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疲劳状态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

2014-09-13滕智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4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评估

金 枝 滕智敏 豆 娟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监护室,浙江 温州 325000)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仍是国内外人群的主要死因,但是随着诊治技术的提高,心肌梗死的早期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1,2〕。AMI发生之前常出现疲劳症状,疲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3,4〕。心肌梗死之后也会出现疲劳,并且与AMI发生前的疲劳体验不同,是一个常见的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5,6〕。AMI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明显影响〔7,8〕,改善AMI后疲劳状态将会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患者AMI后长期疲劳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诊治连续的226例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指南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9〕。排除有精神病史、认知障碍者、不愿意参加研究者。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均知情同意。1年随访中,30例死亡,3例失访,最后纳入193例。其中男122例,女71例,年龄(33~79)岁,平均(60.4±11.6)岁。

1.2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 在出院前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记录患者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水平、职业情况、费用支付方式、吸烟史、心功能分级(Killip)和治疗方案等。

1.3评估疲劳状态 疲劳评估利用简化疲劳量表(BFI)完成。不仅能够评估目前和过去2 w的疲劳情况,同时也能评估疲劳的严重程度和疲劳对日常功能造成的干扰,已经广泛地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评估,其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疲劳,1~3分为轻度疲劳,4~6分为中度疲劳,7~10分为重度疲劳〔10,11〕。答卷过程如有疑问则面对面地与受过专门培训的研究者交流,填写完毕后由研究者当场回收。

1.4心理状况评估 完成BFI后,利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该量表由焦虑和抑郁两个分量表组成,焦虑和抑郁总分范围各为0~21分,≥8分提示有焦虑或抑郁症状〔11〕。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6.0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研究对象临床特点和AMI后疲劳发生状况 KillipⅠ级患者78例,Ⅱ级57例,Ⅲ级40例,Ⅳ级18例。行再灌注治疗者103例。119例(61.7%)有不同程度的疲劳,其中70例(36.3%)轻度疲劳,35例(18.1%)中度疲劳,14例(7.3%)重度疲劳。

2.2影响疲劳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年龄、经济水平、吸烟史、Killip和抑郁有显著差异(P均<0.05)。见表1。

2.3影响疲劳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Killip分级和抑郁是影响AMI患者疲劳水平的独立因素(P均<0.05)。见表2。

表1 影响AMI患者疲劳水平的单因素分析〔n(%)〕

表2 影响AMI患者疲劳水平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提示疲劳是患者AMI后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康复过程中要重视疲劳的筛查,甚至可以作为常规筛查,这样可以早期发现疲劳患者,使其得到适当的治疗。国外研究发现有一半的AMI患者报告心肌梗死后4个月存在疲劳〔6〕,本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后1年仍有明显的疲劳。Alsén等〔5〕发现,AMI后的疲劳性质与AMI发生之前的体验并不完全一样,与劳累无关,并且不可预测,使得AMI之后的疲劳症状难以理解和应对。

疲劳是一个主观性比较强的症状,并且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确定其确切病因和机制,研究表明,无论是心肌梗死前还是心肌梗死后30 d,女性的疲劳程度均较男性高〔4〕;国外研究也发现,心肌梗死后30 d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疲劳体验,与男性相比,疲劳是女性患者更大的问题〔12〕。本研究提示AMI后疲劳程度和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应与生物因素有关。抑郁是影响疲劳水平的危险因素〔13,14〕,本研究有相似的结果。AMI后疲劳发生的复杂性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均密切相关。

AMI后疲劳需进行综合性干预,既要注意生物因素,也要注意心理社会因素。抑郁缓解在降低患者疲劳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具有实用性。护理人员是患者住院期间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通过自己的专业学识和护理工作可以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等,从而降低患者的抑郁水平。出院时进行详尽的出院教育和出院后定期的心理随访指导也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抑郁水平。

本研究结果可能有偏倚,因为在随访过程中有30例死亡,这些死亡患者的疲劳情况难以明确;其次,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难以判断疲劳随时间的演变,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研究。

4 参考文献

1Puymirat E,Simon T,Steg PG,etal. Association of changes i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with improvement in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AMA,2012;308(10):998-1006.

2张啸飞,胡大一,丁荣晶,等.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况及流行趋势〔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3):179-87.

3Appels A. Exhaus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history of a scientific quest〔J〕. Patient Edu Couns,2004;55(2):223-9.

4严家嫦,罗 英,李群笑,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疲劳症状性别差异的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5):620-2.

5Alsén P,Brink E,Persson LO. Living with incomprehensible fatigue after rec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Adv Nurs,2008;64(5):459-68.

6Alsén P,Brink E,Brändström Y,etal. Fatigu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relationships with indices of emotional distress,and socio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variables〔J〕. Int J Nurs Pract,2010;16(4):326-34.

7郑仕杰,周敬群,向常清,等.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随访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5):20-3.

8李燕燕,史铁英,周艳丽,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2493-6.

9宋 莉,颜红兵. 2012年ESC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6):688-90.

10Mystakidou K,Tsilika E,Parpa E,et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brief fatigue inventory in Greek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 J Pain Symptom Manage,2008;36(4):367-73.

11段 昕,贾春芳.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病人疲劳状态的评估〔J〕.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4):441-4.

12Fennessy MM,Fink AM,Eckhardt AL,et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fatigue associat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Cardiopulm Rehabil Prev,2010;30(4):224-30.

13陈仰昆,肖卫民,袁伟杰,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疲劳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8):640-2.

14毛成洁,曹丽丹,唐 晴,等. 帕金森病患者疲劳和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2013;52(3):200-2.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急性评估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