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独和福辛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2014-09-12卜伟沈忻
卜 伟 沈 忻
(莫斯科第一国立医科大学,俄罗斯 莫斯科 00749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国DN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肾小球肾炎,由于DN患者机体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如果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复杂、棘手,因此延缓DN进展的意义重大〔1〕。研究〔2〕发现,减少蛋白尿和控制代谢紊乱可以有效延缓DN进展。福辛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Ι),在临床治疗DN上已得到了很好的应用〔3〕。黄独作为一种中草药,已经被证明有抗蛋白尿、DM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4〕。但是,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更廉价的替代药物而在临床DN治疗上应用仍有待研究。本研究就我院DN患者,应用黄独、福辛普利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上黄独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50例DN患者,平均年龄(54.44±10.27)岁。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黄独组、福辛普利组、对照组,黄独组给予黄独治疗,福辛普利组给予福辛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每组50例。治疗前三组年龄、性别、厌食、呕吐、水肿、虚弱及血红素、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确诊为DM;②确诊为DN(24 h尿蛋白>500 mg或尿白蛋白>300 mg);③排除其他肾病、尿道感染或心力衰竭等。排除标准:①入选时已使用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指抗剂(ATIRA)类药物,或者对受试药物有过敏史;②合并感染或有其他全身性疾病;③重度高血压;④肾衰竭。
表1 三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3治疗方法 病例在接受药物治疗前均行诊断性检查,检查结果回报当天即开展药物治疗。黄独组口服黄独500 mg/次,2次/d;福辛普利组口服福辛普利5~40 mg/次,1次/d;对照组给予标准抗DM药物及其他适当治疗。三组患者均连续服用6个月。
1.4检测指标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及症状,测定血红素、血肌酐(Scr)水平;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LDL)、白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TGF)-β1、24 h尿蛋白定量及肌酐清除率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及组间各指标的差异。
2 结 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FBG及LDL水平变化 治疗前三组收缩压、舒张压、FBG及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黄独组收缩压和福辛普利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独组舒张压低于治疗前(P<0.05),福辛普利组、对照组舒张压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独组舒张压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FBG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黄独组FBG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独组LDL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福辛普利组、对照组LDL水平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独组LDL水平和福辛普利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FBG及LDL水平变化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IL-6、CRP、TGF-β1、24 h尿蛋白定量及肌酐清除率变化 治疗前三组IL-6、CRP、TGF-β1、24 h尿蛋白定量及肌酐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独组IL-6水平低于治疗前,对照组高于治疗前(P<0.05),福辛普利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独组、福辛普利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独组CRP低于治疗前,对照组高于治疗前(P<0.05),福辛普利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独组、福辛普利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独组、福辛普利组TGF-β1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黄独组肌酐清除率低于治疗前(P<0.05),福辛普利组、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独组和福辛普利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IL-6、CRP、TGF-β1、24 h尿蛋白定量及肌酐清除率变化
3 讨 论
DN通常由DM病人发展而来,患者患病5~15年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大约10年后,白蛋白排泄从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期,如果此期肾小球滤过率总体上仍未下降,如未进行任何治疗,再过约10年后,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减退,直至出现终末期肾衰〔5〕。DN早期就可观察到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为肾小球高灌注和高滤过,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升高,且增加蛋白摄入后升高的程度更显著〔6〕。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异常〔7〕。减少蛋白尿、控制代谢紊乱和降低血压可以有效延缓DN进展。ACEI和ATIRA可以作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中,发挥协同的肾脏保护作用和降低蛋白尿以及全身血压的作用〔8〕。福辛普利是一种ACEI,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合成,起到保护早期DN肾功能的作用〔9〕。黄独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皂苷及相关的甾体皂苷元。研究〔10,11〕表明,黄独有抗DM、抗蛋白尿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说明,黄独可以有效延缓DN进展。黄独可以控制血糖可能是因为其可以抑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12,13〕。黄独有效地降低DN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可以阻止心血管相关疾病导致的DN患者死亡或者合并其他疾病。本结果说明,黄独在降压、降脂方面的能力优于福辛普利。此外,黄独、福辛普利及标准治疗降低DN患者尿蛋白的能力相似。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随访时间过短导致的,在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中有报道,其差异是有意义的〔14〕。
综上,黄独在控制DN患者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及炎症反应上优于福辛普利。黄独及福辛普利都可以有效减少蛋白尿。黄独治疗DN治疗效果好,且可以有效保护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韦 丽,刘 春.糖尿病肾病炎症机制的研究与防治进展〔J〕.临床荟萃, 2012;27(1):83-5.
2傅美华,陈 秋.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 2013;53(6):86-8.
3李永法.福辛普利单用及其与辛伐他汀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12;39(9):28-9.
4Ghosh S,Ahire M,Patil S,etal.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gnidia glauca and dioscorea bulbifera: Potent Amylase and Glucosidase Inhibitors〔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2;2012:929051.
5Wen D,Huang X,Zhang M,etal.Resveratrol attenuates diabetic nephropathy via modulating angiogenesis〔J〕. PLoS One, 2013;8(12):e82336.
6Roscioni SS, Heerspink HJ, de Zeeuw D. The effect of RAAS blockade on the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 Nat Rev Nephrol, 2013;〔Epub ahead of print〕.
7Kamiyama M,Urushihara M,Morikawa T,etal.Oxidative stress/angiotensinogen/renin-Angiotensin system axi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J〕. Int J Mol Sci, 2013;14(11):23045-62.
8Ahmed MA, Kishore G, Khader HA,etal.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 Saudi J Kidney Dis Transpl, 2013;24(6):1242-7.
9茹克亚·阿不都热依木.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福辛普利钠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18):127-8.
10Liu H, Tsim KW, Chou GX,etal.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the rhizomes of Dioscorea bulbifera〔J〕. Chem Biodivers, 2011;8(11):2110-6.
11Tapondjou LA, Jenett-Siems K, Bottger S,etal. Steroidal saponins from the flowers of Dioscorea bulbifera var. sativa〔J〕. Phytochemistry, 2013;95:341-50.
12Ma YB, Ji LL,Wang SC,etal. Protection of Grateloupia filicina polysaccharide against hepatotoxicity induced by Dioscorea bulbifera L〔J〕. Yao Xue Xue Bao, 2013;48(8):1253-8.
13Kuete V,Betrandteponno R,Mbaveng A T,etal.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the extracts, fractions and compounds from Dioscorea bulbifera〔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2;12:228.
14Ruggenenti P,Cravedi P,Remuzzi G.The RAAS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 Nat Rev Nephrol, 2010;6(6):3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