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中高位无肛一期肛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9-12谭士勇朱晓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4期
关键词:成形术肛门直肠

谭士勇+朱晓伟

【摘要】目的对应用一期肛门成形术对患有中、高位无肛疾病的新生儿实施治疗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6例患有先天性无肛疾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平均每组23例。采用常规先造瘘后分期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一期肛门成形术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新生儿高位无肛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一期肛门成形术对患有中、高位无肛疾病的新生儿实施治疗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一期肛门成形术;中高位无肛;新生儿;治疗先天性无肛疾病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新生儿时期的消化道发育畸形类疾病, 临床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手术方法很多, 建立一个具有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的肛门, 以期能够获得良好的排便功能是所有手术治疗的共同目的。确诊后首先实施肠造瘘, 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分期进行肛门成形术, 是以往临床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常规方案。本次研究对先天性无肛疾病新生儿实施一期肛门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46例患有先天性无肛疾病的新生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平均每组23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 女性10例;新生儿日龄1~5 d, 平均日龄(2.2±0.5)d;孕周35~43周, 平均孕周(40.3±0.6)周;体重2300~4100 g, 平均体重(3400±110)g;治疗组中男性14例, 女性9例;新生儿日龄1~5 d, 平均日龄(2.1±0.6)d;孕周34~43周, 平均孕周(40.2±0.5)周;体重2200~4300 g, 平均体重(3300±120)g。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新生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 2入选标准①病情确诊为中高位无肛;②新生儿为足月产儿, 孕周在34~43周之间;③家长同意接受手术治疗;④排除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⑤患儿家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 3排除标准①病情确诊为低位无肛;②新生儿孕周不足34周, 或已经超过43周;③家长不同意接受手术治疗;④合并患有其他疾病;⑤患儿家长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 4手术方式采用常规先造瘘后分期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一期肛门成形术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 主要要点包括以下方面:①患者取臀高俯卧位, 采用双极电刺激仪实施肛门定位处理, 划后矢状切口线。对各层次进行切开, 切开的每一层组织都应该在正中线的位置。②位于皮下的切口依层可以观察到发育不全、没有正常解剖关系的外括约肌及耻骨的直肠肌, 在肛窝下呈扇状向纵形进行延伸, 亦被称为横纹肌复合体, 在直视条件下对其进行纵形切开处理至尿道后壁位置。③多数盲袋都可以在骶部矢状切口被找出, 并保证游离出足够的长度, 有瘘的则需要对直肠进行切开处理, 从直肠内对尿道瘘进行修补, 瘘口处直肠前壁与尿道后壁呈现“共壁”关系, 将瘘口黏膜彻底切除, 再用直肠前壁肌对尿道进行修补, 将肌肉组织紧密缝合。④直肠盲袋应该在最大程度上被保留, 新生儿直肠盲袋壁的厚度相对较薄, 回缩性好, 通常不需要进行切开修裁, 将末端口径紧缩至0.8 cm左右, 没有张力, 与周围外括约肌的复合体进行缝合固定, 准确对骶部的各组外括约肌实施对合处理, 行会阴肛门成形术[1]。

1. 5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新生儿住院治疗总时间、新生儿高位无肛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

1. 6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治愈:肛门再造成功, 外观形态、生理功能基本或完全表现正常, 没有对排泄功能造成任何影响;有效:肛门再造基本成功, 外观形态略有异常, 生理功能基本表现正常, 排泄功能略受到影响;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2]。临床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 7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 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新生儿高位无肛病情治疗效果详见表1。

2. 2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对照组新生儿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6.52±3.18)d, 治疗组新生儿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1.29±3.42)d, 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一期肛门成形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内出现感染症状是保证手术治疗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关键, 在围手术期内对新生儿及其家长进行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在手术开始前应该积极做好手术操作的各项准备工作, 及时实施手术, 由于部分患儿处于休克状态。在术前应该实施严格的肠道准备处理, 对胃肠进行减压, 切皮前操作开始前也应该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适当的抗生素类药物,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该保证做到细致、轻柔, 严密进行止血处理。手术完成以后应该保证绝对禁食, 取俯卧位, 使切口能够充分暴露, 采用红外线灯对切口局部进行持续性照射治疗, 使切口能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 防止肠液、尿液对切口造成污染, 随时对肛门进行清洁处理。

参考文献

[1] 王练英, 李正, 王伟.高、中位无肛畸形保护内括约肌的肛门成形术后随访观察.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1, 16(15):184-185.

[2] 李正, 王练英.先天性无肛与腰骶椎异常.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0, 11(14):167-168.

[收稿日期:2014-03-28]

endprint

【摘要】目的对应用一期肛门成形术对患有中、高位无肛疾病的新生儿实施治疗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6例患有先天性无肛疾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平均每组23例。采用常规先造瘘后分期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一期肛门成形术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新生儿高位无肛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一期肛门成形术对患有中、高位无肛疾病的新生儿实施治疗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一期肛门成形术;中高位无肛;新生儿;治疗先天性无肛疾病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新生儿时期的消化道发育畸形类疾病, 临床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手术方法很多, 建立一个具有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的肛门, 以期能够获得良好的排便功能是所有手术治疗的共同目的。确诊后首先实施肠造瘘, 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分期进行肛门成形术, 是以往临床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常规方案。本次研究对先天性无肛疾病新生儿实施一期肛门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46例患有先天性无肛疾病的新生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平均每组23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 女性10例;新生儿日龄1~5 d, 平均日龄(2.2±0.5)d;孕周35~43周, 平均孕周(40.3±0.6)周;体重2300~4100 g, 平均体重(3400±110)g;治疗组中男性14例, 女性9例;新生儿日龄1~5 d, 平均日龄(2.1±0.6)d;孕周34~43周, 平均孕周(40.2±0.5)周;体重2200~4300 g, 平均体重(3300±120)g。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新生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 2入选标准①病情确诊为中高位无肛;②新生儿为足月产儿, 孕周在34~43周之间;③家长同意接受手术治疗;④排除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⑤患儿家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 3排除标准①病情确诊为低位无肛;②新生儿孕周不足34周, 或已经超过43周;③家长不同意接受手术治疗;④合并患有其他疾病;⑤患儿家长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 4手术方式采用常规先造瘘后分期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一期肛门成形术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 主要要点包括以下方面:①患者取臀高俯卧位, 采用双极电刺激仪实施肛门定位处理, 划后矢状切口线。对各层次进行切开, 切开的每一层组织都应该在正中线的位置。②位于皮下的切口依层可以观察到发育不全、没有正常解剖关系的外括约肌及耻骨的直肠肌, 在肛窝下呈扇状向纵形进行延伸, 亦被称为横纹肌复合体, 在直视条件下对其进行纵形切开处理至尿道后壁位置。③多数盲袋都可以在骶部矢状切口被找出, 并保证游离出足够的长度, 有瘘的则需要对直肠进行切开处理, 从直肠内对尿道瘘进行修补, 瘘口处直肠前壁与尿道后壁呈现“共壁”关系, 将瘘口黏膜彻底切除, 再用直肠前壁肌对尿道进行修补, 将肌肉组织紧密缝合。④直肠盲袋应该在最大程度上被保留, 新生儿直肠盲袋壁的厚度相对较薄, 回缩性好, 通常不需要进行切开修裁, 将末端口径紧缩至0.8 cm左右, 没有张力, 与周围外括约肌的复合体进行缝合固定, 准确对骶部的各组外括约肌实施对合处理, 行会阴肛门成形术[1]。

1. 5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新生儿住院治疗总时间、新生儿高位无肛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

1. 6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治愈:肛门再造成功, 外观形态、生理功能基本或完全表现正常, 没有对排泄功能造成任何影响;有效:肛门再造基本成功, 外观形态略有异常, 生理功能基本表现正常, 排泄功能略受到影响;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2]。临床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 7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 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新生儿高位无肛病情治疗效果详见表1。

2. 2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对照组新生儿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6.52±3.18)d, 治疗组新生儿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1.29±3.42)d, 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一期肛门成形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内出现感染症状是保证手术治疗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关键, 在围手术期内对新生儿及其家长进行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在手术开始前应该积极做好手术操作的各项准备工作, 及时实施手术, 由于部分患儿处于休克状态。在术前应该实施严格的肠道准备处理, 对胃肠进行减压, 切皮前操作开始前也应该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适当的抗生素类药物,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该保证做到细致、轻柔, 严密进行止血处理。手术完成以后应该保证绝对禁食, 取俯卧位, 使切口能够充分暴露, 采用红外线灯对切口局部进行持续性照射治疗, 使切口能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 防止肠液、尿液对切口造成污染, 随时对肛门进行清洁处理。

参考文献

[1] 王练英, 李正, 王伟.高、中位无肛畸形保护内括约肌的肛门成形术后随访观察.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1, 16(15):184-185.

[2] 李正, 王练英.先天性无肛与腰骶椎异常.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0, 11(14):167-168.

[收稿日期:2014-03-28]

endprint

【摘要】目的对应用一期肛门成形术对患有中、高位无肛疾病的新生儿实施治疗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6例患有先天性无肛疾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平均每组23例。采用常规先造瘘后分期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一期肛门成形术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新生儿高位无肛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一期肛门成形术对患有中、高位无肛疾病的新生儿实施治疗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一期肛门成形术;中高位无肛;新生儿;治疗先天性无肛疾病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新生儿时期的消化道发育畸形类疾病, 临床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手术方法很多, 建立一个具有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的肛门, 以期能够获得良好的排便功能是所有手术治疗的共同目的。确诊后首先实施肠造瘘, 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分期进行肛门成形术, 是以往临床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常规方案。本次研究对先天性无肛疾病新生儿实施一期肛门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46例患有先天性无肛疾病的新生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平均每组23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 女性10例;新生儿日龄1~5 d, 平均日龄(2.2±0.5)d;孕周35~43周, 平均孕周(40.3±0.6)周;体重2300~4100 g, 平均体重(3400±110)g;治疗组中男性14例, 女性9例;新生儿日龄1~5 d, 平均日龄(2.1±0.6)d;孕周34~43周, 平均孕周(40.2±0.5)周;体重2200~4300 g, 平均体重(3300±120)g。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新生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 2入选标准①病情确诊为中高位无肛;②新生儿为足月产儿, 孕周在34~43周之间;③家长同意接受手术治疗;④排除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⑤患儿家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 3排除标准①病情确诊为低位无肛;②新生儿孕周不足34周, 或已经超过43周;③家长不同意接受手术治疗;④合并患有其他疾病;⑤患儿家长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 4手术方式采用常规先造瘘后分期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一期肛门成形术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 主要要点包括以下方面:①患者取臀高俯卧位, 采用双极电刺激仪实施肛门定位处理, 划后矢状切口线。对各层次进行切开, 切开的每一层组织都应该在正中线的位置。②位于皮下的切口依层可以观察到发育不全、没有正常解剖关系的外括约肌及耻骨的直肠肌, 在肛窝下呈扇状向纵形进行延伸, 亦被称为横纹肌复合体, 在直视条件下对其进行纵形切开处理至尿道后壁位置。③多数盲袋都可以在骶部矢状切口被找出, 并保证游离出足够的长度, 有瘘的则需要对直肠进行切开处理, 从直肠内对尿道瘘进行修补, 瘘口处直肠前壁与尿道后壁呈现“共壁”关系, 将瘘口黏膜彻底切除, 再用直肠前壁肌对尿道进行修补, 将肌肉组织紧密缝合。④直肠盲袋应该在最大程度上被保留, 新生儿直肠盲袋壁的厚度相对较薄, 回缩性好, 通常不需要进行切开修裁, 将末端口径紧缩至0.8 cm左右, 没有张力, 与周围外括约肌的复合体进行缝合固定, 准确对骶部的各组外括约肌实施对合处理, 行会阴肛门成形术[1]。

1. 5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新生儿住院治疗总时间、新生儿高位无肛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

1. 6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治愈:肛门再造成功, 外观形态、生理功能基本或完全表现正常, 没有对排泄功能造成任何影响;有效:肛门再造基本成功, 外观形态略有异常, 生理功能基本表现正常, 排泄功能略受到影响;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2]。临床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 7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 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新生儿高位无肛病情治疗效果详见表1。

2. 2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对照组新生儿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6.52±3.18)d, 治疗组新生儿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1.29±3.42)d, 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一期肛门成形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内出现感染症状是保证手术治疗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关键, 在围手术期内对新生儿及其家长进行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在手术开始前应该积极做好手术操作的各项准备工作, 及时实施手术, 由于部分患儿处于休克状态。在术前应该实施严格的肠道准备处理, 对胃肠进行减压, 切皮前操作开始前也应该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适当的抗生素类药物,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该保证做到细致、轻柔, 严密进行止血处理。手术完成以后应该保证绝对禁食, 取俯卧位, 使切口能够充分暴露, 采用红外线灯对切口局部进行持续性照射治疗, 使切口能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 防止肠液、尿液对切口造成污染, 随时对肛门进行清洁处理。

参考文献

[1] 王练英, 李正, 王伟.高、中位无肛畸形保护内括约肌的肛门成形术后随访观察.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1, 16(15):184-185.

[2] 李正, 王练英.先天性无肛与腰骶椎异常.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0, 11(14):167-168.

[收稿日期:2014-03-28]

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形术肛门直肠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从“风盛则痒”思想论治肛门瘙痒症
肛门瘙痒不能挠
哈乐治疗肛门病术后排尿障碍32例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