响Table 2 Impact of different climate zone on body weight of adult chicken

2.1.3 不同生态类型对成年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不同生态类型对成年鸡屠宰性能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母鸡屠宰率暖温带显著高于高原气候区(P<0.05),亚热带与热带均极显著高于高原气候区(P<0.01),热带显著高于中温带(P<0.05);公鸡半净膛率亚热带显著高于中温带(P<0.05),热带显著高于暖温带(P<0.05),极显著高于中温带(P<0.01),其他指标在各生态类型下差异不显著(P>0.05)。

2.1.4 不同生态类型对成年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不同生态类型对成年鸡繁殖性能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蛋重在中温带、亚热带均显著高于热带(P<0.05),暖温带极显著高于亚热带和热带(P<0.01);蛋黄比率亚热带显著高于暖温带(P<0.05),其他生态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在六种生态类型中无显著差异(P>0.05)。

2.2 五种生态因素对鸡成年体尺、体重、屠宰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各种生态因素影响显著的体尺、体重、屠宰及繁殖性能回归模型列于表5。由表5可以看出,成年鸡体重体尺、屠宰率以及繁殖性能大体趋势均与平均海拔、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呈极显著相关。

3 讨 论

3.1 不同生态类型对成年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暖温带的成年鸡体重极显著高于亚热带,显著高于高原气候区。暖温带是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冬季和夏季的温度通常比较温和,而亚热带是温带与热带的过渡带,其气候特点是夏季与热带相似,但冬季明显比热带冷,亚热带的夏季普遍高温,5~9月常出现高于35 ℃的酷热天气,且降雨量最丰沛,这种高温且高湿的环境会抑制鸡呼吸,体热无法散失,造成鸡采食量下降[4],因此暖温带的成年鸡体重极显著高于亚热带。高原气候区低压低氧,会抑制动物食欲和生长激素的释放,降低生长速度[5],因此高原气候区的鸡体重显著低于暖温带。

表3 不同生态类型对成年鸡屠宰性能的影响Table 3 Impact of different climate zone on slaughter rate

表4 不同生态类型对繁殖性能的影响Table 4 Impact of different climate zone on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高原气候区的成年母鸡屠宰率显著低于寒温带、暖温带,极显著低于热带、亚热带。屠宰率也称净肉率,屠宰率的高低是反映肉用仔鸡肌肉丰满与肥育程度。高原气候区由于其低压低氧环境不仅会抑制动物食欲和生长激素释放,降低生长速度,也会引起肺动脉高压,从而导致右心指数增加[6],因此高原气候区的鸡一般体型相对较小,且呼吸循环系统发达,所以会造成高原气候区的鸡屠宰率低于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表5 影响显著的回归模型Table 5 Significant regression model

注:X1、X2、X3、X4、X5分别代表平均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Y代表鸡的各种性能指标,*代表显著,**代表极显著。

Note: The X1,X2,X3,X4and X5represent the average height above sea level,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average annual rainfall,average annual sunshine hours and frost-free season,The Y represents the index of production performance.The mark * and ** represent significant at 0.05 and 0.01 level respectively.

蛋重暖温带极显著高于亚热带、热带。一般认为,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 18~23 ℃,当温度超过适宜温度上限临界值时 ,其生产性能受到影响,不仅产蛋率下降,还会使平均蛋重减少、蛋壳变薄。鸡能忍受较低的温度,但当舍温降到-9~2 ℃时,鸡难以维持正常的体温和产蛋高峰[7]。暖温带冬季和夏季的温度通常比较温和,而亚热带与热带夏季普遍高温,5~9月常出现高于35 ℃的酷热天气,综上,造成蛋重暖温带极显著高于亚热带、热带。

3.2 平均海拔对成年鸡生产、繁殖性能的影响

在高原地区,空气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变稀薄,高海拔低氧环境会抑制动物食欲和生长激素的释放,降低生长速度[8]。成年鸡的体重体尺与平均海拔呈极显著相关,这与前人研究中所表述的“高海拔环境不仅会降低鸡的日增重,也会对鸡的胫长生长产生影响[5]”相一致。成年鸡的屠宰率与平均海拔呈极显著相关,是因为鸡在高海拔生活,高海拔环境对鸡各组织生长抑制是不均衡的,对内脏生长的抑制程度小于肌肉[9],内脏占体重的比率会明显增加,屠宰率会降低。家禽种蛋在高原环境中孵化会出现孵化率降低,胚胎发育迟缓和畸形率较高等现象。因为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而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含氧量低,尤其在孵化第18 d后,胚胎从尿囊绒毛膜呼吸过渡到肺呼吸,需氧量突然增大,这时如果孵化器内氧含量低,会抑制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新陈代谢加快,而此时鸡胚的代偿机能不完善,从而使得胚胎在孵化后期因氧含量低而出现死亡。因为大气浓度随着海拔的增高而下降,因此低海拔地区蛋种鸡的孵化率比高海拔地区高。

3.3 年均日照时数对鸡生产、繁殖性能的影响

对于体重体尺而言,光照不是直接影响鸡的生长,而是通过影响采食量间接的起作用[10],如限制一天的饲料量,则不论光照时间多长也不能促进其生长,在母鸡育成阶段和肉用鸡的生长时期,靠自然光照,或者只补充弱光,使鸡能看到饲料和饮水就可以了。对于蛋鸡而言,其适宜光照时间为每天14~16 h,如果光照时间缩短,则性激素分泌减少将会影响产蛋,如果光照延长,则卵子在子宫内的时间缩短,钙质分泌不足,出现薄壳蛋或软壳蛋[11];另有研究表明,光照时间的长短与蛋鸡性成熟的日龄密切相关,育成期时间过短将延迟性成熟,时间过长则提早性成熟,过早成熟的鸡则开产早,开产时蛋重小,产蛋率低,增加死亡率,即使恢复原来的光照时间,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原来的产蛋水平[12]。另外,光照时间在12~14 h,可产生优质精液,少于9 h精液品质明显下降[13]。

3.4 无霜期对鸡生产、繁殖性能的影响

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季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从无霜期的时间段来看,霜起到的影响是改善高温环境。高温会引起消化酶活性下降,采食量下降,从而导致鸡生长缓慢[4],因此无霜期与鸡的体重体尺成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年均气温偏高但无霜期短的地区鸡种有体重偏大的趋势,无霜期长的地区的鸡种有产蛋量偏少的趋势[14]。夏季高温的环境也会严重影响蛋鸡正常的生产,影响它的产蛋量甚至是蛋品质[7]。此外,在20~25 ℃时精液质量最理想,高于30 ℃时,精子死亡加快,精液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种蛋受精率[13],无霜期长,即高温气候能够得到缓解的天数少,因此无霜期与鸡的繁殖性能成极显著负相关。

综上,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高原气候区、亚热带、热带这六种生态类型和平均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这五种生态因素均对我国地方鸡品种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以后引种时应该综合考虑两地生态系统的差异性,对鸡的饲养条件做出适宜的调整,使其生产繁殖性能达到能力范围之内的最优化。

4 结 论

暖温带的成年鸡体重极显著高于亚热带,显著高于高原气候区;高原气候区的成年母鸡屠宰率显著低于寒温带、暖温带,极显著低于热带、亚热带;暖温带的蛋重极显著高于亚热带、热带。平均海拔、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对成年鸡体重体尺、屠宰率以及繁殖性能有极显著影响。家禽引种时应综合考虑两地生态系统的差异性。

[1]陈宽维.我国家禽资源分布特点与保护方法[J].中国禽业导刊,2002,19(14):7-8.

[2]米生俊,曹文禄,李世安.地方家禽产业化发展思路[J].中国畜禽种业,2001(9):127-128.

[3]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袁建敏,张开臣,胡骁飞.环境因素影响肉鸡生长的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07,28(6):135-138.

[5]张 浩,吴常信,强巴央宗,等.不同海拔环境中藏鸡生长曲线及杂种优势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12(2):40-44.

[6]张 浩,吴常信,强巴央宗,等.藏鸡高海拔适应与肺组织NOS活力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11(1):35-38.

[7]张正山.试论环境温度对鸡生产的影响[J].畜禽生产,2009(7):11-12.

[8]刘艳丽,杨 斌,常志顺,等.不同海拔高度对蛋鸡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2,34(17):56-57.

[9]张 浩,吴常信,强巴央宗,等.海拔对藏鸡及其杂交组合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07,28(2):48-52.

[10]胡仲明,柳巨雄,张玉生,等.光照对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J].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学报,1986,6(2):160-162.

[11]海力且木,努尔巴哈提,喻昌盛.影响蛋鸡产蛋性能与鸡蛋品质的因素[J].畜牧科技信息,2006(7):79.

[12]王怀蓬,袁 楷,黄佳佳,等.光照在蛋鸡养殖中的合理应用[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9(9):17-19.

[13]马翠然.影响种蛋受精率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8(5):22.

[14]裴鑫德.中国地方品种鸡生态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J].生态学报,1996,16(4):367-374.

EcologicalSystemDiversityofChineseIndigenousChickenBreedsandItsImpactonProductionPerformance

FENG Wen-hua1,LI Xiang-long1,2*,ZHOU Rong-yan1,LI Lan-hui1

(1.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AgriculturalUniversityofHebei,Baoding,Hebei071000,China;2.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HebeiNormal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Qinhuangdao,Hebei066000,China)

The data of ecological types (including the Cool temperate zone,Middle temperate zone,Warm temperate zone,Plateau climate zone,Subtropical zone,Tropical zone),the ec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the average height above sea level,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average annual rainfall,average annual sunshine hours and frost-free season)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s of 110 Chinese indigenous chicken breed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system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ody weight of adult chicken in warm temperate zon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ubtropical zone (P<0.01) and plateau climate zone (P<0.05).The slaughter rate of adult hens in plateau climate zon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ol and warm temperate zone (P<0.05),and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zone (P<0.01).The body weight,body size,the slaughter rate and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average height above sea level,the annual average-sunshine time and the frost-free season (P<0.01).

indigenous chicken breeds;ecological system;production performance;diversity

2013-11-20,

2014-01-11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蛋鸡产业创新团队资金资助

冯文华(1988-),女,河北保定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动物养殖。E-mail:FWH130621@163.com

*[通讯作者]李祥龙(1963-),男,河北唐山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物遗传与育种工作。E-mail: lixianglongcn@yahoo.com

S811.6

A

1005-5228(2014)04-0067-07

猜你喜欢

屠宰率亚热带体尺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基于Kinect相机的猪弯曲体尺测量算法研究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专注于遗传选育以提高商品猪的获利能力
育肥肉牛屠宰率与活体、胴体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
“腾达肉兔”屠宰性状测定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9年征稿简则
浅谈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率及肉品质的影响
户撒刀
亚热带水果深加工技术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