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2014-09-11王永芳
王永芳
〔关键词〕 班主任;班级管理;以身作则;制度;家校
联系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038—01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主任是学生学校生活、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家长和科任教师之间的桥梁。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正确行使职责,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又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和艺术。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为人师表,处处以身作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都会在无形中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班主任就得带头使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爱护环境,班主任就得带头做好环保工作;要求学生不迟到,班主任就得自己不迟到等等。班主任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这样班主任就能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信。
二、精耕细作,完善管理制度
要管好一个班级,首先应做好班干部的培养。开学初,我会在班上进行民主选举,学生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选出他们信任的班干部,并且根据这些班干部的特点,给他们明确职责,鼓励他们大胆、认真地开展工作,做到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共同把班级工作搞好。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其次,在班集体的管理上,纪律的约束必不可少。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定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实践证明, 建立能够良好运行的班级规章制度,需要讲究艺术性。开学初,笔者按照学校一日常规管理条例,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班的工作与学习制度,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教育他们在学习上做到互帮互助,人人争先;在生活中做到相亲相爱,情同手足。这样一来大大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良好班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最后,精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应结合班内的现状和学生学习、纪律方面的特点,从挖掘班级文化和展示学生才艺两方面下手,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班级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培养学生班级主人翁的责任感,从而促进班级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奉献爱心,促生扬帆前进
班级管理是一种情感教育。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作为班主任,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与父母同样的爱。“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间有了爱,学生才会喜欢你的人,才会喜欢上你的课。多少年来,我在陪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观察着学生的一些细微变化。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平常,其实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日常工作,也是作为一个教师爱心和耐心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转化学困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用爱心融化学困生冰冻的心理,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四、 家校联系,真诚换取真心
学生是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与学生家长达成教育共识是成功教育不可缺少的。因而,班主任一定要把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当作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做。最重要的是我们班主任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让家长充分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着想,对学生有爱心和责任感,这样才可以架起家校之间沟通的桥梁。比如,和那些难以接近的家长交流时,说话要表现出诚意,让家长感到自己是受老师尊重和被老师接受的,使用语言时应有艺术性,尽量少用命令、警告、责备、劝告和教训的语气,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倾听、解释、陈述的技巧,尽量使用一些家长熟悉的语言与他们交谈。这样,才能让家长感到谈话气氛的亲切自然,更便于双方达成共识。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校联系工作,是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繁重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其方法和规律,才会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途径,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艺术。 编辑: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