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9-12王丽雅
+王丽雅
【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7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 两组均进行常规方法治疗, 对照组口服缬沙坦80mg/次, q.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 10 μg/次, q.d., 2周为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每个疗程间隔7 d, 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24h尿蛋白排泄量Upro、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的改善情况, 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Upro、Scr、BU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治疗后观察组Upro、Scr、BU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35/39)和56.41%(22/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3, 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能够有效改善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降低肾血管阻力, 延缓肾功能恶化,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前列地尔;缬沙坦;肾功能;血液流变学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alprostadil and valsarta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WANG Li-ya. Taian Central Hospital,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lprostadil and valsarta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and its influence on renal function and blood rheolog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November 2013, 78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control group, 39 cases for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 control group added calsartan, 80 mg/ time, q.d.,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lprostadil, 10 μg/time, q.d., 2 weeks for a course, both groups had been treated for two courses, next course interval 7 d, renal function (Upro, Scr, BUN) and blood rheology (high shear whole blood viscosity, low shear whole blood viscosity)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evaluat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oth group. Results Upro, Scr and BUN of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0.05); Upro, Scr and BUN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high shear whole blood viscosity and low shear whole blood viscosity of both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0.05); high shear whole blood viscosity and low shear whole blood viscosity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89.74% (35/39) VS 56.41% (22/3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 12.123, P<0.01). Conclusion Alprostadil and valsartan have exact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renal function and blood rheology, reduce renal vascular resistance and delay deterioration of renal function,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Alprostadil; Valsartan; Renal function; Hemorrheology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肾内的多发病及常见病, 随着疾病进展, 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临床典型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腰酸头晕、乏力等, 长期的蛋白尿会不断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及促进肾小球硬化, 影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预后, 因而减少和控制蛋白尿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环节之一[1]。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是引起尿蛋白排泄增加重要原因, 其病理基础主要是肾脏中AngⅡ的浓度升高, 引起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的强烈收缩[2]。缬沙坦是AngⅡ受体拮抗剂, 能够选择性、竞争性地与AT1受体结合, 阻断AngⅡ的收缩血管的生物效应, 改善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3], 前列地尔能够有效扩张肾血管, 增加肾血流量, 能够抑制肾小球内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 减少蛋白尿及改善肾功能[4]。本文旨在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endprint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 观察组中男21例(53.85%), 女18例(46.15%), 年龄为18~60岁, 平均(43.4±5.2)岁, 对照组中男20例(51.28%), 女19例(48.72%), 年龄为18~60岁, 平均(45.2±4.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入选标准①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②排除继发性肾脏病;③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器官感染性疾病;④患者知情同意, 愿意配合试验进行治疗与检查。
1. 3治疗方法两组均进行常规方法治疗, 对照组口服缬沙坦80 mg/次, q.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 10 μg/次, q.d., 2周为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每个疗程间隔7 d。
1. 4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24 h尿蛋白排泄量Upro、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的改善情况, 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有效率。
1. 5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35/39)和56.41%(22/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3, P<0.01), 结果见表1。
2.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Upro、Scr、BU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治疗后观察组Upro、Scr、BU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果见表2。
3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肾脏疾病, 如不及时治疗, 可造成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 早期主要出现尿蛋白水平升高, 随着有效肾单位的减少, 肾脏滤过面积逐渐减少, 影响有毒物质的排出, 后期表现为血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升高, 最终可引起肾衰竭, 临床上应采取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为主的治疗方法。前列地尔属于天然前列腺素, 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扩张血管, 促进红细胞变形, 改善微循环, 增加肾血流量及肾脏血供;降低尿蛋白排泄量, 改善肾功能, 阻止疾病进展, 减少终末期肾衰的发生[5, 6]。缬沙坦是AngⅡ受体拮抗剂, 能够有效拮抗AngⅡ的生物效应, 抑制AngⅡ引起的血管收缩, 对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的扩张作用大于入球小动脉的扩张, 避免肾小球动脉收缩引起的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 降低肾小球滤过率, 降低尿蛋白的排泄, 减轻尿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细胞等的直接毒性作用, 对肾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同时缬沙坦还能拮抗AngⅡ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 避免肾小球硬化的发展[7, 8]。本文结果显示, 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可协同降低24 h尿蛋白, 阻止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阻断病情进展, 治疗后Scr、BUN水平明显下降, 有效改善肾功能, 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明显改善, 降低肾血管阻力, 改善了血液循环,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肖建新.复方肾炎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09, 49(41):101.
[2] 林善琰, 吴永贵.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脏疾病.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8, 18(1):759-762.
[3] 何川.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30):13-14.
[4] 白丽娜, 周曼, 李月红.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8, 22(1):47.
[5] 陈玉军.前列地尔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进展.黑龙江医药, 2011, 24(3):449-450.
[6] 刘文花.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中国药房, 2011, 22(24):2240-2241.
[7] 谢燕, 李声宏, 沈蕾, 等.缬沙坦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中的应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1, 20(6):427-430.
[8] 李建飞, 温黎青, 刘伏友, 等.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8(5):388-389.
[收稿日期:2014-03-18]
endprint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 观察组中男21例(53.85%), 女18例(46.15%), 年龄为18~60岁, 平均(43.4±5.2)岁, 对照组中男20例(51.28%), 女19例(48.72%), 年龄为18~60岁, 平均(45.2±4.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入选标准①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②排除继发性肾脏病;③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器官感染性疾病;④患者知情同意, 愿意配合试验进行治疗与检查。
1. 3治疗方法两组均进行常规方法治疗, 对照组口服缬沙坦80 mg/次, q.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 10 μg/次, q.d., 2周为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每个疗程间隔7 d。
1. 4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24 h尿蛋白排泄量Upro、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的改善情况, 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有效率。
1. 5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35/39)和56.41%(22/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3, P<0.01), 结果见表1。
2.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Upro、Scr、BU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治疗后观察组Upro、Scr、BU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果见表2。
3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肾脏疾病, 如不及时治疗, 可造成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 早期主要出现尿蛋白水平升高, 随着有效肾单位的减少, 肾脏滤过面积逐渐减少, 影响有毒物质的排出, 后期表现为血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升高, 最终可引起肾衰竭, 临床上应采取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为主的治疗方法。前列地尔属于天然前列腺素, 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扩张血管, 促进红细胞变形, 改善微循环, 增加肾血流量及肾脏血供;降低尿蛋白排泄量, 改善肾功能, 阻止疾病进展, 减少终末期肾衰的发生[5, 6]。缬沙坦是AngⅡ受体拮抗剂, 能够有效拮抗AngⅡ的生物效应, 抑制AngⅡ引起的血管收缩, 对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的扩张作用大于入球小动脉的扩张, 避免肾小球动脉收缩引起的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 降低肾小球滤过率, 降低尿蛋白的排泄, 减轻尿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细胞等的直接毒性作用, 对肾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同时缬沙坦还能拮抗AngⅡ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 避免肾小球硬化的发展[7, 8]。本文结果显示, 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可协同降低24 h尿蛋白, 阻止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阻断病情进展, 治疗后Scr、BUN水平明显下降, 有效改善肾功能, 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明显改善, 降低肾血管阻力, 改善了血液循环,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肖建新.复方肾炎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09, 49(41):101.
[2] 林善琰, 吴永贵.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脏疾病.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8, 18(1):759-762.
[3] 何川.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30):13-14.
[4] 白丽娜, 周曼, 李月红.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8, 22(1):47.
[5] 陈玉军.前列地尔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进展.黑龙江医药, 2011, 24(3):449-450.
[6] 刘文花.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中国药房, 2011, 22(24):2240-2241.
[7] 谢燕, 李声宏, 沈蕾, 等.缬沙坦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中的应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1, 20(6):427-430.
[8] 李建飞, 温黎青, 刘伏友, 等.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8(5):388-389.
[收稿日期:2014-03-18]
endprint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 观察组中男21例(53.85%), 女18例(46.15%), 年龄为18~60岁, 平均(43.4±5.2)岁, 对照组中男20例(51.28%), 女19例(48.72%), 年龄为18~60岁, 平均(45.2±4.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入选标准①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②排除继发性肾脏病;③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器官感染性疾病;④患者知情同意, 愿意配合试验进行治疗与检查。
1. 3治疗方法两组均进行常规方法治疗, 对照组口服缬沙坦80 mg/次, q.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 10 μg/次, q.d., 2周为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每个疗程间隔7 d。
1. 4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24 h尿蛋白排泄量Upro、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的改善情况, 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有效率。
1. 5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35/39)和56.41%(22/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3, P<0.01), 结果见表1。
2.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Upro、Scr、BU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治疗后观察组Upro、Scr、BU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果见表2。
3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肾脏疾病, 如不及时治疗, 可造成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 早期主要出现尿蛋白水平升高, 随着有效肾单位的减少, 肾脏滤过面积逐渐减少, 影响有毒物质的排出, 后期表现为血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升高, 最终可引起肾衰竭, 临床上应采取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为主的治疗方法。前列地尔属于天然前列腺素, 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扩张血管, 促进红细胞变形, 改善微循环, 增加肾血流量及肾脏血供;降低尿蛋白排泄量, 改善肾功能, 阻止疾病进展, 减少终末期肾衰的发生[5, 6]。缬沙坦是AngⅡ受体拮抗剂, 能够有效拮抗AngⅡ的生物效应, 抑制AngⅡ引起的血管收缩, 对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的扩张作用大于入球小动脉的扩张, 避免肾小球动脉收缩引起的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 降低肾小球滤过率, 降低尿蛋白的排泄, 减轻尿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细胞等的直接毒性作用, 对肾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同时缬沙坦还能拮抗AngⅡ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 避免肾小球硬化的发展[7, 8]。本文结果显示, 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可协同降低24 h尿蛋白, 阻止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阻断病情进展, 治疗后Scr、BUN水平明显下降, 有效改善肾功能, 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明显改善, 降低肾血管阻力, 改善了血液循环,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肖建新.复方肾炎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09, 49(41):101.
[2] 林善琰, 吴永贵.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脏疾病.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8, 18(1):759-762.
[3] 何川.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30):13-14.
[4] 白丽娜, 周曼, 李月红.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8, 22(1):47.
[5] 陈玉军.前列地尔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进展.黑龙江医药, 2011, 24(3):449-450.
[6] 刘文花.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中国药房, 2011, 22(24):2240-2241.
[7] 谢燕, 李声宏, 沈蕾, 等.缬沙坦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中的应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1, 20(6):427-430.
[8] 李建飞, 温黎青, 刘伏友, 等.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8(5):388-389.
[收稿日期:2014-03-18]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