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岭金丝猴:密林中的太白精灵

2014-09-12王若冰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9期
关键词:母猴金丝猴秦岭

王若冰

作家、秦岭文化学者。主要作品有诗集《巨大的冬天》,长篇系列散文《走进大秦岭》、《寻找大秦帝国》、《渭河传》、《仰望太白山》,电视纪录片《大秦岭》(先后获得多种国家级纪录片奖)等。现为天水日报社副总编。

太白山的高山峡谷、原始森林隐匿了金丝猴的行踪,让它们演化成中国金丝猴家族中一个绝无仅有的新种群——秦岭金丝猴。它们的家园,就在以太白山为中心的秦岭深山密林里……一只雌猴的举动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注意,它始终抱着一只幼猴不肯放弃。研究人员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它紧紧抱着的竟然是已经死去的幼猴。

在太白山密林深处,当一只金丝猴蹲踞在布满绿苔的巨石上,金钱豹也爬上了巨大的阔叶树干,把警觉的目光投向远方——这种比金丝猴凶猛、残暴、敏捷的食肉动物,时刻忘不了搜寻可以捕食的猎物。

因为金黄灿烂的皮毛,以及敏捷灵巧的动作,金丝猴成了太白山最让人喜爱的动物之一。但在莽莽的林海和起伏的峰峦之间,金丝猴还有很多邻居:飞禽走兽,寄居在枯叶、土壤和流水中的爬行动物或浮游生物……正是因为有如此多的生灵,太白山才充满生机与生趣。

但相比同居一山的其他动物,金丝猴的知名度和稀有度,只有大熊猫可以比肩。大熊猫因其种群古老稀缺而为世人瞩目,而金丝猴持续受人关注,首先是因为它仅仅存在于中国,其次才因为它那金黄的毛发与活泼可爱的样子。

金丝猴生活的最北区域

猴这种灵长类动物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远比人类要早得多。它们大脑发达、眼眶朝前、手指和脚趾分开等特征,让其成为我们熟知的动物中最接近人类先祖类人猿的一种。尽管猴的生存史非常悠久,族系成员分类也十分复杂,但在距今150年前,人类还不知道猴子族系中另一个陌生种群——金丝猴的存在。

1869年5月,受命到中国传教的法国苦修会神甫、博物学家戴维在中国发现了大熊猫,然后又从与秦岭一脉相承的岷山山区猎户的手中,意外获得6张毛色金黄、长着一条长尾巴的猴子皮张。这个意外收获让他喜出望外:他从这张猴皮金黄的毛色以及没有鼻梁、鼻子却朝天仰张的形状上来判断,这可能是一种已经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找不到踪迹的脊椎类猴目物种。这6张猴皮张标本很快被戴维运回法国,法国动物学家爱德华对这6张猴皮标本进行了研究,第二年其论文一经发表,便在世界动物界引起轰动。从此,一种只有中国才有发现的全新猴目动物——金丝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爱德华在论文中明确指出,金丝猴目前的唯一存活地点在中国。

后来的研究结果证明,太白山是金丝猴在中国生活的最北区域。戴维发现川金丝猴的时候,太白山还是我们只能仰望,不可接近的生命秘境。这里重峦叠嶂,人迹罕至的环境,让人们很难发现并接近这种山中精灵。太白山垂直分布的落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针叶林,孕育出了鲜嫩枝芽、丰富多彩的果实、多种多样的树叶,为金丝猴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让它们在以太白山为核心的秦岭腹地生活得悠闲自在。太白山的高山峡谷、原始森林隐匿了它们的行踪,让它们逐渐演化成中国金丝猴家族中一个绝无仅有的新种群——秦岭金丝猴。它们的家园,就在以太白山为中心的秦岭深山密林里。动物学家在描述秦岭金丝猴的形态特征时这样写道:秦岭金丝猴皮质优良,毛长柔密,色彩绚丽,光亮如丝,是所有金丝猴中最漂亮、最神奇的种群。还有人得出研究结论,说吴承恩《西游记》里的“美猴王”形象,就是以秦岭金丝猴为原型创作的……

古籍中的秦岭金丝猴

在当代,第一只野生秦岭金丝猴是西北大学教授李保国在1985年发现的。由于山大林密,秦岭金丝猴真相被世人所认识,比川金丝猴整整晚了100年,但这并没有改变它们成为金丝猴中的佼佼者的事实。

既然金丝猴是与类人猿最为接近的灵长类动物之一,那么它的身影很早就为我们的先祖所关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科学家研究证明,早在距今100万年前,秦岭金丝猴就选择了太白山及秦岭南北高山密林作为自己的家园,也就是说,当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蓝田猿人走出距离太白山不远的蓝田县的时候,金丝猴已经来到了秦岭深处,并与蓝田猿人共同拥有秦岭腹地这片莽莽的山林。这也让我觉得,当年的蓝田猿人在终南山深处开始打磨最初的原始石器,或穿行于丛林深处狩猎之际,他们见过大熊猫在丛林里随意穿行,也肯定被毛色灿烂、跳跃自如的金丝猴所深深吸引过。

在古代中国,最早提及金丝猴的典籍有《尔雅》和屈原的《离骚》。但在那时,金丝猴被叫作“狨”。也有人说,《山海经》里的“狌狌”就是金丝猴。《山海经·南山经》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大唐开元年间,与太白山隔渭河相望的三原县尉陈藏器在其《本草拾遗》中记述:“狨生山南(今秦岭南)山谷中。似猴而大,毛长,黄赤色。人将其皮作鞍褥”。这种名为“狨”的猴类,显然就是生活在秦岭及太白山南麓的金丝猴。

从古至今,人们观察研究发现,金丝猴这个动物种群在动物界极其罕有,且拥有细致入微的喜怒哀乐感情和稳定的家庭观念。北宋典籍《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个金丝猴母子相惜的感人故事:一个叫公却证布的猎人带着网罟,带着弓箭到森林打猎,正巧遇见一群猴子,便拉弓射击,将一只母猴射伤。其他猴子受到惊吓,惊惶而逃。被射伤前,母猴怀里还抱着一只幼猴,中箭后,母猴将小猴放下,示意其逃命。小猴走了不远,又返回来投入母猴的怀抱。母猴忍着疼痛,再次将小猴推出怀抱,让其逃跑。没想到小猴哀号不止,再次扑入母亲怀抱,用舌头舔舐母猴伤口。猎人再次开弓,将母猴和小猴一同射杀。

金丝猴母子不离不弃

其实,这个故事所记述的猴子是不是金丝猴并不重要,因为在猴类家族中这种“惺惺相惜”现象,正是延续其庞大种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秦岭金丝猴家族里,这种不离不弃的亲情仍然在延续。2007年3月21日,《北京科技报》刊发的一篇题为《金丝猴不弃死婴震惊科学家》报道说:2005年4月3日,李保国带领科研小组在秦岭考察时,一棵大树上十几只金丝猴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那些猴子看上去显然是一个大家族,只有一只成年雄猴,其余大大小小都是雌猴,其中还有3只幼猴被母亲抱着。有一只雌性金丝猴的举动让科研人员更为好奇,这只金丝猴始终抱着一只幼猴不肯放弃。为了更仔细地观察,研究人员拿出了望远镜,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这只母猴紧紧抱着的竟然是一只已经死去的幼猴。

显然,这只雌猴还没有从失去孩子的悲痛中清醒过来,从早上开始,雌猴就一直携带着死去的幼猴不离不弃。在休息的时候,雌猴端正地坐着,慈爱地检视、嗅吻死去的幼猴,还不时抚摸为其理毛,而这个姿势,与平时雌猴携带、抚养幼猴的行为非常相似。

当那只雌猴移动时,常常用前肢抓着死去的幼猴并把它放在胸前,攀爬时,它还甚至用嘴叼着幼猴。13天后,幼猴的尸体变得非常干枯,已经不成模样,但雌猴仍然对自己的爱子不离不弃。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或许体会到了这些“丛林里的金色精灵”生死不离的情感世界,以及它们绵延不断的生命秘密——在秦岭的密林深处,有38个金丝猴群、4000多只家庭成员围绕着太白山而顽强生存。endprint

猜你喜欢

母猴金丝猴秦岭
科学家发现秦岭金丝猴过冬秘笈
嘲弄别人可不好
深山里的精灵——金丝猴
大秦岭 东方的阿尔卑斯山
秦岭作证
金丝猴的日记
跨越物种的母爱
欺负新人系列一
猴子嬉戏的况味
斗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