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误诊

2014-09-12张启禄赵德辉张标缪玉和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4期
关键词:误诊率主干螺旋

张启禄+赵德辉+张标+缪玉和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误诊原因。方法选取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以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为标准, 对比分析误诊原因。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共显示710支冠状动脉血管, 有43支(15.69%)血管与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存在差异, 冠状动脉主干与分支误诊率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 疑似冠心病患者入院时, 完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准备, 有利于重组优质冠状动脉图像, 有效避免误诊。

【关键词】冠心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X线冠状动脉造影;误诊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 若不及时确诊和治疗, 会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死亡的第一病因[1]。及早、正确诊断该病, 有利于优化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目前,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逐渐应用于诊断冠心病, 这是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 为降低该检查误诊率, 需以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为标准。本文选取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误诊原因, 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47例男性, 31例女性, 年龄37~82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并间隔1~21d进行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 患者无碘剂过敏史, 无甲状腺功能功能异常、慢性心律不齐、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1. 2方法

1. 2. 1扫描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检查, 设备为64排Light Speed VCT, 检查前30 min, 给予心率较快患者口服50~100 mg倍他乐克, 将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扫描时, 患者在扫描床上取仰卧位, 双手举过头顶, 正确粘贴电极, 连接心电信号, 在轻度吸气后一次屏气完成扫描。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水平到心脏膈面以下5 cm, 根据患者体重确定扫描参数, 一般为:电压120~140 kV, 电流350~450 mA, 矩阵512×512, 螺距0.2, 有效层厚0.625 mm, 层距0.625 mm, 旋转速度400 ms/圈, 视野180 mm×180 mm, 重建间隔0.4 mm, 扫描时间10~12 s。选取主动脉根部为感兴趣区, 经肘静脉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4.0 ml/s流率注入65 ml非离子型对比剂与40 ml生理盐水, 并对升主动脉根部区域CT值进行监测, CT峰值达150HU后扫描容积, 同时详细观察记录心电信号。

1. 2. 2图像处理采用成像软件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 以心脏横断面图像为基础, 对各支冠状动脉进行冠状动脉探针、三维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成像和容积再现(VR)成像, 根据患者每支冠状动脉重建的CT图像, 取得质量最佳的诊断图像。

1. 3冠状动脉观察指标详细观察记录患者冠状动脉显示情况, 主要包括:左冠状动脉主干(LM), 左前降支(LAD), 左回旋支(LCX), 右冠状动脉(RCA), 第一、二对角支(D1~2), 第一、二钝缘支(OM1~2), 后降支(PDA)和左室后支(PL)。观察时, 需选择1~2支管径较粗的D1~2与OM1~2, 若无显示, 不用进行分析。

1. 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 1冠状动脉显示情况根据显示的不同部位将冠状动脉分为LM、LAD、LCX、RCA、D1~2、OM1~2、PDA、PL, 共显示出738支血管, 其中I级血管608支(82.38%), Ⅱ级101支(13.69%), Ⅲ级29支(3.93%)。见表1。

2. 2各支冠状动脉病变误诊情况可评估的710支血管中,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出存在病变的有274支, 其中231支血管病变和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完全相同, 病变程度也相同, 有43支(15.69%)血管检查结果存在差异, 体现在:假阳性15支, 假阴性8支, 狭窄程度评估过重6支, 狭窄程度评估过轻14支。误诊血管分布为:LM误诊1支(2.33%), LAD误诊9支(20.93%), LCX误诊7支(16.28%), RCA误诊11支(25.58%), D1~2误诊5支(11.63%), OM1~2误诊5支(11.63%), PDA误诊5支(11.63%), PL误诊3支(6.98%)。原因主要有心率快、心律不齐、钙化、闭塞病变、对比剂问题、人为差异等。

2. 3冠状动脉主支和分支误诊情况对比对比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 LM、LAD、LCX、RCA、D1~2、OM1~2、PDA、PL之间的误诊情况存在差异。两两对比LAD、LCX和RCA三组冠状动脉误诊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冠状动脉主干间误诊率无明显差异。对比LM、LAD、LCX、RCA冠状动脉主干和D、OM、PDA、PL冠状动脉分支误诊率, 主干误诊率为65.12%, 分支误诊率34.88%, χ2=7.8606, P=0.00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 心电图、血管内超声检查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标准, 该检查可显示患者缺血区、缺血部位和范围, 以及明确冠状动脉内血管形态和狭窄程度[3]。随着多排探测器螺旋CT的快速发展,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成为筛查冠心病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具有扫描速度快、损伤小、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 而且图像后处理功能强, 可有效诊断冠心病[4]。但是对比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存在误诊情况, 冠状动脉主干和分支误诊率存在明显差异。本文选取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误诊原因主要有心率快、心律不齐、钙化、闭塞病变、对比剂问题、人为差异等。心率快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因素, 心率加快会缩短心动周期和冠状动脉相对静止时间, 降低重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影响诊断的正确性。心律不齐会导致LAD、LCX、RCA产生假阳性, 而多支冠状动脉因出现错层被排除。钙化会产生较强伪影, 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过重主要原因, 而且因钙化影响, 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 技术软件不能自动识别管腔中心, 以致假阳性发生率提高。由于诊断医师对闭塞病变认识不足, 对比剂应用不当以及其他人为差异,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极易出现误诊情况。因此, 需不断提高设备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做好合理检查准备和流程, 并提高图像后处理和诊断水平, 有效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 骆柏青, 朱建新, 孟宪平.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21):103-107.

[2] 申燕艳, 李荣富.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9(02):243-245.

[3] 邱立军, 乔宏伟.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0, 26(05):56-58.

[4] 张远忠, 陈相光, 周建承.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04):90-91.

[收稿日期:2014-03-31]

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误诊原因。方法选取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以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为标准, 对比分析误诊原因。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共显示710支冠状动脉血管, 有43支(15.69%)血管与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存在差异, 冠状动脉主干与分支误诊率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 疑似冠心病患者入院时, 完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准备, 有利于重组优质冠状动脉图像, 有效避免误诊。

【关键词】冠心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X线冠状动脉造影;误诊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 若不及时确诊和治疗, 会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死亡的第一病因[1]。及早、正确诊断该病, 有利于优化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目前,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逐渐应用于诊断冠心病, 这是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 为降低该检查误诊率, 需以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为标准。本文选取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误诊原因, 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47例男性, 31例女性, 年龄37~82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并间隔1~21d进行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 患者无碘剂过敏史, 无甲状腺功能功能异常、慢性心律不齐、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1. 2方法

1. 2. 1扫描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检查, 设备为64排Light Speed VCT, 检查前30 min, 给予心率较快患者口服50~100 mg倍他乐克, 将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扫描时, 患者在扫描床上取仰卧位, 双手举过头顶, 正确粘贴电极, 连接心电信号, 在轻度吸气后一次屏气完成扫描。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水平到心脏膈面以下5 cm, 根据患者体重确定扫描参数, 一般为:电压120~140 kV, 电流350~450 mA, 矩阵512×512, 螺距0.2, 有效层厚0.625 mm, 层距0.625 mm, 旋转速度400 ms/圈, 视野180 mm×180 mm, 重建间隔0.4 mm, 扫描时间10~12 s。选取主动脉根部为感兴趣区, 经肘静脉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4.0 ml/s流率注入65 ml非离子型对比剂与40 ml生理盐水, 并对升主动脉根部区域CT值进行监测, CT峰值达150HU后扫描容积, 同时详细观察记录心电信号。

1. 2. 2图像处理采用成像软件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 以心脏横断面图像为基础, 对各支冠状动脉进行冠状动脉探针、三维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成像和容积再现(VR)成像, 根据患者每支冠状动脉重建的CT图像, 取得质量最佳的诊断图像。

1. 3冠状动脉观察指标详细观察记录患者冠状动脉显示情况, 主要包括:左冠状动脉主干(LM), 左前降支(LAD), 左回旋支(LCX), 右冠状动脉(RCA), 第一、二对角支(D1~2), 第一、二钝缘支(OM1~2), 后降支(PDA)和左室后支(PL)。观察时, 需选择1~2支管径较粗的D1~2与OM1~2, 若无显示, 不用进行分析。

1. 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 1冠状动脉显示情况根据显示的不同部位将冠状动脉分为LM、LAD、LCX、RCA、D1~2、OM1~2、PDA、PL, 共显示出738支血管, 其中I级血管608支(82.38%), Ⅱ级101支(13.69%), Ⅲ级29支(3.93%)。见表1。

2. 2各支冠状动脉病变误诊情况可评估的710支血管中,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出存在病变的有274支, 其中231支血管病变和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完全相同, 病变程度也相同, 有43支(15.69%)血管检查结果存在差异, 体现在:假阳性15支, 假阴性8支, 狭窄程度评估过重6支, 狭窄程度评估过轻14支。误诊血管分布为:LM误诊1支(2.33%), LAD误诊9支(20.93%), LCX误诊7支(16.28%), RCA误诊11支(25.58%), D1~2误诊5支(11.63%), OM1~2误诊5支(11.63%), PDA误诊5支(11.63%), PL误诊3支(6.98%)。原因主要有心率快、心律不齐、钙化、闭塞病变、对比剂问题、人为差异等。

2. 3冠状动脉主支和分支误诊情况对比对比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 LM、LAD、LCX、RCA、D1~2、OM1~2、PDA、PL之间的误诊情况存在差异。两两对比LAD、LCX和RCA三组冠状动脉误诊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冠状动脉主干间误诊率无明显差异。对比LM、LAD、LCX、RCA冠状动脉主干和D、OM、PDA、PL冠状动脉分支误诊率, 主干误诊率为65.12%, 分支误诊率34.88%, χ2=7.8606, P=0.00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 心电图、血管内超声检查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标准, 该检查可显示患者缺血区、缺血部位和范围, 以及明确冠状动脉内血管形态和狭窄程度[3]。随着多排探测器螺旋CT的快速发展,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成为筛查冠心病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具有扫描速度快、损伤小、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 而且图像后处理功能强, 可有效诊断冠心病[4]。但是对比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存在误诊情况, 冠状动脉主干和分支误诊率存在明显差异。本文选取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误诊原因主要有心率快、心律不齐、钙化、闭塞病变、对比剂问题、人为差异等。心率快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因素, 心率加快会缩短心动周期和冠状动脉相对静止时间, 降低重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影响诊断的正确性。心律不齐会导致LAD、LCX、RCA产生假阳性, 而多支冠状动脉因出现错层被排除。钙化会产生较强伪影, 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过重主要原因, 而且因钙化影响, 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 技术软件不能自动识别管腔中心, 以致假阳性发生率提高。由于诊断医师对闭塞病变认识不足, 对比剂应用不当以及其他人为差异,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极易出现误诊情况。因此, 需不断提高设备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做好合理检查准备和流程, 并提高图像后处理和诊断水平, 有效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 骆柏青, 朱建新, 孟宪平.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21):103-107.

[2] 申燕艳, 李荣富.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9(02):243-245.

[3] 邱立军, 乔宏伟.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0, 26(05):56-58.

[4] 张远忠, 陈相光, 周建承.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04):90-91.

[收稿日期:2014-03-31]

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误诊原因。方法选取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以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为标准, 对比分析误诊原因。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共显示710支冠状动脉血管, 有43支(15.69%)血管与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存在差异, 冠状动脉主干与分支误诊率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 疑似冠心病患者入院时, 完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准备, 有利于重组优质冠状动脉图像, 有效避免误诊。

【关键词】冠心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X线冠状动脉造影;误诊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 若不及时确诊和治疗, 会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死亡的第一病因[1]。及早、正确诊断该病, 有利于优化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目前,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逐渐应用于诊断冠心病, 这是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 为降低该检查误诊率, 需以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为标准。本文选取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误诊原因, 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47例男性, 31例女性, 年龄37~82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并间隔1~21d进行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 患者无碘剂过敏史, 无甲状腺功能功能异常、慢性心律不齐、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1. 2方法

1. 2. 1扫描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检查, 设备为64排Light Speed VCT, 检查前30 min, 给予心率较快患者口服50~100 mg倍他乐克, 将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扫描时, 患者在扫描床上取仰卧位, 双手举过头顶, 正确粘贴电极, 连接心电信号, 在轻度吸气后一次屏气完成扫描。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水平到心脏膈面以下5 cm, 根据患者体重确定扫描参数, 一般为:电压120~140 kV, 电流350~450 mA, 矩阵512×512, 螺距0.2, 有效层厚0.625 mm, 层距0.625 mm, 旋转速度400 ms/圈, 视野180 mm×180 mm, 重建间隔0.4 mm, 扫描时间10~12 s。选取主动脉根部为感兴趣区, 经肘静脉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4.0 ml/s流率注入65 ml非离子型对比剂与40 ml生理盐水, 并对升主动脉根部区域CT值进行监测, CT峰值达150HU后扫描容积, 同时详细观察记录心电信号。

1. 2. 2图像处理采用成像软件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 以心脏横断面图像为基础, 对各支冠状动脉进行冠状动脉探针、三维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成像和容积再现(VR)成像, 根据患者每支冠状动脉重建的CT图像, 取得质量最佳的诊断图像。

1. 3冠状动脉观察指标详细观察记录患者冠状动脉显示情况, 主要包括:左冠状动脉主干(LM), 左前降支(LAD), 左回旋支(LCX), 右冠状动脉(RCA), 第一、二对角支(D1~2), 第一、二钝缘支(OM1~2), 后降支(PDA)和左室后支(PL)。观察时, 需选择1~2支管径较粗的D1~2与OM1~2, 若无显示, 不用进行分析。

1. 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 1冠状动脉显示情况根据显示的不同部位将冠状动脉分为LM、LAD、LCX、RCA、D1~2、OM1~2、PDA、PL, 共显示出738支血管, 其中I级血管608支(82.38%), Ⅱ级101支(13.69%), Ⅲ级29支(3.93%)。见表1。

2. 2各支冠状动脉病变误诊情况可评估的710支血管中,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出存在病变的有274支, 其中231支血管病变和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完全相同, 病变程度也相同, 有43支(15.69%)血管检查结果存在差异, 体现在:假阳性15支, 假阴性8支, 狭窄程度评估过重6支, 狭窄程度评估过轻14支。误诊血管分布为:LM误诊1支(2.33%), LAD误诊9支(20.93%), LCX误诊7支(16.28%), RCA误诊11支(25.58%), D1~2误诊5支(11.63%), OM1~2误诊5支(11.63%), PDA误诊5支(11.63%), PL误诊3支(6.98%)。原因主要有心率快、心律不齐、钙化、闭塞病变、对比剂问题、人为差异等。

2. 3冠状动脉主支和分支误诊情况对比对比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 LM、LAD、LCX、RCA、D1~2、OM1~2、PDA、PL之间的误诊情况存在差异。两两对比LAD、LCX和RCA三组冠状动脉误诊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冠状动脉主干间误诊率无明显差异。对比LM、LAD、LCX、RCA冠状动脉主干和D、OM、PDA、PL冠状动脉分支误诊率, 主干误诊率为65.12%, 分支误诊率34.88%, χ2=7.8606, P=0.00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 心电图、血管内超声检查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标准, 该检查可显示患者缺血区、缺血部位和范围, 以及明确冠状动脉内血管形态和狭窄程度[3]。随着多排探测器螺旋CT的快速发展,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成为筛查冠心病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具有扫描速度快、损伤小、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 而且图像后处理功能强, 可有效诊断冠心病[4]。但是对比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存在误诊情况, 冠状动脉主干和分支误诊率存在明显差异。本文选取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误诊原因主要有心率快、心律不齐、钙化、闭塞病变、对比剂问题、人为差异等。心率快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因素, 心率加快会缩短心动周期和冠状动脉相对静止时间, 降低重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影响诊断的正确性。心律不齐会导致LAD、LCX、RCA产生假阳性, 而多支冠状动脉因出现错层被排除。钙化会产生较强伪影, 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过重主要原因, 而且因钙化影响, 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 技术软件不能自动识别管腔中心, 以致假阳性发生率提高。由于诊断医师对闭塞病变认识不足, 对比剂应用不当以及其他人为差异,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极易出现误诊情况。因此, 需不断提高设备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做好合理检查准备和流程, 并提高图像后处理和诊断水平, 有效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 骆柏青, 朱建新, 孟宪平.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21):103-107.

[2] 申燕艳, 李荣富.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9(02):243-245.

[3] 邱立军, 乔宏伟.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0, 26(05):56-58.

[4] 张远忠, 陈相光, 周建承.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04):90-91.

[收稿日期:2014-03-31]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误诊率主干螺旋
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螺旋变变变
整合内容 构建高效课堂——开展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全国主干公路网交通安全监控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