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山侗水在召唤 黔东南环线自驾行
2014-09-12刘仲会
刘仲会
在公共交通尚不十分发达的黔东南地区,风景尤佳,因此自驾游便成为领略“苗山侗水”的最佳方式。此次黔东南环线自驾行,一个4人团队以镇远古镇为起点,历时6天5夜,行程近1500公里,一路访古镇、游村寨、观梯田、探奇景,深切地领略了黔东南原始古朴的自然山水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总有无数个理由让人神往贵州,而游贵州当首选黔东南,因为这里集中了贵州的山水和民俗特色:依山傍水的秀丽村寨、飞檐翘角的古朴鼓楼、隆重欢快的民族节日、精绣雍华的民族服饰,以及犹如天籁的侗族大歌和优美壮观的加榜梯田……只有你身临其境,就能深刻领略到“好山好水,好歌好舞”之美。
我们此次黔东南环线游,以镇远为起点,游历了锦屏的隆里古城、黎平的肇兴侗寨、从江的加榜梯田、榕江的三宝侗寨、雷山的西江千户苗寨,最后去了荔波县的小七孔桥。这条环线特别适合自驾游,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遍访不同风格的民俗和美景,大部分路段的路况都比较理想,沿途的景色更不会让人失望……
1、徐州→镇远
镇远古镇的风水很独特:开在小巷道旁的大门,一般不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却斜斜地对着街道,此即所谓的“歪门斜道”——据说这样才能确保“财不露白”。
5月3日一大早,我们一行4人驾车从江苏徐州出发,开始了期待已久的黔东南环线自驾游。在湖北荆州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下午4点抵达此行的第一站——镇远古镇。在客栈安顿好,就把在贵州的第一张照片,留给了黄昏的镇远古镇。
走在这片古朴的建筑中间,我们发现街道上的古宅,与江南水乡的风格颇为相似,但很多古宅的门楼显然比较低调,而且还经常出现一些“歪门斜道”的构造——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大门一般不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将门朝南边偏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的“歪门斜道”。老住户们说这“歪”与“斜”,历来都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这种角度的差异让外人无法轻易窥见厅堂,这样才能确保“财不露白”。
趁天色未晚,我们登上石屏山,俯视古镇全貌。夕阳余晖之下,古镇显得非常宁静、婉约,随着夜幕降临,闪耀的灯光勾勒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让古老的县城又活跃了起来。从山上下来,我们特地找到镇上的“好吃步行街”,品尝了特色的酸汤火锅,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客栈。
第三天上午,乘船游览舞阳河。游船从舞阳河的支流——相见河出发,在两岸茂密的翠竹间穿梭,一种清幽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行不多远,一座山峰上的3块惟妙惟肖的人形石头便映入眼帘,这就是“唐僧师徒峰”:一左一右是八戒和沙僧,中间戴僧帽正襟危坐的就是唐僧。再向前,只见一块石壁上生有一半圆形凹槽,与水面的倒影连在一起,山水一色,形成了“破镜重圆”的奇观。再继续前行,船过“滴水观音”,峰回路转之间,“五老峰”、“将军柱”又展现在眼前,接下来就进入当地的山水精华——舞阳三峡。
一进龙王峡,但见石壁上挂满形似腊肉的钟乳石,一道山泉从山崖上跌下,被石岩隔成“三叠水”,激起阵阵氤氲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一道隐隐约约的彩虹。紧接着,就是奇特的“孔雀开屏”:两根高大耸立的白色石柱,一大一小,层层展开的纹理恍若一簇簇凤尾竹随风摆动,如孔雀展开美丽的羽毛在欢迎游客。继续前进,就到了诸葛峡风景区,这里可见“火烧赤壁”的痕迹,这一段或是咆哮奔腾的急流险滩,或是开阔宁静的湖泊水面,让人的心情也随着游船的时快时慢而忽起忽落。而到了东峡一带,龙池、鱿鱼洞、犀牛塘、千层岩等栩栩如生的奇妙景观纷沓至来,让人目不暇接。
游完舞阳河,天空下起小雨,我们决定前往青龙洞。在我看来,青龙洞应该叫做“青龙洞府”更为恰当,因为它是贵州最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从外面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一旦进入,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古人在悬崖上采用下吊、附岩、嵌入、筑台等多种建筑工艺,营造出“洞中建搂、楼中藏洞、阁楼悬空”的独特格局。
夜幕再次徐徐降临,我们才从青龙洞出来,经过祝圣桥——一座七孔石桥,据说已有几百年历史,虽饱经沧桑,但依然坚固如初,倒映在清波里的身姿纤细婉约,翩若飞虹。夜里的舞阳河很美,微风吹来,华灯的倒影轻轻荡漾,我们把酒临风,品尝着美味的豆花酸汤鱼……
2、镇远→隆里古城→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分为“仁、义、礼、智、信”五团,每一个团都是一个大家族,五团之间彼此独立,却又以若干风雨桥和走廊相互连接。
第四天一早,我们从镇远出发,辗转几个小时后,便到达了锦屏县的隆里古城。
隆里古城是黔东南唯一全为汉族人居住的城镇,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范此地的少数民族反叛而修建的。经过600多年风雨沧桑,当年从江南抽调而来镇守此城的军士,早已在这里开枝散叶,但从古城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中,依然还能感受到他们的思乡之情。
隆里有很多深宅大院,这些大院既有北京四合院的影子,也有江南庭院的格局,当地人称为“印子屋”。隆里人都习惯把姓氏刻在门第上,并标示主人的籍贯和地位,每一个名字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座宅院都是一段历史。
古城有七街、八巷、九院子,据说过去共有72姓氏和72口井,不过如今古井已所剩无几,我们只看到一口古井,阵阵凉气从狭窄的井口冒出来,一位老大爷把拴着长绳的桶垂下去,从井里把凉水晃悠悠地提上来。我喝了一口,口感非常清洌、凉爽。
午餐后稍作休息,便继续驱车赶往下一站——肇兴侗寨。出隆里古城不远,便上到高速,行驶92公里,约一个多小时就抵达了目的地。远远便望见这座古老的侗寨,建在一个狭长谷地之中,分为5个建筑密集的片区,当地人称为“团”,分别为“仁、义、礼、智、信”五团,每一个团都是一个大家族。五团之间彼此独立,却又以若干风雨桥和走廊相互连接,这种罕见的布局风格,让人颇感兴趣。
寨子里最吸引目光的建筑,当属造型突出的鼓楼。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是侗族人聚会、议事的重要场所,这里的五个团都有自己的鼓楼,鼓楼的中间有一塘常年不灭的炭火。每座鼓楼旁边,都有一座风雨桥,老人们坐在桥里的廊椅上,抽着烟聊着家常,我们的到来,丝毫没影响他们的兴致……endprint
村寨中的很多木楼上,都晾晒着印染土布。在一座木楼前,一位老婆婆用木锤不停地敲打土布,重复着原始的制作工艺。经过攀谈,我们得知,她从记事起就学做土布,几十年来,土布已经成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侗族有两道有名的民俗菜:牛瘪和血红,晚餐时,牛瘪的那种特别的味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夜,我们就住在侗家的木楼里,倚窗遥望,只见点点灯光如繁星闪烁……
3、肇兴侗寨→加榜梯田
加榜梯田,是苗族人世世代代辛勤开垦的杰作,其大小、形状变化万千,最大的有一亩多,最小的只能种两三行庄稼,素有“青蛙一跳三块田”的俗语。
打着呵欠醒来的时候,晨光已经洒满整个寨子。这一天的目的地是加榜梯田。
一大早从侗寨东门出发,向南驶过一段崎岖而狭窄但路况还不错的山路,30多公里后便到达地坪乡,这里有一座著名的地坪风雨桥,那优美的造型、巧妙而严谨的结构很是诱人。这座风雨桥上建有三座桥楼,中楼还是一座鼓楼。桥廊的屋脊上,有泥塑的龙凤鳌鱼;壁板穿枋和立柱上,粉绘着表现民俗风情、历史故事等内容的彩画,内容丰富,栩栩如生。这座风雨桥始建于1882年,虽经多次修建,但依然完整地保持着原貌,在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建筑。
游完风雨桥,向南行驶约8公里,转入G321国道,往从江县方向行驶90公里,再转入X882县道,向宰便镇行驶约20公里后,片片梯田开始出现在视野里。再前行不远,顺着一条新修的道路,终于来到了加榜乡,此时已是下午两点。
加榜梯田,是苗族人世世代代辛勤开垦的杰作。苗族是一个“稻饭鱼羹”的民族,然而高山地区极少平地,但苗族人民却没有屈服于环境,而是因地制宜,把稻田依山而建,让稻香飘满一座又一座山头。由于山坡的形状和坡度大小不一,使得梯田大小和形状随山势变化万千。加榜梯田面积最大的有一亩多,最小的只能种两三行庄稼,素有“青蛙一跳三块田”的俗语。在大的山坡上,一坡就有成百上千亩,一层层从山脚直铺山顶,气势磅礴,线条优美。
5月是蓄水养田的时节,也是梯田最美的时节。阳光映照下的水田,犹如一块块平滑的水晶,被一道道弯曲优雅的细窄田垄镶嵌在山坡上。翠绿的田埂与泛着银光的田面,营造出千变万化的线条,优雅灵动又极富层次感。那些散落山坡间的苗家吊脚楼,犹如点缀在“银河”里的星星,有些就直接坐落在水田之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让人叹为奇观。
加榜梯田的景色是美丽的,但苗家人的生活却是辛苦的。一位苗族老人说:“你们看这里很美,但在我们看来,梯田是很麻烦的,不好耕种,收入少,只靠种田的话,一年人均收入只有三、四百元……”老人的叹息,让我们多少有点无奈,他们还没能享受到旅游开发带来的惠利,因为现在来这里的,基本上都是摄影爱好者和自驾的游人,数量并不多。我们很希望这里的旅游开发能改变当地人的生活状况,但又觉得,如果游客泛滥,会破坏了这份原始自然、浑若天成的美……
4、加榜梯田→三宝侗寨→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最美的时刻,就是夜晚的千户灯火和清晨的静谧安祥。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正如余秋雨先生说的“以美丽回答一切。”
清晨,我们从加榜梯田出来的时候,天空又下起了小雨,一层层云雾从山下缓缓升起,美丽的梯田和苗寨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若仙境……
我们从原路回到G321国道上,再向榕江县城方向行驶120公里,就到了三宝侗寨。三宝侗寨的侗族人口密度为全国第一,是侗语标准音的所在地,也是侗族传奇爱情故事“珠郎银美”的故乡。本来,这里号称“天下第一侗寨”倒也实至名归,可是呈现在眼前的侗寨,却让人有些失望——我们所期待的原生态味道丧失殆尽,一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显得非常刺眼,古老建筑已所剩无几,而且还破旧不堪。
沿着寨子逛了一圈,在都柳江边总算找到一点安慰——那一排翠绿挺拔的千年古榕树被保护得很好,树荫下还有一座“珠郎娘美”塑像,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从三宝侗寨出来,我们向当天的第二站——西江千户苗寨进发。原计划走308省道,行驶160多公里山路到达西江,但经过这几天的山路行车,我们感觉还是高速公路更为快捷和安全。于是从榕江上厦蓉高速,到都匀后转兰海高速,再在麻江转沪昆高速,总行程230公里之后,驶出高速公路,再行驶10余公里平整宽畅的山路,下午4点多,便到达了西江千户苗寨。
让我们没料到的是,下车行不多远,就有苗族居民唱着苗歌,吹着芦笙欢迎我们。寨子里游人如织,道路两旁的商铺客栈鳞次栉比,一派繁荣景象。我们走上半山腰,选一座苗家吊脚楼客栈住下。从客栈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对面两个山坡上的苗寨景色:一座座吊脚楼从山顶延伸到山脚,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白水河清澈见底,欢快地穿寨而过,河面上5座风雨桥大小不同,景色各异。夜幕降临,吃过鲜美的苗王鱼,我再次来到观景阳台上,夜色中的苗寨灯火通明,霓虹彩灯光怪陆离,古老的苗寨瞬间变身为繁华夜市:各色店铺挤满了人,老板满脸笑容,忙得不亦乐乎,喧嚣声中,偶尔有一个声音特别清晰,那是商贩的吆喝声,或是孩子的哭闹声,还有喝到兴头上的划拳声……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山上的观景台,欣赏清晨的苗寨风光。一层轻柔的云雾笼罩着苗家山头,吊脚楼上不时飘起缕缕炊烟,清晨的苗寨散去昨夜的喧哗,更显祥和、宁静。
西江千户苗寨最美的时刻,就是夜晚的千户灯火和清晨的静谧安祥。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但西江千户苗寨的丰富多彩,一定不会让人失望,正如余秋雨先生说的“以美丽回答一切。”
5、西江苗寨→荔波→贵阳
层层叠叠的瀑布,“哗哗”地淙淙倾泻而下,时而如倾珠撒玉,堆云堆雪,时而如银河坠泻,匹练飘逸,真是景象各异,风情万千。
在西江千户苗寨流连到中午,在前往荔波的路上,一行人还在对欢快的芦笙舞、悦耳的苗族情歌津津乐道。
从西江到荔波260公里,全程都有高速公路,根据我们的亲身实践,建议从麻尾出口下道,穿过小七孔桥景区到荔波县城,这条路不仅好走,还省时间,而且住宿也很方便。我们到达荔波县城时,已经是整个行程的第七天傍晚。
第八天,也是此次黔东南环线游的最后一天,我们一大早就从荔波县出发,行驶29公里后到达小七孔桥景区。
小七孔桥景区被称为“世界同纬度上最后的一块绿宝石”,这里原生态的山、水、林、瀑、洞等原始奇景都保存得比较完好。我们从东大门进入,第一眼就看到一座幽静古老的石桥横跨在响水河上,这座小七孔桥桥身布满了青苔,倒映在碧绿的河面,微风吹来,漾起阵阵涟漪,却让古桥愈加显得沉静和安祥。
从小七孔桥继续前行不远,便来到了跌水瀑布。在一条狭窄山谷里,层层叠叠的瀑布,“哗哗”地淙淙倾泻而下,我们沿着阶梯漫步而上,身旁的瀑布时而如倾珠撒玉,堆云堆雪,时而如银河坠泻,匹练飘逸,真是景象各异,风情万千。在叠瀑最高处,有一条宽10余米、落差30米的大瀑布倾泻而下,气势磅礴,站在瀑布下,阵阵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倍感清爽。
再向前,便是响水河,路边尽是高山流水、泉鸣瀑响,一路上绿树红花、诗意盎然。快到候车点,突见一道瀑布从山坡的一端飞跨而下,越过路中游人的头顶,又轰鸣着倾泻到另一侧的溪流当中,如同巨龙喷水,让人惊叹不已。很快,我们乘车前往水上森林。
水上森林长约600米,主体是一条灌木密布的小溪。清澈的溪水从杂木林中穿涌而下,形成一个个小瀑布,破碎的山石被水流冲刷得圆润光滑,一棵棵树木把根牢牢地扎在石头里,被称为“石抱树”,构成“水在石上淌,树在石中长”的奇景。乘车继续前行,经过翠谷湖、卧龙潭、鸳鸯湖、天钟洞等景点,一路次第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水色奇观,让人大饱眼福。
因为还要尽快赶往贵阳,我们只好走马观花地游览小七孔桥景区,匆匆结束了游览,开车出西门,没行多远就到了麻尾镇,从驶入麻驾高速,直奔贵阳方向,此次黔东南之行也算是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贵州的诱人景色的确多姿多彩,让人难舍难离,来到贵阳后,大家都直呼意犹未尽,于是我们开始准备下一场旅程,去继续探索黔西南那些原生态的奇景和风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