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

2014-09-13林小清邓生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内癌声像肿块

林小清 邓生明

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始于导管上皮但未突破基膜,不伴随间质浸润的1种乳腺癌[1-2]。如果乳腺导管内癌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可进一步发展成浸润性导管癌。过往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以钼靶X线摄影与乳管内视镜检查为主[3-4]。近年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地发展,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率逐步提高。因此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共50例,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47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52.6±3.9)岁。临床表现有可触及肿块者27例,有乳头溢液史者10例(其中血性溢液者6例),钼靶发现细钙化者8例,术后超声复查时发现3例,意外发现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乳腺超声检查,包括对病灶大小、边缘、形态、内部血流、边界、内部回声和后方回声变化等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日立EUB6500型超声显像仪进行检查,运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7.5~10 MHz。患者取仰卧位,部分乳房较大者加左右倾斜位,上臂外展,使双侧乳腺充分暴露,以纵切、横切、斜切作连续的辐射状断面扫查乳腺,仔细检查乳腺导管是否扩张,若发现异常扩张的导管则顺着其走行方向追踪扫查到扩张导管的中断处。对导管内径进行仔细地测量,观察导管壁是否增厚和管腔内是否有肿块,如发现肿块,记录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其血流情况,同时常规全面扫查乳腺外围及双侧腋窝,记录有无淋巴结肿大。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表现

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超声表现见表1。结果显示,超声声像图表现:8例(16.00%)显示导管扩张或管状结构,管内伴或不伴低弱回声;低回声结节13例(26.00%),其中11例内部伴细钙化、2例内部伴粗钙化;肿块23例(46.00%),其中13例实质性、10例囊实性,伴细钙化3例,伴较丰富血流信号6例。此外,6例(12.00%)在声像图上无任何异常发现。

表1 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超声表现

2.2 超声检出情况

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超声检出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首发症状为术后超声复查时发现及意外发现患者的超声检出率最高,达100.00%;次之为触及肿块者,超声检出率为70.37%,最低为乳头溢液者,超声检出率仅为20.00%。

表2 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超声检出率(例,%)

3 讨论

乳腺导管内癌大多因为导管上皮增生发展而成为非典型增生,再进展成原位癌,这一阶段肿瘤尚于基膜中生长,但其无浸润性,属早期乳腺癌范畴,没有四周间质浸润和远处淋巴结转移[5-6]。乳腺导管内癌未必都会成为浸润性导管癌,但它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8~11倍,如果早期发现可以治愈,而低级别导管内癌还可以采用保乳术治疗,故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可得到较佳的临床治疗效果。乳腺导管内癌多数由于其肿瘤体积小,大部分患者因触及不到肿物而延误了诊断与治疗[7]。随着钼靶X线、超声仪器发展与检查普及,乳腺导管内癌的检出率明显得到了提高[8-9]。在我国,随着健康普查的提高,乳腺导管内癌的检出率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达到8.8%。

在临床上大约10%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其中为触诊异常、病理性乳头溢液、湿疹样癌等。本研究中50例病例中,37例患者有临床症状,而31例经超声检出(62.00%);8例由钼靶发现细钙化病灶中,5例经超声显示病灶(62.50%);其他5例病例经超声检查首先发现;于钼靶结果不盲的情况下超声提示的恶性病灶共31例(62.00%),可见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检查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另外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于手术后超声复诊的时候发现。有研究资料显示1.2%临床上与钼靶上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手术后复发病灶可以经超声随访发现,故术后给予患者超声检查进行密切随访必要的。

本研究乳腺导管内癌50例患者声像图特征表现如下:①导管型,表现单纯性扩张导管,管内透声好或不好,管壁光整或不光整,偶尔管内有低弱团状回声。也可以是多个局部较紊乱的管状结构,其无显著肿块。其形态学上不特别,因此难以跟导管内乳头状瘤和炎症等造成的导管扩张区别。但导管中有透声差或伴管腔内小低回声区时,应引起注意,运用乳管镜检查进一步诊断。②结节伴钙化型,表现局部不规则形态的低回声,边界较清,无包膜,内部有成簇针尖样的强回声,后方无显著声影,一般无法测出显著血流信号。病灶小于1 cm时灰阶声像图上恶性征象不明显,唯一的提示是成簇密集针尖样强的回声,其需要在钼靶的协助下证实。③肿块型,其表现为局部占位性的病变,可以分为囊实性或者实质性[10]。囊实性肿块为边界较清晰,且以无回声为主肿块,其囊壁呈不规则地增厚,在局部可见低弱回声突入管腔内,低弱回声中可测及到血流信号,肿块后方有回声增强。实质性肿块大多> 1 cm,表现为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或者低回声不规则的肿块,且内部回声分布大多不均匀。综上所述,导管内癌声像图上不具备大多数乳腺癌的特征,诊断上容易与乳腺良性疾病混淆,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不存在特异性,需结合触诊、钼靶检查、乳管镜等多种方法,但其作为一项无创、可短期内重复的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发现和术后复查均有重要意义。

[1] 徐向红,赵玉年,王慧华,等.乳腺导管内癌数字化摄影与超声诊断的对比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3):277-279.

[2] 姚洁洁,张静雯,詹维伟,等.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的临床、病理及超声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9):1460-1464.

[3] 陈中扬.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与处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7):3429-3431.

[4] 佟凌霞,谭 岩,陈丽萍,等.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7):1068-1069.

[5] 翁一鸣,华 佳.乳腺导管内癌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2,17(3):290-293.

[6] 黄少丹,马宏民,魏 燕,等.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3,34(3):467-469.

[7] 蒋红兵,何健龙,张方璟,等.全数字化乳腺 X 线摄影及立体定位系统在乳腺导管内癌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7):961-964.

[8] 张 晓,汤光宇.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2):108-112.

[9] 杨培胜,刘新红.乳腺导管内癌的影像诊断价值〔J〕.医学综述,2011,17(20):3149-3152.

[10] 王建伟,林 僖,赵 静,等.超声与钼靶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癌〔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6):1262-1266.

猜你喜欢

内癌声像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乳腺导管内癌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33例导管内癌组织形态观察及发病年龄分析
数字化背景下声像档案管理探究
触诊阴性乳腺癌的影像与病理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光谱方法检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