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效果评价
2014-09-12张华娟布小玲
张华娟,布小玲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广东 广州 510080)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排除全身及胃肠道自身器质性疾病而引起的以排便困难、排便时不适感、大便排出时间延长为主的一类症候群。临床上分为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慢传输型便秘(SCT)和混合型(MIX) 3种类型。2006年颁布的罗马Ⅲ诊断标准将功能性因素引起的便秘分为两种类型: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者称为功能性排便障碍,以结肠传输延缓为主要表现者称为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馈治疗作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一种行为疗法,既简便安全,又无痛苦,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1],国内也有不少报道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但关于不同类型的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馈治疗效果鲜有报道。作者对42 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并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 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消化科胃动力研究室接受肛门直肠压力测试并提示有直肠推进力不足或肛门括约肌不协调收缩的42例患者,其中男24 例,女18 例,年龄 17~83 岁,平均50.3岁,病史3~ 20年。42例患者均须服用中药肠润茶或使用开塞露方可解大便,均行结肠镜检查排除直肠肛门器质性疾病,并排除全身性疾病和药物等因素继发的便秘,诊断符合罗马Ⅲ标准。
1.2 方法
1.2.1 肛门直肠测压 采用美国Given Imaging公司生产的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消化道检测仪检测肛门直肠动力和直肠感觉功能。检查前停用影响胃肠动力药物 3 d以上,用1 000 ml生理盐水灌肠清洁肠道。患者取左侧屈膝卧位,将压力管缓慢插入直肠内,记录肛管、直肠静息压力和肛管最大缩窄压,采集模拟排便时肛门括约肌的压力变化、肛门- 直肠抑制反射以及直肠感知阈值和最大耐受量。
1.2.2 生物反馈治疗 采用压力介导的生物反馈仪进行治疗。由专科医师根据患者肛门直肠测压的结果开具处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每次治疗30~40 min,每周2~3次,一般4~5次为一疗程,老年人7~10次为一疗程。首次治疗前,由治疗师结合图谱向患者讲解便秘的病因和生物反馈的原理、意义,并确认其已得到充分的理解后再开始训练。训练前让患者排空小便,指导其放松心情,同时播放轻音乐营造一个轻松的治疗环境。治疗师在患者任意一侧腹斜肌贴上腹肌电极,贴电极前需充分清洁皮肤,将肛管电极插入肛管和直肠。在训练时指导患者按屏幕动画提示作腹肌和肛直肠运动,学会增加腹内压、收缩和放松肛门的动作要领,掌握正确的排便动作(即直肠推进收缩时肛门括约肌随之放松)。对直肠推进力不足的患者,重点训练肛门括约肌收缩动作;而对模拟排便提示存在肛门括约肌矛盾性收缩患者,重点训练放松肛门肌肉。个体化设置训练的强度,遵循顺序渐进的原则,老年人一般从最低强度开始训练。经过反复训练,当患者能脱离动画提示完成正确排便的动作后则回家自行训练。巩固训练每天2~3次,每次大约20 min,保证每天早上定时训练1次。向患者发放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图谱,要求患者记录1周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伴随症状。治疗师定期电话随访患者的训练情况,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醒患者多饮水和粗纤维饮食。
1.3 疗效判断
分别在患者接受治疗1、3、6个月后电话随访。为每个患者建立治疗档案,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肛门直肠测压的检查结论、训练的情况、治疗前后大便性状和次数等。
1.3.1 便秘症状评分 采用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法:1型为分离的硬团;2型为团块状;3型为干裂的香肠状;4型为柔软的香肠状;5型为软的团块;6型泥浆状;7型为水样便。其中4、5型为正常大便,其余为异常。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发布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指南[2]对42例患者的便秘症状进行评分。见表1。
表1便秘症状评分
Tab1Constipationsymptomscore
症 状便秘症状评分0123排便困难/过度用力排便无偶尔时有经常粪便性状4~7321排便时间min/次<1010~1515~25>25 下坠/不尽/胀感无偶有时有经常频率d/次1~234~5>5腹胀无偶尔时有经常
1.3.2 疗效判断标准 以评分减少率判断治疗效果。评分减少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显效:评分减少率≥75%;有效:评分减少率为25%~74%;无效:评分减少率<25%。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1、3、6个月便秘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症 状治疗前便秘症状评分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1个月3个月6个月排便困难2.92±0.261.76±0.96a1.57±1.06a1.60±1.04a粪便性状2.69±0.561.45±1.29a1.52±1.19a1.55±1.27a排便时间2.43±0.701.05±1.19a1.19±1.27a1.12±1.29a下坠/不尽/胀感2.29±0.641.36±1.16a1.45±1.21a1.29±1.24a排便频率2.74±0.451.40±1.01a1.43±1.02a1.45±1.11a腹胀1.57±0.501.29±1.24a1.21±1.28a1.17±1.21a
与治疗前比较,aP<0.01
2.2 治疗有效率
本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显效率为52.4%,有效率为21.4%,总有效率为73.8%;治疗3个月后显效率为47.6%,有效率为31.0%,总有效率为78.6%;治疗6个月后显效率为50.0%,有效率为21.4%,总有效率为71.4%。见表3。
表3治疗后的有效率例
Tab 3 The curative effect of biofeedback therapy on 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 case
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3 讨 论
生物反馈训练是利用生物反馈仪, 将人们不易觉察的生理信号放大并显示出来, 使受训者通过学习和反复实践, 熟悉并掌握这种生理变化, 形成和保持身体特定部位的自我控制能力, 改善功能。生物反馈是一种行为疗法,需要患者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本研究42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回家没有坚持训练,随访的治疗结果均为无效;4例外地患者和2例老年患者因为没有完成足够的疗程而回家训练,随访结果为无效或疗效一般。这与Heymen等[3]的研究结论一致,即生物反馈的疗效与患者能否坚持治疗及治疗疗程有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无关。本研究中随访结果为疗效很好的5例患者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提示直肠推进力不足。生物反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是对便秘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针对病因作出正确诊断,并选择恰当的适应证[4]。因此,需要治疗师根据患者肛管直肠测压和盆底表面肌电等测试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进行个体化的训练。老年患者理解与记忆能力较差,因此,需适当增加院内训练才能掌握正确的动作。
生物反馈是一个不断学习、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的过程,如何提高患者的主观参与性与依从性是医护人员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提高患者的主观参与性,首先使患者对疾病的原因、盆底肌肉功能、生物反馈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要让患者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将生物反馈装置配备视听、同步、可比性的信号,使训练动作易于掌握;最后,治疗师专业的、耐心的讲解是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的关键。治疗期间建立起良好医患关系为延续到院外的全程健康教育打下基础,而只有做好全程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本研究中42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在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后,其粪便性状的改善及增加排便次数等效果显著,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各项便秘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显示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有效。由于观察时间较短,对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患者容易合并心理障碍[5- 6],赵久华等[7]的研究表明,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不但能减轻胃肠道症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关注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生物反馈对功能性排便障碍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将是我们以后研究的方向。
[1] 刘芳宜,方秀才,王智凤.生物反馈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1,20(9):874.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4):355.
[3] HEYMEN S,JONES K R,SCARLETT Y,et al. Biofeedback treatment of const ipation:a critical review[J].Dis Colon Rec-tum,2003,46(9):1208- 1217
[4] 丁曙晴,丁义江.生物反馈训练与排便障碍性疾病[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8,36(4):20- 21.
[5] 李岩.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因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4):195- 196.
[6] 王燕,林征,林琳,等.功能性便秘患者自我效能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7A)68- 71.
[7] 赵久华,米永刚,董一鸣.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6):873- 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