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9-12刘启军
刘启军
[摘要]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平均起效时间为(7.65±2.43) d,短于对照组的(10.18±2.65) d;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6.15±1.26)分,低于对照组的(12.48±2.88)分;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纳洛酮治疗脑血栓效果显著,对快速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脑血栓;纳洛酮;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c)-0083-03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f naloxone in treatment of cerebral thrombosis
LIU Qi-jun
Depart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Ganzhou City Hospital of Jiangxi Province,G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alo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thrombosis.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Naloxone was add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ompound salvia miltiorrhiza was added to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higher than 76.7% of the control group;average onset time was (7.65±2.43) d,shorter than (10.18±2.65) d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post-treatment NIHSS score was 6.15±1.26,lower than 12.48±2.88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Conclusion Naloxone has significant efficacy for treatment of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ymptoms,therapeutic effects and prognosis.
[Key words] Cerebral thrombosis;Naloxone;Clinical efficacy
脑血栓即脑栓塞,是临床最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是指由于异常的固态、液体、气态物体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从而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坏死,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失语、麻木等。对于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改善脑循环,减轻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害,从而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纳洛酮是临床最常用的阿片类受体拮抗剂,本文探讨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0例,均符合2004第四届全国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并均经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和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8~82岁,平均(72.3±5.6)岁,CT显示:脑梗死16例,腔隙性梗死9例,多发性脑梗死5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50~80岁,平均(70.9±6.4),CT显示:脑梗死15例,腔隙性梗死11例,多发性脑梗死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梗死类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镇静、吸氧、抗感染、脱水降颅压、抗凝、溶栓及营养支持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生产厂家: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314)治疗,将0.8 mg纳洛酮注射液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行静脉滴注(若患者伴有糖尿病则改用生理盐水稀释),2次/d,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生产商: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1303)治疗,将4 ml丹参注射液稀释于50%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行静脉注射,2次/d,14 d为1个疗程。两组观察周期均为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开始治疗至肌力增加的时间(即起效时间);②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③加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1]
基本治愈: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消失,意识状态完全恢复,NIHSS减少≥91%,病残程度为0;显效: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意识状态明显恢复,NIHSS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2级;有效:意识状态有所恢复,NIHSS减少18%~45%,病残程度为2~3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endprint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起效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平均起效时间为(7.65±2.43) d,短于对照组的(10.18±2.6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分,x±s)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但症状轻微,经调整滴速后消失。
3 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最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高的特点,大多数患者无任何前驱症状,在活动中突然起病,绝大多数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便可达到高峰,并呈进行性恶化[2]。脑栓塞后导致的脑缺血缺氧会使脑内啡肽水平增加,内啡肽与阿皮受体结合出现心血管功能的抑制,使缺血性脑血流量进一步下降,加重脑细胞损伤,所以对于脑血栓的治疗,改善患者脑循环,减轻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害尤为重要[3]。
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降低颅内压、抗凝及溶栓治疗等,疗效较为显著,但是抗凝和溶栓疗法均具有较为严格的适应证选择,尤其是溶栓治疗常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应特别慎重。纳洛酮是自20世纪60年代合成并应用的广谱类阿片肽拮抗剂,具有非常明显的拮抗效应,对μ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可逆转阿片激动剂所有作用,从而增加脑组织内血流量,减轻脑灌注损害,并稳定细胞膜作用,从而增加血流量,恢复脑组织生理功能[4-5]。同时纳洛酮还具有逆转阿片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的作用,使心血管功能亢进,增加脑血流量,并解除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迅速改善神经系统体征,兴奋神经,使精神萎靡患者精神兴奋[6-7]。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的治疗效果、治疗起效时间及降低神经损伤程度情况均明显优于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纳洛酮治疗脑血栓效果显著,对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神经损伤程度具有重要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还与用药时机及用药剂量等因素有关。在脑血栓形成后,缺血超过5 min即可发生神经元损伤,坏死区由于完全性缺血而导致脑细胞死亡,而此时脑缺血半暗带仍存在侧枝循环,而侧枝循环中存在大量的可存活的神经元,因此对于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抢救半暗带侧枝循环中可逆性损伤的神经元是治疗的关键[8]。临床研究显示[9],脑血栓患者发病6 h内约有70%尚存在半暗带,因此对于脑血栓患者的救治,于患者发病后的6 h内给予救治尤为重要,且对于用药剂量,有文献报道[10],4 mg/kg的纳洛酮是急性缺血患者的最大耐受量,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应用。由于纳洛酮半衰期较短,在静脉滴注1~3 min后即可产生最大效应,同时吸收快,血浆浓度衰减较快,代谢亦快,因而会出现反跳现象,因此临床需反复连续给药,以保证治疗效果[11]。
总之,纳洛酮治疗脑血栓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脑组织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治疗期间注意用药时机和用药剂量的把握,以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29(16):382-383.
[2]徐媛.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70-71.
[3]张月青,陆风清,赵文波,等.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J].当代医学,2010,15(21):125-126.
[4]刘传建.纳络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14(4):585-586.
[5]李永平,姚德涛.纳络酮治疗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12,7(21):240-241.
[6]朱宝贤.纳洛酮治疗脑血栓8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13(12):28-29.
[7]宋凯,宋鑫颖.80例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151-152.
[8]杨新疆,赵开亮,麦泉云.纳洛酮、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18(16):263-264.
[9]龚晓刚.关于脑血栓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0):217-218.
[10]邱昭平,张长伟.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10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24):268-269.
[11]冯学中.纳洛酮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5):123-133.
(收稿日期:2014-03-09本文编辑:郭静娟)
endprint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起效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平均起效时间为(7.65±2.43) d,短于对照组的(10.18±2.6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分,x±s)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但症状轻微,经调整滴速后消失。
3 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最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高的特点,大多数患者无任何前驱症状,在活动中突然起病,绝大多数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便可达到高峰,并呈进行性恶化[2]。脑栓塞后导致的脑缺血缺氧会使脑内啡肽水平增加,内啡肽与阿皮受体结合出现心血管功能的抑制,使缺血性脑血流量进一步下降,加重脑细胞损伤,所以对于脑血栓的治疗,改善患者脑循环,减轻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害尤为重要[3]。
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降低颅内压、抗凝及溶栓治疗等,疗效较为显著,但是抗凝和溶栓疗法均具有较为严格的适应证选择,尤其是溶栓治疗常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应特别慎重。纳洛酮是自20世纪60年代合成并应用的广谱类阿片肽拮抗剂,具有非常明显的拮抗效应,对μ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可逆转阿片激动剂所有作用,从而增加脑组织内血流量,减轻脑灌注损害,并稳定细胞膜作用,从而增加血流量,恢复脑组织生理功能[4-5]。同时纳洛酮还具有逆转阿片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的作用,使心血管功能亢进,增加脑血流量,并解除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迅速改善神经系统体征,兴奋神经,使精神萎靡患者精神兴奋[6-7]。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的治疗效果、治疗起效时间及降低神经损伤程度情况均明显优于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纳洛酮治疗脑血栓效果显著,对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神经损伤程度具有重要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还与用药时机及用药剂量等因素有关。在脑血栓形成后,缺血超过5 min即可发生神经元损伤,坏死区由于完全性缺血而导致脑细胞死亡,而此时脑缺血半暗带仍存在侧枝循环,而侧枝循环中存在大量的可存活的神经元,因此对于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抢救半暗带侧枝循环中可逆性损伤的神经元是治疗的关键[8]。临床研究显示[9],脑血栓患者发病6 h内约有70%尚存在半暗带,因此对于脑血栓患者的救治,于患者发病后的6 h内给予救治尤为重要,且对于用药剂量,有文献报道[10],4 mg/kg的纳洛酮是急性缺血患者的最大耐受量,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应用。由于纳洛酮半衰期较短,在静脉滴注1~3 min后即可产生最大效应,同时吸收快,血浆浓度衰减较快,代谢亦快,因而会出现反跳现象,因此临床需反复连续给药,以保证治疗效果[11]。
总之,纳洛酮治疗脑血栓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脑组织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治疗期间注意用药时机和用药剂量的把握,以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29(16):382-383.
[2]徐媛.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70-71.
[3]张月青,陆风清,赵文波,等.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J].当代医学,2010,15(21):125-126.
[4]刘传建.纳络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14(4):585-586.
[5]李永平,姚德涛.纳络酮治疗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12,7(21):240-241.
[6]朱宝贤.纳洛酮治疗脑血栓8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13(12):28-29.
[7]宋凯,宋鑫颖.80例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151-152.
[8]杨新疆,赵开亮,麦泉云.纳洛酮、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18(16):263-264.
[9]龚晓刚.关于脑血栓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0):217-218.
[10]邱昭平,张长伟.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10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24):268-269.
[11]冯学中.纳洛酮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5):123-133.
(收稿日期:2014-03-09本文编辑:郭静娟)
endprint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起效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平均起效时间为(7.65±2.43) d,短于对照组的(10.18±2.6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分,x±s)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但症状轻微,经调整滴速后消失。
3 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最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高的特点,大多数患者无任何前驱症状,在活动中突然起病,绝大多数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便可达到高峰,并呈进行性恶化[2]。脑栓塞后导致的脑缺血缺氧会使脑内啡肽水平增加,内啡肽与阿皮受体结合出现心血管功能的抑制,使缺血性脑血流量进一步下降,加重脑细胞损伤,所以对于脑血栓的治疗,改善患者脑循环,减轻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害尤为重要[3]。
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降低颅内压、抗凝及溶栓治疗等,疗效较为显著,但是抗凝和溶栓疗法均具有较为严格的适应证选择,尤其是溶栓治疗常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应特别慎重。纳洛酮是自20世纪60年代合成并应用的广谱类阿片肽拮抗剂,具有非常明显的拮抗效应,对μ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可逆转阿片激动剂所有作用,从而增加脑组织内血流量,减轻脑灌注损害,并稳定细胞膜作用,从而增加血流量,恢复脑组织生理功能[4-5]。同时纳洛酮还具有逆转阿片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的作用,使心血管功能亢进,增加脑血流量,并解除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迅速改善神经系统体征,兴奋神经,使精神萎靡患者精神兴奋[6-7]。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的治疗效果、治疗起效时间及降低神经损伤程度情况均明显优于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纳洛酮治疗脑血栓效果显著,对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神经损伤程度具有重要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还与用药时机及用药剂量等因素有关。在脑血栓形成后,缺血超过5 min即可发生神经元损伤,坏死区由于完全性缺血而导致脑细胞死亡,而此时脑缺血半暗带仍存在侧枝循环,而侧枝循环中存在大量的可存活的神经元,因此对于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抢救半暗带侧枝循环中可逆性损伤的神经元是治疗的关键[8]。临床研究显示[9],脑血栓患者发病6 h内约有70%尚存在半暗带,因此对于脑血栓患者的救治,于患者发病后的6 h内给予救治尤为重要,且对于用药剂量,有文献报道[10],4 mg/kg的纳洛酮是急性缺血患者的最大耐受量,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应用。由于纳洛酮半衰期较短,在静脉滴注1~3 min后即可产生最大效应,同时吸收快,血浆浓度衰减较快,代谢亦快,因而会出现反跳现象,因此临床需反复连续给药,以保证治疗效果[11]。
总之,纳洛酮治疗脑血栓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脑组织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治疗期间注意用药时机和用药剂量的把握,以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29(16):382-383.
[2]徐媛.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70-71.
[3]张月青,陆风清,赵文波,等.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J].当代医学,2010,15(21):125-126.
[4]刘传建.纳络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14(4):585-586.
[5]李永平,姚德涛.纳络酮治疗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12,7(21):240-241.
[6]朱宝贤.纳洛酮治疗脑血栓8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13(12):28-29.
[7]宋凯,宋鑫颖.80例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151-152.
[8]杨新疆,赵开亮,麦泉云.纳洛酮、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18(16):263-264.
[9]龚晓刚.关于脑血栓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0):217-218.
[10]邱昭平,张长伟.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10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24):268-269.
[11]冯学中.纳洛酮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5):123-133.
(收稿日期:2014-03-09本文编辑:郭静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