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医者,我终生追求的目标

2014-09-12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8期
关键词:医者抗癌科室

“每一名欲有作为的医生,无不向往‘大医者的境界;而医之大者,必系勤于业、重乎德,心怀天下、悲悯苍生、去人疾患的智者。这是我终生追求的目标。”这段话,是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肿瘤学科带头人、肿瘤四科主任张燕博士在一次演讲中所说的话。

记者对张燕主任做了一上午的采访后,“良医”“侠医”“仁医”的印象,却随着对她的了解,渐渐在头脑里清晰起来。世上万物皆中乎其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此谓之医道;而张燕所说的“大医者”,也许正是以彰显在她身上的“良医”“侠医”“仁医”的独特气质为最重要的内涵和基础吧……

良医

1998年,张燕毕业于承德医学院。在校时,她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会主席;毕业后,很多热门科室的主任争着要她。然而,当时的张燕却作出了一个让众人吃惊的选择,她挑选了医生少、病源缺、发展不受重视的小专业——肿瘤科。在当时,医院的肿瘤科才刚刚起步,共有8个医生,经常是3名医生守着一个病人转;但张燕却从一名普通的住院医生做起,一边跟着老医生学习临床经验,一边玩命地学习前沿的专业知识。

肿瘤科,是与死神打交道的科室。张燕回忆说:“当我看到肿瘤患者脸上的痛苦表情,心里就特别难受。在治疗实践中,我经常会遇到克服不了的难题,眼睁睁地看着求生欲望极强的病人在痛苦和无助中离去,而自己却没有本事去拯救。做为一名有良知的医生,我内心承受着同样的痛苦。我心里很清楚,要想在事业上成功,用自己的知识拯救更多的患者,就必须从根本上做起。对我而言,走出去学习肿瘤防治理论,切实掌握先进的治疗技术,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于是,被周围的肿瘤患者激发了做一名“良医”之志的张燕,刚结婚时间不长,就要去天津一家大医院进修。当时,她周围的很多人对她这种要强的个性都无法理解,因为进修就意味着得玩儿命学习。果然,一年之后,回到医院的张燕变成了一个瘦掉40斤、体重仅剩90斤的苗条丽人。生性乐观豁达的张燕还对朋友笑着说:“读书学习是减肥的灵丹妙药,不信,你们试一试?”

“应该说,医生这个职业是凭技术和良心吃饭的活儿。”张燕说,她经常问科里的医护人员:咱当医生的不要问别人,只要问自己,今天,你对患者的诊断是否准确?治疗的方法是否得当?你开的每一个方子能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能够体现张燕强调的“医者良心”有这样一段往事:2009年5月初的一天,一位一脸憔悴的妈妈牵着12岁的儿子,从正定老家慕名来找张燕医生看病。经诊断孩子患了鼻咽癌,疾病分期已经较晚了,病情十分危险。诊断结果出来后,孩子的妈妈哭着说:“俺的命好苦啊!孩子他爸丢下俺娘儿仨刚走了,为了给他爸看病,家里欠了很多债,俺也没个固定的工作,平时靠打零工供着孩子和他姐念书,日子再苦再累,因为有一双儿女就总有个盼头啊,谁想到俺儿子又得了这个病?你说,老天爷还让人活不?”

张燕拉着她的手说:“大姐,你别愁,天无绝人之路。先让孩子住院好吗?”孩子的妈妈一脸为难地说:“张医生,我没钱,治不起啊。”张燕果断地说:“孩子的病,一天也不能耽误了。我们会尽力帮你,还是给孩子治病要紧!”

当天,那个孩子就住了院,很快就接受了系统科学的综合治疗。为了帮助娘儿俩解决实际困难,张燕和主治医生刘慈还有科里的护士们,有的从家里带来水果、牛奶、鸡蛋,也有的把自己医保卡里节省下来的钱拿了药,还有的悄悄把一百二百的钱塞到孩子手里,让他当零用花。除此之外,张燕又找医院领导申请,给孩子争取到了一笔4000多元的贫困补助……在张燕主任的带领下,科里的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帮助这对贫困的母子闯过了一道道沟坎儿。如今,那名孩子已成长为一名健康阳光的高中生,前不久他又来复查,结果一切良好。他说他的理想是要当一名像张燕阿姨这样有爱心的好医生,将来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把爱的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善良,是对一名医生最起码的要求。古人说,‘医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而后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谈及这段往事,张燕博士感叹着说。

侠医

如果说做一名良医,是诸多医务工作者的普遍追求的话,那么,在当今社会医患关系很不乐观的大背景下,一名有追求的医生身上能再辉耀着一股仗义行世的“侠者之气”,就是难能可贵的了。在采访中张燕医生感叹道:“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太需要敢于担当责任和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了,我们当医生的,在紧要关头要敢于站出来,该出手时,就得出手相助!”

2011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张燕乘火车去北京出差。她正靠到座椅上休息,列车上突然传来寻找医生、护士帮助抢救病人的播音。原来这次列车的11号车厢有位不满2周岁的男孩突发急症,病情非常危险!

列车广播的声音未落,张燕就立即向事发车厢跑了过去。到了现场,张燕看到列车长和乘务员正在围着一个抱着孩子的男乘客说什么,周围的旅客也都束手无策。她定了定神,挤过去说:“我是医生,孩子怎么了?”孩子的父亲说:“我儿子还不满两岁,已经多半天不尿尿了。他从保定站上了车就突然发烧昏迷了,怎么叫都不言声……”

张燕二话没说,赶紧给孩子查体。她发现患儿全身皮肤有大量的斑丘疹,已处于浅昏迷状态,体温已高达39度……在仔细询问病史后,她初步诊断为:皮肤严重过敏,属于过敏性休克;需要赶快给孩子补液,使用抗过敏药物抢救,不然就会有生命危险。随后,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千方百计地从旅客手中找到两种成人使用的抗过敏药。这时,一名社区护士也闻讯拿着一瓶葡萄糖液体挤了过来……

张燕立即准备对孩子实施抢救。但是,列车长出于自身职责,拉着张燕的手质疑:“你这样输液用药,会有风险么?”张燕实话实说:“有。”列车长又疑惑地问:“你真的是医生?”她点点头回答:“是。”列车长又继续核实:“你是什么科的医生?”张燕说是肿瘤科的。列车长瞪大了眼睛说:“哎呀!肿瘤科医生也敢治儿科的病?”张燕不卑不亢地说:“肿瘤科医生也有各科轮转的基本功。”列车长看看周围也没别的医生可选择,就又不放心地问:“你能保证治好么?”张燕继续坦率地说:“不能,但我会竭尽全力救治孩子。现在,孩子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列车长随后看了她的身份证,并记下了她的手机号码,最后又补充了一句:“出了事儿,你得承担全部责任。”听了这话,张燕虽然内心颇感悲凉和委屈,但是,孩子已经命悬一线,她便坦然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叫张燕,是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的医生,因为现在没有更合适的药物选择,治疗会有一定的风险,你愿意把孩子交给我救治吗?”孩子的父亲满脸焦虑地说:“张医生,救命要紧!你就放心治吧。出了事俺也不怪你,因为你能站出来救人,就是一个好人……”

于是,张燕和那位不知名的社区护士迅速在列车上投入了抢救工作。在张燕医生的指导下,护士开始给孩子脱衣服,并适当清洗脱离过敏源,紧接着扎上了输液针,为了改善患儿的休克状态,还适当加了一点激素药物和喂进小剂量的抗过敏药。经过近半个小时的紧急综合救治,孩子的体温开始下降了,呼吸也变得平稳了,身上的皮疹也慢慢消退了,终于睁开了眼睛。孩子真的给救活了,周围的旅客都替这位绝处逢生的孩子感到庆幸,因为他遇上了挺身而出、敢于承担风险的“侠医”。张燕用自己的行动向社会大众证明,不穿白大褂的医生也有一颗济世活人的医者之心。

实际上,类似“火车救人”这样的侠义之举,更多地体现在张燕的日常工作中。一名48岁的姓苏的农村患者,脾气倔强地种了几十年地,日子过得还是不宽裕。在此之前,苏大哥因为血尿就诊于医院泌尿外科,被确诊为直肠癌。肿瘤已经侵犯到膀胱及其他组织,并在盆腔内广泛转移。此时老苏的病已失去了手术机会,他沮丧地认为,人到了这步田地,也就干等着早晚死神的一声招呼了。他不想再给家人增加负担,因此拒绝做进一步治疗,准备回家等死。张燕一反和蔼可亲的常态,板着脸找到老苏说:“苏大哥,现在得这种病的人很多,如果放弃治疗就等于给自己判了死刑;没有勇气面对疾病,也不像是男子汉应有的态度!如果你相信我,我们愿意努力为您再治治,也许就会有奇迹发生,最起码能减轻你一些痛苦。治疗的效果好咱就接着治,假如不理想你再放弃,至少也不会让家里人愧疚,不给他们留思想负担!”

endprint

性格倔强的老苏被张燕这些话一激,当天就转到了肿瘤科。张燕主任和她的团队共同对这位直肠癌晚期患者的病情做了科学评估,及时制订了个体化全方位治疗方案:先采用了全身化疗,随后还给他做了介入化疗,紧接着又改为盆腔放疗和最后的巩固治疗。除此之外,还全程结合中医治疗和免疫调剂治疗,经过一系列科学的综合治疗,奇迹终于出现了。半年之后,老苏体内的病灶已接近完全消失。这位倔强的汉子喜极而泣。老苏的妻子后来陪老苏到医院复查病情时曾说:“张主任是俺家的大恩人!俺娃他爹要不是遇到了她,早就没命了,现在吃得香睡得着,地里的农活也能干了。俺半夜里做梦还给张主任磕头呢……”

实际上,这些年来,年轻、好强、直言、上进的张燕因为其直率豁达、侠肝义胆的性格使然,也确实被人误解过,她也有机会到北京的大医院去工作,但是,她最终选择留下来,承担起学科带头人和科室主任的责任。因为她舍不得那些患者求助的眼神,舍不得几任医院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更舍不得她为之倾注了近20年心血的肿瘤防治事业……

仁医

在采访中,张燕博士说,作为一名肿瘤医生,怎样才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根治病灶,提高生活质量,克服心理压力,让众多病人从各种癌症的阴影里走出来,已经成为张燕主任和她的同事每天面对的新课题。据张燕介绍:近几年来,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发展非常迅速,已由当初的一个科室发展成为4个专业科室,四个病区,140多张床位,40多名专业医师,月均住院患者200多人的大专业科室了。

张燕主任说:“从广大患者的角度着眼,一个科室主任自己业务能力再强,意义也不大。因为独木不成林。你只有培养一支强大的团队,才能给患者减轻更多的痛苦,为更多的家庭带来幸福。”

去年,有一位姓刘的患者,58岁,患了喉癌近2年了,都没有进行有效的医治,直到颈部出现了巨大转移灶,强烈压迫出气道,造成了呼吸困难才来医院就诊。当时,刘先生的情绪极为悲观,一心等死。

医者仁心。接诊之后,张燕主任带着年轻的医生们轮流给他做心理疏导,并详细讲解疾病的诊治情况,让他鼓起勇气看到治愈的希望。张燕主任还手把手帮科里的医生给刘先生制定整体治疗方案。首先,给他采用了一周的诱导化疗,紧接着又进行了一次介入化疗。经检查患者的病灶明显缩小后,又改为同步化疗……经过科学系统的综合治疗后,刘先生的病灶已基本消失,如今病情稳定,生活质量良好,这全得益于这支团队良好协作和精湛的治疗技术。

平时,张燕主任不仅在业务上传帮带,而且在精神追求,医德修养和人品铸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团队,她首先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给周围的人起到表率作用。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向社会传播正能量,从身边细微的事做起,为构建社会“诚信的基石”尽一份力量。2014年春,在一次去南方某城市开学术讨论会时,会议组织者在引导专家从宾馆出来过马路时,红灯亮了,此时马路上没有过往的车辆,组织者就招呼大家快抓紧时间过马路。众人都很听话,纷纷快步穿越了马路,但是张燕主任和另一位东北来的专家还是稳稳地站在原地,直等到绿灯亮了,才赶紧过马路。这两个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相视一笑,从此变成了学术上的知心朋友。以小见大,人能否在琐事上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准则,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最好标准,张燕主任始终秉承这一准则要求自己。

前些天,有一位患者家属来看望张燕时说:张主任,一个人做事,可以一次两次不求回报,但是像您这样长期无私帮助病人的医生,真的是太让人感动了。在采访中,张燕主任不仅一字未提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而且还特坦诚地说:“我们科室从来不收患者送的锦旗,因为我个人觉得有点儿劳民伤财。患者把钱省下来治病才是正经事儿,当医生的给患者把病治好是你份内的事,不需要别人来表扬的。我们需要的是家属的理解,病人的配合治疗;追求的是老百姓和谐、幸福与健康美好的生活。”

“医术乃仁术,行医即为推仁。仁始于心,发于言,显于行。若心无仁,则言无仁,行无仁,医者终非医也。”这是张燕的一则学习笔记中记下的话。在采访时,张燕说,有关“大医精诚”的论述,是先贤孙思邈为后世医者留下的“执业宣言”,当然也是对医者高尚的品德修养的综合要求。自古以来,所有有追求的医生,无不以能够成为一名“大医者”而孜孜不倦。“以后能否成为一名‘大医,我不敢说,但这种境界,会是我一生追求的理想。”

专家简介

张燕,女,现任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肿瘤专业学科带头人兼肿瘤四科主任;系中国老年肿瘤学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免疫学会生物治疗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委员会常委,石家庄市肿瘤内科质量管理与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质控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姑息与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肿瘤内科委员会常委。曾于2011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交流学习乳腺癌,同年在解放军307医院进修乳腺癌专业,2012年赴新加坡交流学习胃癌的内科治疗。擅长乳腺癌、肺癌、胃肠恶性肿瘤的疑难危重病症的治疗。

endprint

性格倔强的老苏被张燕这些话一激,当天就转到了肿瘤科。张燕主任和她的团队共同对这位直肠癌晚期患者的病情做了科学评估,及时制订了个体化全方位治疗方案:先采用了全身化疗,随后还给他做了介入化疗,紧接着又改为盆腔放疗和最后的巩固治疗。除此之外,还全程结合中医治疗和免疫调剂治疗,经过一系列科学的综合治疗,奇迹终于出现了。半年之后,老苏体内的病灶已接近完全消失。这位倔强的汉子喜极而泣。老苏的妻子后来陪老苏到医院复查病情时曾说:“张主任是俺家的大恩人!俺娃他爹要不是遇到了她,早就没命了,现在吃得香睡得着,地里的农活也能干了。俺半夜里做梦还给张主任磕头呢……”

实际上,这些年来,年轻、好强、直言、上进的张燕因为其直率豁达、侠肝义胆的性格使然,也确实被人误解过,她也有机会到北京的大医院去工作,但是,她最终选择留下来,承担起学科带头人和科室主任的责任。因为她舍不得那些患者求助的眼神,舍不得几任医院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更舍不得她为之倾注了近20年心血的肿瘤防治事业……

仁医

在采访中,张燕博士说,作为一名肿瘤医生,怎样才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根治病灶,提高生活质量,克服心理压力,让众多病人从各种癌症的阴影里走出来,已经成为张燕主任和她的同事每天面对的新课题。据张燕介绍:近几年来,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发展非常迅速,已由当初的一个科室发展成为4个专业科室,四个病区,140多张床位,40多名专业医师,月均住院患者200多人的大专业科室了。

张燕主任说:“从广大患者的角度着眼,一个科室主任自己业务能力再强,意义也不大。因为独木不成林。你只有培养一支强大的团队,才能给患者减轻更多的痛苦,为更多的家庭带来幸福。”

去年,有一位姓刘的患者,58岁,患了喉癌近2年了,都没有进行有效的医治,直到颈部出现了巨大转移灶,强烈压迫出气道,造成了呼吸困难才来医院就诊。当时,刘先生的情绪极为悲观,一心等死。

医者仁心。接诊之后,张燕主任带着年轻的医生们轮流给他做心理疏导,并详细讲解疾病的诊治情况,让他鼓起勇气看到治愈的希望。张燕主任还手把手帮科里的医生给刘先生制定整体治疗方案。首先,给他采用了一周的诱导化疗,紧接着又进行了一次介入化疗。经检查患者的病灶明显缩小后,又改为同步化疗……经过科学系统的综合治疗后,刘先生的病灶已基本消失,如今病情稳定,生活质量良好,这全得益于这支团队良好协作和精湛的治疗技术。

平时,张燕主任不仅在业务上传帮带,而且在精神追求,医德修养和人品铸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团队,她首先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给周围的人起到表率作用。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向社会传播正能量,从身边细微的事做起,为构建社会“诚信的基石”尽一份力量。2014年春,在一次去南方某城市开学术讨论会时,会议组织者在引导专家从宾馆出来过马路时,红灯亮了,此时马路上没有过往的车辆,组织者就招呼大家快抓紧时间过马路。众人都很听话,纷纷快步穿越了马路,但是张燕主任和另一位东北来的专家还是稳稳地站在原地,直等到绿灯亮了,才赶紧过马路。这两个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相视一笑,从此变成了学术上的知心朋友。以小见大,人能否在琐事上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准则,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最好标准,张燕主任始终秉承这一准则要求自己。

前些天,有一位患者家属来看望张燕时说:张主任,一个人做事,可以一次两次不求回报,但是像您这样长期无私帮助病人的医生,真的是太让人感动了。在采访中,张燕主任不仅一字未提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而且还特坦诚地说:“我们科室从来不收患者送的锦旗,因为我个人觉得有点儿劳民伤财。患者把钱省下来治病才是正经事儿,当医生的给患者把病治好是你份内的事,不需要别人来表扬的。我们需要的是家属的理解,病人的配合治疗;追求的是老百姓和谐、幸福与健康美好的生活。”

“医术乃仁术,行医即为推仁。仁始于心,发于言,显于行。若心无仁,则言无仁,行无仁,医者终非医也。”这是张燕的一则学习笔记中记下的话。在采访时,张燕说,有关“大医精诚”的论述,是先贤孙思邈为后世医者留下的“执业宣言”,当然也是对医者高尚的品德修养的综合要求。自古以来,所有有追求的医生,无不以能够成为一名“大医者”而孜孜不倦。“以后能否成为一名‘大医,我不敢说,但这种境界,会是我一生追求的理想。”

专家简介

张燕,女,现任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肿瘤专业学科带头人兼肿瘤四科主任;系中国老年肿瘤学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免疫学会生物治疗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委员会常委,石家庄市肿瘤内科质量管理与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质控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姑息与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肿瘤内科委员会常委。曾于2011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交流学习乳腺癌,同年在解放军307医院进修乳腺癌专业,2012年赴新加坡交流学习胃癌的内科治疗。擅长乳腺癌、肺癌、胃肠恶性肿瘤的疑难危重病症的治疗。

endprint

性格倔强的老苏被张燕这些话一激,当天就转到了肿瘤科。张燕主任和她的团队共同对这位直肠癌晚期患者的病情做了科学评估,及时制订了个体化全方位治疗方案:先采用了全身化疗,随后还给他做了介入化疗,紧接着又改为盆腔放疗和最后的巩固治疗。除此之外,还全程结合中医治疗和免疫调剂治疗,经过一系列科学的综合治疗,奇迹终于出现了。半年之后,老苏体内的病灶已接近完全消失。这位倔强的汉子喜极而泣。老苏的妻子后来陪老苏到医院复查病情时曾说:“张主任是俺家的大恩人!俺娃他爹要不是遇到了她,早就没命了,现在吃得香睡得着,地里的农活也能干了。俺半夜里做梦还给张主任磕头呢……”

实际上,这些年来,年轻、好强、直言、上进的张燕因为其直率豁达、侠肝义胆的性格使然,也确实被人误解过,她也有机会到北京的大医院去工作,但是,她最终选择留下来,承担起学科带头人和科室主任的责任。因为她舍不得那些患者求助的眼神,舍不得几任医院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更舍不得她为之倾注了近20年心血的肿瘤防治事业……

仁医

在采访中,张燕博士说,作为一名肿瘤医生,怎样才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根治病灶,提高生活质量,克服心理压力,让众多病人从各种癌症的阴影里走出来,已经成为张燕主任和她的同事每天面对的新课题。据张燕介绍:近几年来,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发展非常迅速,已由当初的一个科室发展成为4个专业科室,四个病区,140多张床位,40多名专业医师,月均住院患者200多人的大专业科室了。

张燕主任说:“从广大患者的角度着眼,一个科室主任自己业务能力再强,意义也不大。因为独木不成林。你只有培养一支强大的团队,才能给患者减轻更多的痛苦,为更多的家庭带来幸福。”

去年,有一位姓刘的患者,58岁,患了喉癌近2年了,都没有进行有效的医治,直到颈部出现了巨大转移灶,强烈压迫出气道,造成了呼吸困难才来医院就诊。当时,刘先生的情绪极为悲观,一心等死。

医者仁心。接诊之后,张燕主任带着年轻的医生们轮流给他做心理疏导,并详细讲解疾病的诊治情况,让他鼓起勇气看到治愈的希望。张燕主任还手把手帮科里的医生给刘先生制定整体治疗方案。首先,给他采用了一周的诱导化疗,紧接着又进行了一次介入化疗。经检查患者的病灶明显缩小后,又改为同步化疗……经过科学系统的综合治疗后,刘先生的病灶已基本消失,如今病情稳定,生活质量良好,这全得益于这支团队良好协作和精湛的治疗技术。

平时,张燕主任不仅在业务上传帮带,而且在精神追求,医德修养和人品铸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团队,她首先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给周围的人起到表率作用。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向社会传播正能量,从身边细微的事做起,为构建社会“诚信的基石”尽一份力量。2014年春,在一次去南方某城市开学术讨论会时,会议组织者在引导专家从宾馆出来过马路时,红灯亮了,此时马路上没有过往的车辆,组织者就招呼大家快抓紧时间过马路。众人都很听话,纷纷快步穿越了马路,但是张燕主任和另一位东北来的专家还是稳稳地站在原地,直等到绿灯亮了,才赶紧过马路。这两个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相视一笑,从此变成了学术上的知心朋友。以小见大,人能否在琐事上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准则,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最好标准,张燕主任始终秉承这一准则要求自己。

前些天,有一位患者家属来看望张燕时说:张主任,一个人做事,可以一次两次不求回报,但是像您这样长期无私帮助病人的医生,真的是太让人感动了。在采访中,张燕主任不仅一字未提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而且还特坦诚地说:“我们科室从来不收患者送的锦旗,因为我个人觉得有点儿劳民伤财。患者把钱省下来治病才是正经事儿,当医生的给患者把病治好是你份内的事,不需要别人来表扬的。我们需要的是家属的理解,病人的配合治疗;追求的是老百姓和谐、幸福与健康美好的生活。”

“医术乃仁术,行医即为推仁。仁始于心,发于言,显于行。若心无仁,则言无仁,行无仁,医者终非医也。”这是张燕的一则学习笔记中记下的话。在采访时,张燕说,有关“大医精诚”的论述,是先贤孙思邈为后世医者留下的“执业宣言”,当然也是对医者高尚的品德修养的综合要求。自古以来,所有有追求的医生,无不以能够成为一名“大医者”而孜孜不倦。“以后能否成为一名‘大医,我不敢说,但这种境界,会是我一生追求的理想。”

专家简介

张燕,女,现任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肿瘤专业学科带头人兼肿瘤四科主任;系中国老年肿瘤学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免疫学会生物治疗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委员会常委,石家庄市肿瘤内科质量管理与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质控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姑息与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肿瘤内科委员会常委。曾于2011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交流学习乳腺癌,同年在解放军307医院进修乳腺癌专业,2012年赴新加坡交流学习胃癌的内科治疗。擅长乳腺癌、肺癌、胃肠恶性肿瘤的疑难危重病症的治疗。

endprint

猜你喜欢

医者抗癌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最难办事科室
后疫情时代《医者2020》上线,是致敬也是治愈
祈祷而已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关于抗癌药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47号
麦芽硒如何抗癌?
身体强不等于“抗癌力”强
医者与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