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研平台的建筑节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4-09-11郑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建工建筑节能理事会

摘要:在我国,高校建筑节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探索并建立建筑节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刻不容缓。在企业、学校、科研单位三方结合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新时期建筑节能施工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了节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体制机制,为建筑节能施工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字:建筑节能;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95-03

一、引言

当前社会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工业、交通、建筑[1]。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400亿m2既有建筑中95%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2~3倍[2]。而且,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每年新增建筑面积20亿m2,而新增建筑中超过80%的房子是高能耗的建筑。建设部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m2,建筑能耗最终将占全社会总能耗的50%以上,新老建筑节能问题已迫在眉睫。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社会对建筑节能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在的建筑节能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通过实践和自学的方式获得节能知识,知识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深度与广度也有限[3],目前有些企业组织短期节能培训班,但是培训时间短,知识体系不完备,培训效果一般不理想。为了解决建筑节能人才与社会需求的矛盾,高职院校有必要制定节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企业发展培养适时所需的专业人才。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本文提出了新时期建筑节能人才的培养方案,从“产”、“学”、“研”三方面入手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体制以保证建筑节能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二、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人才

1.基本思路。与湖南建工集团、中建五局、长沙北极熊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等大型知名企业合作,成立建筑工程系校企合作理事会,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共建工作。校企合作创建“建工园”,建工园集产、学、研功能于一身,三位一体,全方位培养学生。

建工园由股份制公司、建筑节能研究所、实训基地组成(即:一公司一所一基地,“三合一”组成)。股份制公司包括:股份制设计公司、股份制施工公司、股份制监理公司、股份制检测公司、股份制测量公司等。并在股份制公司层面下设立与节能相关的设计实训室、施工实训室、监理实训室、检测实训室等,各个实训室都有一位名师领衔。在建筑节能研究所层面下设立新材料研究室、新能源研究室、节能设计研究室、节能施工研究室等;实训基地由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组成。建工园建设充分体现“七合一”理念,即:“理论实践合一、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实习生产合一、教学科研合一、作品产品合一”。

股份制公司主要用于理实一体教学、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也用于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锻炼,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对接产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筑节能研究所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节能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一部份节能产品可以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出来,一部份节能研究成果推向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生产实训、技能鉴定、职业与行业培训、检测与实验、节能产品生产和技术服务等,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的知岗、定岗、跟岗、模岗、顶岗等五岗实训。

2.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1)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机构。在学院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下,充分发挥学院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平台优势,以专业建设决策层、协调层和实施层三个层次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为主体,以校企项目合作和校企共建专业为纽带,联合湖南建筑业协会、湖南建设人力资源协会、湖南建筑节能协会、湖南建工集团、长沙北极熊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等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下设理事会秘书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专业建设办公室、校企项目合作办公室等部门。(2)理事会校企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理事会校企责任主体包括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在管理体系中享有各自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如学院可聘请成员单位内专业相关的高技能人才、资深技术员、工程专家等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等;作为办学主体之一,学院应为合作企业培养建筑节能施工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成员单位可利用学院完整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职业培训资源,开办职业教育和培训班等;理事会合作企业也作为办学主体之一(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办学),以资金、设备、技术、人力资源投入学院的专业建设,参与并指导专业建设,共同培养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提供就业岗位,合作技术研发,促进共同发展。(3)校企合作理事会管理机制。建筑工程系校企合作理事会主要管理机制是“四会一制度”: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系务工作会、系部职工大会、理事会经营和资产管理制度。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全体理事会议,至少两次常务理事会,系务工作会不定期召开,系部职工大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根据三层组织机构的基本职责,制定《建筑工程系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建筑工程系校企合作理事会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理事会的管理工作。(4)校企合作理事会运行机制。①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日常运作机制;②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协调机制;③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利益驱动机制;④建立与企业人才需求、转型升级和技术服务需求对接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随着管理体制的健全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各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落实各项工作,为培养新时期建筑节能型人才打好基础。

3.创新“4+1+1,双园轮转、校企轮换、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建筑业施工现场管理关键工作岗位的要求,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递进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推行知岗、定岗、跟岗、模岗、顶岗“五岗实习”,按基本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和顶岗能力培养三阶段强化能力培养,深化“4+1+1多学期、三阶段”的“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改革。endprint

基于深度校企合作机制,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学生交替地在校园理实一体课堂、校内建工园之间“双园轮转”学习,交替地在学校和校外合作企业实训基地之间“校企轮换”学习。建立《双园轮转管理办法》、《校企轮换管理办法》等工学交替管理制度,保障“双园轮转、校企轮换”工学结合运行顺畅。具体教学培养方案如下。

第1~4学期(即4),是基本能力培养阶段。通过《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节能基本知识》、《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及《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绿色施工》等一系列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与第1学期专业认识实习(知岗实习)、第2学期暑期“定岗实习”、第4学期暑期“跟岗实习”及系列独立设置专项能力实训的“工学交替”学习,采用“教、学、做”合一的“任务驱动式”和“项目载体”教学方法,让学生完成建筑业施工现场管理关键工作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任务。主要安排学生在校内建工园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企业项目部施工现场进行实践和实训,并结合企业建筑施工生产任务,对接产业,多出建筑产品或节能产品,达到作品和产品的合一。同时,安排学生星期三和星期五下午在湖南城建建筑节能研究所参与科研工作,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学期(即1),是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在校内建工园或校外合作企业进行综合实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职业岗位,聘请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模拟自己从事的岗位进行“模岗实习”,为下一阶段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第六学期(即1),是顶岗能力培养阶段。学生到合作企业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施工现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及标准员等关键岗位“轮岗顶岗实习”,培养职业岗位行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岗位适应能力,更深入熟悉企业生产组织管理和技术的发展应用,更好地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实现由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最终实现学生在企业“零距离上岗”。

三、结语

随着中国能源的严重短缺,以及建筑能耗的增大(约占整个国民经济能耗的30%~40%),培养掌握建筑节能技术的人才是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高职院校将成为专业培养建筑节能施工人才的主要方式。我院致力于在企业、学校、科研单位三方结合的基础上,依托“建工园”平台,实施“4+1+1,双园轮转、校企轮换、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建筑节能施工人才,为国家的建筑节能产业注入更多的新生力量,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筑工业出版社,2012.

[2]涂逢祥.建筑节能(45)[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王军,吴雯雯.建筑节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水运,2010,(9):117-118.

作者简介:郑伟(1965-),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结构工程专业,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结构加固。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工建筑节能理事会
北京建工修复:解锁智慧修复新可能
河北省总:“八个依托”建工会 “贴心服务”激活力
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会议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
发明与创新理事会
发明与创新理事会
对建筑节能几点思考
深圳市建工署完成大运工程建设
本刊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