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R&D价格指数估计研究

2014-09-13朱发仓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价格指数价格人员

朱发仓

(浙江工商大学 统计与数学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由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修订并颁布的国民账户体系2008(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2008, SNA2008)指出,R&D(研究与试验发展)满足资本的条件,不应将其核算为中间消耗,而应将其核算为资本形成的一部分,应当开发R&D卫星账户(R&D Satellite Account,R&DSA)综合反映其作用。在R&D产出确定以后,R&D价格指数就成了国民账户中GDP等指标变化的最主要决定性因素。再者R&D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实证分析时,首要问题是剔除价格变化,得到R&D实际支出。但是目前大多数相关实证分析的文献基本采用替代指数,如GDP平减指数、PPI、CPI以及这些指数合成的指数,这些指数的结构很显然与R&D相距甚远,不可避免会影响实证分析的结论。基于此,本文围绕R&D投入价格指数和产出价格指数的构造方法展开研究,并给出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投入价格指数和产出价格指数。

一、 文献综述

R&D价格指数的研究主要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动,可分为R&D投入和R&D产出两个角度。

(一) R&D投入价格指数构建方法综述

现行的R&D统计制度是依据《研究与试验发展调查实施标准》(也就是Frascati Manual,弗拉斯卡蒂手册)制定的。该手册将R&D内部支出分为日常支出(包括R&D人员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日常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理论上,编制R&D投入价格指数需要每种构成要素的价格数据以及合适的权重,但现实中,这两者都是不完善甚至缺少的。针对此难题,学者们开展问卷调查或者寻找替代指标,以获得所需数据信息。根据数据信息获得的途径,可将R&D投入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分为两种:问卷调查法和替代指标法。

问卷调查法是针对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调查,调查他们对于R&D活动价格上涨的观点和感受,进而构造价格指数,较早的如1968年美国军方和自然基金委托美国劳动统计局(BLS)[1]18研究军方R&D活动价格指数,Jaffe(1972)[1]研究了美国高校R&D支出价格指数,Mansfield等(1983)[2]、Mansfield(1987)[3]通过邮寄调查问卷获得企业的数据信息,构建了创新的各个阶段的价格指数以及基于生产函数的价格指数。

替代指标法是指寻找R&D活动各投入构成要素的替代指标,然后将这些指标的价格指数加权平均,用以估计R&D投入价格指数。如Griliches(1987)[4]采用Jaffe(1972)[1]20的思路,合成R&D价格指数(权重分别为49%,51%),后人称之为“Jaffe-Griliches指数”。John、Jankowski(1993)[5]、Cameron(1996)[6]也都采用了替代指标法构造价格指数。Copeland等在美国R&DSA2007中也提供了R&D投入价格指数[7]19。

国内学者大体上用替代指标法。如朱平芳、徐伟民(2003)[8]将R&D支出价格指数设定为消费物价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值,其中权重分别为0.55和0.45,吴延兵(2008)[9]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权重。戴逵早(2012)[10]也使用了相同的替代指标,权重设置为0.5和0.5。其他的如王俊(2009)[11]在估算折旧率的知识生产函数中引入价格变动方程,陈刚(2010)[12]使用固定资产价格指数,李梅、柳士昌(2012)[13]使用CPI替代R&D投入指数,王孟欣(2011)[14]使用各地区的GDP指数推算出以1995年为基期的R&D支出价格指数等。

(二) R&D产出价格指数构建方法综述

R&D活动能提升生产率,相比于投入价格指数,R&D产出价格指数可以反映生产率变化。理论上,应该根据R&D市场交易情况构建产出价格指数。但绝大多数R&D是企业自行开发自行使用的,不存在市场交易。因此,R&D产出价格指数大多是间接构建的。

Copeland、Fixler(2008,2009,2011)[15]用R&D服务行业(北美产业分类中的第5417类)的收入指数除以R&D物量指数,得到R&D产出价格指数,其中物量指数用专利授权量与从业人员的几何平均测度;Corrado等(2011)[16]分别构造了生产知识的上游部门和使用知识的下游部门的两部门模型,从而得到R&D使用综合价格指数;Copeland等在美国R&DSA2007[7]6-18也给出了三种R&D产出价格指数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即剩余无形资产价格指数、明细行业的价格指数和总R&D产出价格指数。其中,剩余无形资产价格指数是基于创新的价格正比于其为下游企业所带来的利润这一假设而构建的,其他两种指数构建的前提是R&D创新为面向产品的创新。

这些文献都为构建R&D价格指数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选择的替代指标未必体现R&D活动内容,如CPI的结构与R&D活动相距甚远;二是固定权重意味着R&D投入结构不变,如“Jaffe-Griliches指数”的49%,51%,这与现实是不符的;三是国内尚未见R&D产出价格指数方面的文献。基于此,本将从R&D活动构成要素的内涵入手,构造R&D投入价格指数,并估计R&D产出价格指数。

二、 R&D价格指数构造方法

(一) R&D投入价格指数的构造方法

我国R&D经费内部支出是按照“全成本口径”核算的,包括日常性支出(Routine Expense)和资产性支出(Asset Expenditure)两部分,其中日常性支出又分为人员劳务费(Labor Cost, LC)和其他日常性支出(Other Routine Expense, ORE),资产性支出又分为仪器和设备支出(Equipment Expenditure EE)与其他资产性支出。现有年鉴中,仅仅有以上部分的支出总额,缺乏价格变化信息,本文采用下述方法构造各部分的价格指数。

1.R&D人员劳务费价格指数

(1)

其中,FR&D(t)为R&D经费内部支出中的人员劳务费,Q(t)为R&D人员全时当量(单位为人年)。

2.R&D其他日常支出价格指数

(2)

3.R&D资产性支出价格指数

(3)

以R&D人员劳务费、R&D活动中其他日常支出费用以及R&D资本性支出所占比重为权重,将上述三个指数加权合成,就得到R&D投入价格指数Iinput,即:

(4)

其中λLC、λORE、λEE分别为各年劳务费、其他日常支出和资产性支出所占比重,这些比重随年度发生变化,因此,本文构建R&D投入价格指数的权重属于变权重。

(二) R&D产出价格指数的构建方法

根据美国R&DSA2007中介绍的剩余无形资产价格指数法,将R&D市场假设为创新部门和下游企业两部分,创新者将其创新成果出售给下游企业,下游企业因购买创新成果而获得的那部分利润便为创新者R&D产出的价格。这样,R&D的价格,可以表示为下游企业实施R&D前后技术水平、边际成本、企业折旧等变量的函数。从计算上表现为总产出减去可变成本、R&D支出、资本持有费用的余额。同时,考虑到下游企业获得R&D产出以及将其运用到生产中获得收益的过程具有滞后性,故对下游企业的剩余无形资产取五年的移动平均以保证得到R&D收益的长期趋势。由于一些行业某些年份的人均无形资产可能为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用Pt表示第t年R&D产出的价格,美国R&DSA2007对R&D产出价格指数定义如下:若Pt,Pt-1>0,则价格指数为:Pt/Pt-1;若Pt,Pt-1<0且|Pt|<|Pt-1|,则价格指数为:2-Pt/Pt-1;若Pt,Pt-1<0且|Pt|>|Pt-1|,则价格指数为:Pt-1/Pt;若Pt*Pt-1<0,则价格指数不存在,此时用移动平均法或趋势外推法估计价格指数。

R&D产出的价值体现在最终产品,如高技术含量的商品、仪器设备或者服务中,与之融合为一体,故直接测度其大小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来讲,相对于其他活动,R&D活动能给其所有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美国R&DSA2007采用总产出减去可变成本、R&D支出和资本持有成本后的余额,称为剩余无形资产价格,用其变化来测度R&D产出价格变化。考虑到我国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再减去资本持有成本表示剩余无形资产的价值,再除以本行业R&D人员全时当量得到行业人均剩余无形资产价值量,用其变化测度R&D产出价格变化。同时,在计算资本持有成本时,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成熟,公司债券收益率未必能代表市场收益,因此,本文采用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年平均利率估计当期资本利息率。这样,本文的R&D产出价格指数的估计公式为:

(5)

三、 变量的选择和数据说明

(一) 行业及变量选择

1.行业的选取。由于2002年我国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比如将“木材及竹材采运业”从原B门类“采掘业”调入到A门类“农、林、牧、渔业”中,为了反映我国新兴的资源再生利用的活动情况,在“制造业”中增加了“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一个大类;为了保持一致性,本文以GB/T4754-2002标准为基础,对以前年份进行适当调整,并从39个类别剔除其他采矿业、工艺品及其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及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3个行业,剩下36个行业。由于2011年又调整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2年起采用GB/T 4754-2011,为了一致性本文调整为2002标准。

2.R&D人员劳务费(FR&D(t))。用各年的R&D经费内部支出中的人员劳务费来表示,数据缺失时,用R&D经费占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之比乘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劳务费进行估计。

3.R&D人员全时当量(Q(i))。数据缺失时,用各行业科技活动人员数占全社会科技活动人员之比乘以R&D人员全时当量进行估计,2011年数据由规模以上企业数据推算得到。

6.主营业务收入(TRyi)。数据缺失时,选用销售收入作为替代指标。

7.主营业务成本(Myi)。数据缺失时,用销售成本作为替代指标。

8.当期价格表示的固定资本存量(PiKi)。以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来表示。

9.折旧率(δ)。采用徐杰段、万春、杨建龙(2010)[17]所计算出来的去除资产报废的分行业工业折旧率,并将每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作为一恒定值。

(二) 数据来源及缺失数据估计

本文所用到的数据来自于1996-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1.1995-1997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分行业指标数据估计。现有年鉴中仅有1995-1997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相关指标总量结果,缺乏分行业数据。通过分析发现1999年之后各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在总量中占比变化不大,故以此比重估计1995-1997年的指标数据。1998年和2004年的相关指标数据缺失,本文采用平均法估计。

2.2003年之前R&D人员和R&D经费内部支出估计。我国分行业的R&D统计始于2003年,本文采用两步估计R&D人员与R&D经费内部支出。以R&D人员为例,第一步先求出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全社会科技活动人员之比,再乘以全社会R&D人员全时当量,得到大中型工业企业总R&D人员全时当量;第二步根据各行业科技活动人员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之比,计算得到各行业的R&D人员全时当量。

四、 R&D价格指数的估计

根据上述方法,本文分别估计了我国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投入价格指数和R&D产出价格指数,见表1和表3。

表1 1999-2011年我国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价格指数(1998年=100)

续表1

表2 投入价格指数与平均R&D强度对照表

按照R&D投入价格指数(2011年指数值)为标志对R&D强度[注]行业R&D强度=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进行分组,结果见表2。我们发现,除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指数值为304.95,R&D强度为1.36%),随着投入价格指数增大,行业的R&D强度范围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行业频数也呈现逐步增多,再下降的趋势,总体上类似钟形分布(或者正态分布)。

注:产出价格指数采用五年移动平均,因此表3起始年份从2001年开始。

表4 投入价格指数与平均R&D强度对照表

本文按照R&D产出价格指数(2009年指数值)为标志对R&D强度进行分组,结果见表4。我们发现,随着产出价格指数增大,行业R&D强度范围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行业频数相对比较均匀。

五、 与其它指数的比较

图1 各种价格指数的比较(1998=100)

学者们经常使用GDP平减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甚至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缩减R&D经费支出以得到实际支出。为了比较,也为了直观说明本文构建的价格指数,我们将本文得到的价格指数与上述价格指数进行比较,见图1。由图1可知,历年的R&D投入价格指数和产出价格指数均高于其他三个指数,这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深入分析还发现:

(一) 现有文献存在实际R&D费用被高估的现象

本文分别用五种指数缩减1998-2011年间历年的R&D经费内部支出[注]介于R&D经费内部支出属于投入类型数据,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看,用产出类型的价格指数(R&D产出价格指数或者PPI)进行缩减的实际意义并不大,这里缩减主要是为了说明各种价格指数的差异性。,计算经各种价格指数折算后的不变价R&D经费内部支出增长率,结果见表5。

表5 1999-2011年经不同价格指数缩减的实际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注:由于R&D产出价格指数采用移动平均,故其期限为2001-2011年

从表5中可以看出,用常见的GDP平减指数、PPI以及CPI折算的2011年实际R&D经费内部支出比较接近,最大值3903.46亿元,最小值为3107.86亿元,分别比用R&D投入价格指数折算的高出2047.11亿元和1251.51亿元,比用产出价格指数折算的高出2173.63亿元和1378.03亿元。

从年均增长率来看,1999-2011年,用常见的GDP平减指数、PPI以及CPI折算的实际R&D经费内部支出年均增长率也比较接近,最大值为25.59%,最小值为23.27%,均高于用R&D投入价格折算的实际值,分别高出7.01个百分点和4.69个百分点。2001-2011年也表现为同样的规律,分别比投入价格指数折算的高出5.91个百分点和3.93个百分点,比产出价格指数折算的高出9.44个百分点和7.46个百分点。本文认为GDP平减指数、CPI和PPI的统计体系结构与R&D活动构成的非一致性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这些指数对R&D价格变化的代表性较低,现有相关文献的研究存在实际R&D经费内部支出被高估的现象。

(二) R&D产出价格涨幅高于其投入价格涨幅

2005年以后的R&D产出价格指数均高于投入价格指数,说明近年来R&D活动产出价格上涨幅度大于R&D活动投入价格上涨幅度,实施R&D活动带来利润的增加大于其投入R&D成本价格上涨的幅度,R&D活动投入产出率较高。此外,SNA2008已经提倡要将R&D核算为固定资本形成,因此,在R&D内部支出统计口径和统计范围确定之后,R&D价格指数就成了R&D固定资本形成影响国民账户结构变化的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在没有可用的产出价格时,投入价格指数往往是被选择的对象,但是本文结果表明也会高估R&D固定资本形成的作用。

(三) R&D产出价格的涨幅高于整体工业产品出厂价格的涨幅

从指数的内涵上看,由于PPI是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因此,它与R&D产出价格指数都属于产出价格指数[注]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1月开始实施新的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原“工业品价格统计”改称为“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并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改称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从图1中两者的趋势可以看出,R&D产出价格指数大于PPI,说明R&D产出价格涨幅大于整体工业产品的出厂价格涨幅,且图示该距离呈现扩大趋势,说明R&D活动使其产品附加值提升得越来越大。

六、 结论、建议与展望

R&D价格指数是编制R&DSA和相关实证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研究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投入价格指数和R&D产出价格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本文的两种R&D价格指数均高于GDP平减指数、CPI、PPI。因此,使用GDP平减指数、CPI、PPI缩减R&D经费内部支出,都存在被高估的倾向。2011年高估额最高可达2173.63亿元(比R&D产出价格指数)和2047.11亿元(比R&D投入价格指数)。2001-2011年的年均增长率也偏高,最高高出5.91个百分点(比R&D投入价格指数)和9.44个百分点(比R&D产出价格指数)。(2)1998-2011年,R&D投入价格指数上涨了179个百分点,2001-2011年R&D产出价格指数上涨了190.82个百分点,且2005年后历年的R&D产出价格指数均高于R&D投入价格指数,也高于同期PPI,说明实施R&D活动本身的投入产出比较高,R&D活动的确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且提升的程度越来越大。(3)从行业R&D价格指数与行业R&D强度的关系看,除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随着投入价格指数增大,行业的R&D强度范围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行业频数也呈现逐步增多,再下降的趋势,总体上类似钟形分布(或者正态分布)。随着产出价格指数增大,行业R&D强度范围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行业频数相对比较均匀。

本文的价值或贡献主要在于给出了变权重的R&D投入价格指数和产出价格指数,实证结果已经表明该价格指数与常见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选用这些价格指数作为替代指标会严重高估实际支出,由此可见本文的意义。从构造方法上来,以后我们将会在以下方面展开研究,如对R&D活动投入类型进行细分,再寻找每一部分的替代指标选择,或者对R&D活动展开关于价格信息的文件调查;产出价格指数方面需要更加精确分离出R&D产出收益,特别是需要包含R&D交易信息以提高R&D产出指数的稳健性等。

从现行统计工作上看,建议改进现行相关统计方法与制度,特别是在价格调查中增加R&D活动构成要素的价格变化信息,比如可以在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中增设R&D活动投入指标。科技统计综合年报中应当增加R&D活动人员类型的劳动量统计指标,还应当增加反映R&D活动消耗物质资本情况的指标。此外,需要开展创新调查收集R&D投入类型的权重信息,收集R&D产出价格变化信息。

从微观企业层面看,建议企业进行会计统计一体化,企业管理层面上需要强化研发部门与会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以便企业能够将研发创新活动的投入与经常性生产活动的投入区分开,将研发产出形成的收入与常规性产品销售收入区分开等。这些问题都值得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深入研究。

[1]JAFFE S.A Price Index for Deflation of Academic R&D Expenditures[R].Washington D C: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1972.

[2]MANSFIELD E,ROMEO A,SWITZER L.R&D Price Indexes and Real R&D Expendit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J].Research Policy,1983,83(12):105-112.

[3]MANSFIELD E.Price Indexes for R and D Inputs,1969-1983[J].Management Science,1987,33(1):124-129.

[4]GRILICHES Z.R&D and Productivity:the Econometric Evidence[G/OL].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8:1-14.[2011-12-20].http://www.nber.org/books/gril98-1.

[5]JOHN E,JANKOWSKI J.Do We Need a Price Index for Industrial R&D[J].Research Policy,1993,93(22):195-205.

[6]CAMERON G.On the Measurement of Real R&D-Divisia Price Indices for UK Business Enterprise R&D[J].Research Evaluation1996,6(3):215-219.

[7]COPELAND A,MEDEIROS G,ROBBINS C.Estimating Prices for R&D Investment in the 2007 R&D Satellite Account[R].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07.[2012-02-15].http://www.bea.gov/papers/pdf/estimation_of_prices.pdf.

[8]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38(6):45-53.

[9]吴延兵.中国工业R&D产出弹性测算(1993-2002)[J].经济学(季刊),2008.7(3):869-890.

[10]戴魁早.中国高技术产业垂直化的生产率效应[J].统计研究,2012,29(1):56-62.

[11]王俊.我国制造业R&D资本存量的测算(1998-2005)[J].统计研究.2009,26(4):14-18.

[12]陈刚.R&D溢出、制度和生产率增长[J].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2010,28(10):64-76.

[13]李梅,柳士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管理世界,2012,28(1):21-32.

[14]王孟欣.我国区域R&D资本存量的测算[J].江苏大学学报,2011,13(1):84-88.

[15]COPELAND A,FIXLER D. Measuring the Pr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utput[R/OL].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2011.[2012-03-10]http://www.bea.gov/papers/pdf/MeasuringthePriceofRDcurrent.pdf.

[16]CORRADO C,GOODRIDGE P,HASKEL J.Constructing a Price Deflator for R&D:Calculating the Price of Knowledge Investments as a Residual[R/OL].London Business School,2011.[2011-12-25].https://spiral.imperial.ac.uk/bitstream/10044/1/9028/1/Haskel%202011-07.pdf

[1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弗拉斯卡蒂手册—研究与试验开发调查实施标准(第6版)[M].张玉琴,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83-83.

[18]徐杰,段万春,杨建龙.中国资本存量的重估[J].统计研究,2010,27(12):72-77.

猜你喜欢

价格指数价格人员
2020年12月中国稀土价格指数及四大功能材料价格指数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8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6个月上涨
7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5个月上涨
价格
各种价格指数
价格
价格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