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对大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

2014-09-13刘新义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大肠癌根治术切口

刘新义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大肠癌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伴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应用,腹腔镜辅助大肠癌根治术已在临床上逐渐成熟,其可行性短期疗效和部分中远期疗效已得到验证,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3]。近年来,我院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大肠癌,已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74例大肠癌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其中男性44例,女性30例,年龄51~ 76岁,平均(66.8±11.2)岁。入选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大便性状改变或腹痛症状。按照改良的DUKES进行分期,B期21例,C期53例。排除严重的器官疾病和合并完全肠道梗阻的患者,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腹腔镜组,每组37例。2组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和营养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大肠癌患者在入组后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评估心肺功能、肿瘤分期和营养状态。所有手术均在全麻的情况下进行,患者于术前进行常规肠道的准备。①腹腔镜组均采用五孔法,由脐部进行切口建立气腹,控制气腹压力在13~15 kPa,套管经脐孔进入,放入腹腔镜,观察盆腔的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其余的四孔确定手术的部位。在腹腔探查后根据术野的暴露情况进行体位调整,经超声刀分离肠系膜的根部,并依据肿瘤的位置分离出肠系膜的血管后用钛夹夹闭进行离断。在分离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输尿管。分离到肠壁的边缘后用超声刀分离肠外侧腹膜,切除标本的范围与开放式手术相同。在标本切除后利用保护套进行保护,根据肿瘤的位置切开腹壁大约5 cm,在取出后将肠管的残端拖出腹腔,确定吻合器体外吻合之后还纳入腹腔,并按常规方法放置术区引流管,最后缝合切口。②对照组根据肿瘤的部位采取一侧旁的正中切口入腹,在切口保护后进行腹腔脏器和肿瘤的探查,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采用常规的方法切除肿瘤,并清扫淋巴结。2组大肠癌患者在术后均同样给予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并注意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电解质平衡。此外,依据患者的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给予饮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生存率和转移复发率,并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收集患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淋巴细胞计数(LC)。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定量数据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所得结果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大肠癌患者的手术情况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肠癌患者的术中阳性淋巴结清扫的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大肠癌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

2.2 2组大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

2组大肠癌患者在术后均无腹腔出血、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瘘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和切口延迟愈合2例,而腹腔镜组并无切口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组的切口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随访期间对照组的患者出现腹腔并发症8例,腹腔镜组5例,对照组的腹腔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对照组在术后发生5例肺部感染,腹腔镜组1例,腹腔镜组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的1年生存率和转移复发率为89.2%和18.9%,而对照组分别为94.6%和16.2%,2组大肠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转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大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例,%)

2.3 2组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营养状态

2组大肠癌患者术前的静脉血ALB、PA和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周检测的静脉血ALB、PA和淋巴细胞计数腹腔镜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营养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大肠癌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4]。近年来,伴随腹腔镜的不断应用发展,微创治疗成为目前腹部外科手术中主要的发展方向[5]。利用腹腔镜辅助治疗恶性肿瘤近年来在临床上逐渐得以应用,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6]。以往研究的观点认为,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有更高的肿瘤转移风险,局部肿瘤转移的机会比传统的开放式的手术更高[7]。伴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发展,在腹腔镜手术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对肿瘤进行保护,可以达到和开放式的手术同等的隔离效果,临床上许多的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其在大肠癌根治手术中的良好效果。

本研究对37例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大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大肠癌患者的术中清扫阳性淋巴结的数目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采用腹腔镜辅助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此外,在分离切除的过程中,通过腹腔镜的镜头的放大作用,组织的结构层次能够比较清晰显示,有利于手术顺利操作。

本研究对2组大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进行了分析。2组大肠癌患者在术后均无腹腔出血、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瘘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的切口并发症、腹腔并发症及肺部感染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2组大肠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转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大肠癌患者术前的静脉血ALB、PA和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1周检测的静脉血中ALB、PA和淋巴细胞计数腹腔镜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局部的肿瘤转移不仅和手术的操作密切相关,而且与患者的免疫状态相关,免疫状态是肿瘤复发转移的关键因素,具有正常免疫状态的患者,若只是单个肿瘤细胞的脱落转移则很难形成转移的病灶[8]。虽有研究报道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能减少手术的创伤,降低对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9],但本研究中2组大肠癌患者在随访期间的生存率和转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腹腔镜辅助大肠癌根治术对患者预后无明显的影响,需进一步进行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下行大肠癌根治术能够减少患者在手术中的损伤,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术后的顺利康复。

[1] 余南荣,杨国华,徐厚巍,等.免气腹小切口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2):193-194.

[2] 戈应刚,王子卫.快速康复外科在结肠癌手术中应用价值〔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6):751.

[3] 刘春富,刘 昶,许 军.腹腔镜下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比研究〔J〕.肿瘤学杂志,2010,16(12):985.

[4] 谢文昆.快速康复外科于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4):367-369.

[5] 王立明,杨 华,张朝军,等.手助式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40例临床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4):387-388.

[6] Balin-Gauthier D,Delord JP,Pillaire MJ,et al.Cetuximab potentiates oxaliplatin cytotoxic effect through a defect in NER and DNA replication initiation 〔J〕.Br J Cancer,2008,98(1):120-128.

[7] 江志伟,黎介寿.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或开腹术式选择的争论〔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6):453-455.

[8] 钟 琼,李邦华,朱惠东,等.结肠癌组织中 ERCC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09,24(3):261-264.

[9] 李国新.腹腔镜中间入路法结肠癌根治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6):538-540.

猜你喜欢

大肠癌根治术切口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Ⅳ度三踝骨折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