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肝硬化临床与病理诊断的对应关系分析

2014-09-12郭健滨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4期
关键词:肝功能肝硬化病情

郭健滨

早期肝硬化临床与病理诊断的对应关系分析

郭健滨

现阶段, 临床上的肝硬化患者逐渐增多, 该疾病的诱发原因非常多, 例如:病毒感染、酒精中毒、营养不良等, 这些因素均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该疾病。因此, 必须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然而, 患者入院进行临床诊断期间, 其符合率相对较低, 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影响。作者认为, 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临床诊断, 提高诊断准确率为预后治疗提供依据。

早期肝硬化;病理诊断;肝穿刺活检;CT检查

既往研究表明[1], 临床上肝硬化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的诱发因素非常多, 该因素一定程度上会损伤患者的肝功能, 并诱发炎症, 若早期未进行干预治疗, 易导致患者病情持续发展, 最终引发肝硬化, 不仅会增加临床诊治难度,还可能诱发肝性疾病、腹水等症状, 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研究表明[2], 肝硬化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现象。但随着病情发展, 患者往往会伴随出现下肢水肿、乏力、贫血、食欲降低、尿量减少等症状,提示患者的肝功能受损情况呈严重化发展。肝硬化患者入院治疗期间, 往往很难提取大量病理组织对肝部病变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增加了临床诊治的困难, 因此临床的辅助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主要分析了肝硬化的形成机制, 以及临床诊断的方法, 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发病机制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3], 肝硬化的诱发机制并不明确, 与多种因素存在关系。该研究结果也提示了肝硬化诱发机制的复杂性, 增加临床诊断的难度。作者对关于肝硬化的既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发现该疾病的可能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①近年来, 嗜肝病毒感染率是导致肝损害的高危影响因素, 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多, 肝部受损的患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②受到肝细胞抑制因子的影响, 会降低细胞活性, 容易诱发患者出现肝受损症状。除此之外, 外源因素(例如:酒精中毒、代谢异常等)也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受损症状。有学者指出, 肝功能受损症状以及纤维化病变程度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因素存在直接关系。正常情况下, 人体内含有免疫细胞, 能够吞噬病毒细胞, 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因此, 当患者体内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吞噬能力较强时, 能够及时清除嗜肝病毒细胞, 提高肝细胞活性, 从而缓解肝受损症状, 控制病情发展。然而, 当患者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减弱时, 则会抑制毒细胞干扰素的合成,患者的病情也会呈严重化发展。

有学者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患者肝受损越严重, 其临床疗效越低。因此, 患者出现早期肝硬化症状时, 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该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的患者病情的发展, 提高其预后生存质量。

2 临床诊断

2.1 CT诊断 CT诊断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式, 该诊断对早期肝硬化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认为, 临床上能够根据患者的CT影像资料了解患者肝密度、形态以及继发性的变化情况。若CT影像资料显示患者肝密度呈明显降低趋势,表面呈明显的凹凸不平状, 则提示患者出现早期肝硬化疾病。部分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还可见清晰的肝组织肿大等症状时,表明肝损较为严重。

临床上常根据肝形态的变化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肝硬化症状, 即当肝内、肝表面呈异常现象, 肝叶之间的裂缝呈明显的增厚趋势, 胆囊的形状出现明显的变化, 则表明患者存在早期肝硬化。同时, 肝组织病理中还提出早期肝硬化的患者还会出现肝小叶的特征, 并将该体征作为临床诊断中的特异性症状之一。然而,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4], 脂肪肝以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病期间, 肝形状均会出现变化, 根据临床病理进行诊断, 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现象。因此, 将早期肝硬化患者的CT影像资料与临床病理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除肝脏形态变化外, 两种诊断标准之间存在很多的不符。由此可见, CT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梁丽[5]提出, 可将肝功能的形态变化作为临床诊断早期肝硬化的重要指标。同时, 当患者的肝体积呈下降趋势时, 则肝功能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症状。

相关资料显示, CT诊断能够清楚地观察到肝阴影, 该影像则显示患者存在肝腹水, 提示肝功能受损较为严重。可见, CT诊断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率相对较高。行早期肝硬化诊断期间, 必须先排除患者未出现脂肪肝, 再根据其肝变化情况进行诊断。

2.2 肝活检 当患者出现早期肝硬化期间, 由于肝功能受损较轻, 其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易增加临床诊断的难度。肝穿刺活检术是临床常见的诊断方式, 然而在诊断期间, 易增加患者的临床不适感。针对该现象, 有学者开始加强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的模型在临床诊断肝硬化中的应用, 该模型能够清楚了解患者肝纤维病变程度, 尤其是纤维变化的两极变化, 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

有学者对比分析临床与病理诊断结果, 发现两者之间的符合率为68%。作者对该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时, 可能与肝功能的代偿能力存在直接关系。对此, 临床上可以将肝活检作为早期肝硬化患者主要诊断方式。既往研究表明, 肝硬化诊断情况与患者的年龄存在直接关系, 即肝纤维化发展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则发生变化。由此, 作者认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 出现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大。

综上所述, 肝硬化的诱发机制非常复杂, 且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为提高临床诊断率, 可行肝活检检查, 了解肝纤维化程度, 为预后治疗提供依据。

[1] 宋闽宁, 黄文琪, 闵峰, 等.CT诊断早期肝炎后肝硬化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10):2272-2275.

[2] 甘楚林, 莫让辉, 莫穆隆.156例乙型病毒性早期肝硬化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0(34):55-56.

[3] 陈明丽, 黄咏红, 王怡, 等.超声纹理分析方法诊断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价值.肝脏, 2010(06):414-416.

[4] 石瑞芳, 张贤杰.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和临床诊断分析.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6):784-785.

[5] 梁丽.1048例住院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重庆医科大学, 2012.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f clinical and pathology diagnosis of early cirrhosis

GUO Jian-bin.Chaozhou Municipal Hospital, Chaozhou 521000, China

At present, clinical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increased gradually, which was caused by many reasons, for example: virus infection, alcohol, nutrition is not bright and so on, these factors may have caused by patients with the disease.Therefore, must carry on the early diagnosis, early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isease development.However, during the period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clinical diagnosis, the coincidence rate is relatively low, to a certain extent, will affec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The author thinks that modern methods must be used for clinical diagnosis to improve accuracy of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Early cirrhosis; Pathological diagnosis; Liver biopsy; CT examination

2014-03-18]

521000 广州省潮州市潮州市医院

猜你喜欢

肝功能肝硬化病情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