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检测三原则
2014-09-12王淼
王淼
癌症,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可以说是最恐怖的疾病之一。不少人闻癌色变,甚至有听闻患癌而当即瘫倒在地者。也有人防癌心切,不惜花大价钱做全套癌症基因检查,体检时特别关注癌症相关标志物。然而,很多人却又对癌症的早期症状不以为意,待到发现癌症时已是晚期,错失了早期治疗的良机。
早期发现癌症,早期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熟知癌症检测的三原则,对早期发现癌症具有重要意义。
症状持续二三周以上或不断恶化,须提高警觉
46岁的周先生连续拉肚子2周,服用止泻剂后症状改善;不过两个多月后再次出现腹泻,做大肠内视镜检查确诊为大肠癌。术后病理报告为第3期并有淋巴腺转移。
60岁的吴先生,三个月前开始咳嗽、咯血。治疗后咯血状况缓解,但咳嗽没有好转,近来甚至影响睡眠。就医检查后确诊是肺癌第4期,已有右侧肋膜积水。
32岁的陈小姐,近半年来断断续续有右侧流鼻血症状,未多加理会。直到家人发现她右耳下方肿胀,督促她才去就医。检查确诊为鼻咽癌,已是局部晚期。
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筛检列为早期诊断癌症的利器,要求有症状要迅速求医,尤其是对局部症状,不能麻痹大意。但很多患者都是在出现明显征候时才去就医,结果诊断出癌症;还有一些人是因其他疾病就医,意外发现癌症。这些患者被发现时,大都是难以治愈的晚期。也有不少民众,自认为癌症不会上身,有轻微的症状并未在意,等到症状严重时,癌症已进一步发展,令人扼腕。
面对健康出现的警讯,麻痹大意要不得,但害怕和逃避,也会使人错失早期诊断的良机。要知道,症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必然相关,对于癌症这种会持续恶化、不断扩张的疾病,若拖到症状忍无可忍才就医,势必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身体出现症状,多数情况下未必与癌症有关。但要着重提醒的是,如果持续二三周以上或不断恶化,就要提高警觉,即使刚做完癌症筛检或身体检查,也不要忽略症状和征候向身体发出的求救讯息。
例行筛检后出现警讯也应尽早就医
57岁的张先生接受大肠癌筛检,医院寄来粪便潜血阴性反应(无潜血反应)通知,提醒每两年要定期做粪便潜血检查。没想到一年后张先生竟确诊罹患第二期大肠癌。
47岁的吴女士2月份做乳癌筛检,乳房摄影检查无异常,5月份洗澡时摸到右侧乳房似有肿块,经乳房超音波及粗针切片检查确诊乳癌。
癌症筛检、出现可疑症状及早就医,是早期诊断癌症的不二法门。然而,检查通知无异常,过一阵子被诊断出癌症的案例也不少见,原因是临床上的检查少有万无一失,难以黑白判明的状况常见,判读人员的专业及经验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在上述案例中,病人在下一次例行筛检前,却先被诊断出癌筛部位的癌症,若排除前次筛检误判的可能,或当时恶性的迹象甚微不易辨明的情况,这类在两次癌症筛检期间诊断的癌症称为期间癌。发生期间癌的状况,包括前次筛检结果呈伪阴性(假阴性),或前次筛检时癌症尚未发展到临床检查可测查出来的程度。
癌症筛检通常采用安全、简单、便利、符合经济效益、民众接受度高的检查方式,且有一定程度的准确性,但并非完美无缺,就如“伪阴性”,明明身体已有问题,却无法经筛检抓出异常。研究统计,子宫颈抹片检查有10%~20%的伪阴性;乳房摄影检查出现伪阴性的比例近20%;粪便潜血检查有20%~50%的伪阴性,大肠内视镜检查伪阴性也有5%。
期间癌发生的频率,与检查工具的敏感度及筛检频率、期间都有关系。例如大肠直肠癌筛检中,使用粪便潜血检查的方法与大肠内视镜筛检相比,两年内铁定有更多期间癌发生;每年一次的乳房摄影检查比起每三年一次的频率,期间癌的几率肯定更少。民众切不可因做过例行筛检而忽视身体的异样,尽早就医仍是安全之道。
以CEA检测协助诊断癌症不智也无效
56岁的李先生,以往粪便潜血检查并无潜血反应,去年第二次检查发现潜血阳性,建议进一步做大肠内视镜检查。李先生自认为身体状况并无任何异样,也害怕大肠镜检查痛苦难受,于是听从友人建议再做了一套粪便潜血检查,同时抽血检测肿瘤标记CEA(癌胚抗原),结果都无异常,李先生顿时轻松。8个月后,李先生因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被诊断是因大肠癌导致肠阻塞。
临床上发现,1厘米左右的大肠腺肿性息肉或大肠癌,未必会有出血或只有间断性出血,因此,接受粪便潜血检查者有近一半呈阴性反应,但并不意味身体没有问题。另一方面,粪便潜血呈阳性反应也不一定有问题,复查发现不少是伪阳性。对此,有些国家如日本,采行二日制的粪便潜血检查,两次检查只要有一次呈现阳性反应,即建议进一步做大肠镜详细检查。
临床发现,早期大肠癌患者约有90%血清CEA值不会升高,二期患者也有70%左右在正常范围内。况且,血清CEA值上升并非大肠癌的专利,不少其他癌症患者,血中CEA值也会升高,甚至正常人或很多良性疾病也可见CEA值上升。因此,用CEA检测来协助诊断早期大肠癌或其他癌症,是不智也无效的选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