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联合耳穴贴压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行为能力的影响
2014-09-13何建青郭思佳
何建青 郭思佳
(西宁市中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研究显示〔1〕,血管性痴呆是目前唯一可有效防治的痴呆,患病早期有效治疗能够逆转病情。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快速上升。但针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目前仍停留在对基础疾病的控制、脑保护剂、康复锻炼等方面,且疗效并不满意。头针、耳穴疗法已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探讨头针联合耳穴贴压疗法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行为能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头针联合耳穴贴压组、体针组、西药组,每组34例。体针组1例患者在针刺后出现反复晕针,主动要求退出治疗;西药组1例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严重腹泻、呕吐症状;最终共治疗100例。3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病程、病变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1.2筛选标准 入选标准:①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年龄≥60岁;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脏、肾脏、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病情危重,对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无法做出准确评估者。研究过程中脱落、剔除标准:①证候于治疗阶段发生变证者;②治疗过程中自行退出或由于不良反应无法继续接受试验者;③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依从性差而影响疗效及安全性判断者。
1.3治疗方法 3组患者均给予降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等内科基础治疗。
头针联合耳穴贴压组治疗方法:(1)头针:取额中线、顶中线、颞前线、颞后线。患者选取放松、舒适的体位,常规消毒,选取一次性针灸针。选用长15 mm、直径0.40 mm的头针,与头皮呈30°沿皮斜刺,200次/min,捻转1~2 min,每间隔15 min行针1次,留针50 min,1次/d。(2)耳穴贴压:取脑干、肾、神门、枕,双侧取穴。先对患者行耳穴探查,找出以上穴区的阳性反应点,消毒,医师左手托持耳廓,右手用无菌镊子取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0.6 cm×0.6 cm),对准穴位后紧贴上,按压5 min,局部有微热感为度,按压3~4次/d。3 d换贴1次。
体针组治疗方法:益智通窍为基本原则,取百会、四神聪、风池、风府、合谷、水沟、内关、足三里、太冲。患者选取放松、舒适的体位,常规消毒,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径30 mm×40 mm),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刺激强度中等,留针50 min,1次/d。
西药组患者口服茴拉西坦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29)0.2 g,2次/d。三组每个疗程均为14 d,结束1个疗程治疗后休息1 w,观察4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选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3组患者进行评分,满分30分,≥27分为正常,<27分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依据痴呆严重程度分级标准:MMSE评分≥20分为轻度;10~19分为中度;≤10分为重度。选用日常行为能力量表(ADL)对3组患者从日常大小便、吃饭、活动、洗澡等10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显示自我日常行为能力越强。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控制:主要临床症状恢复,定向健全、问题回答符合题意,反应正常,日常生活自理;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多数恢复正常水平,回答问题基本符合题意,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减轻,回答问题基本符合题意,但反应迟缓,仍存在一定的智力及人格障碍;无效:主要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或加重。
2 结 果
2.13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头针联合耳穴贴压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体针组和西药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3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对比 3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MMSE、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头针联合耳穴贴压组评分明显高于体针组和西药组(P<0.05,P<0.01)。见表3。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对比±s)
3 讨 论
血管性痴呆多发于老年人群,中医学中归属于“呆病”“痴呆”范畴,认为中风既成,脑髓受损,加之风、火、痰、瘀夹杂为患,闭阻脑脉,以致元神失养,灵机记忆渐失,发为痴呆〔2〕。研究显示〔3〕,针灸能够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近期症状,提高患者的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额中线、颞前线相关区域与人体记忆、判断有关,用头针刺激该区域所产生的刺激能够传递至大脑皮层,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得被抑制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被激活。研究显示〔4〕,头针和耳穴贴压均能够纠正机体血液流变学异常,调节血管收缩相关的多种活性物质的分泌,改善体内脂质代谢,减少NO的神经元毒性作用,提升大脑皮层兴奋性,延缓脑部老化,改善由于血管性痴呆引起的认知、记忆、行为等功能障碍。
西医学认为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病变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已研究证实,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等脑部低灌注性血管疾病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茴拉西坦片作为脑功能改善药,能够增强脑代谢,激活、保护脑细胞,促进智力水平。临床试验显示〔5〕,每日口服茴拉西坦片0.2 g,连续4个疗程能够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记忆、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提示头针联合耳穴贴压能够明显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具有优势。
4 参考文献
1李 阔,徐文玉,郝永红,等.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292-3.
2徐明雅,周 俊,王绥勤,等.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45-6.
3张亚敏,孙 华,陈素辉,等.针灸干预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8):65-8.
4刘慧慧,甘君学,谢 洲,等.针灸康复综合干预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应用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3;(12):55-8.
5阎 奇.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43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