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研究
2014-09-11邹波,曹华林
邹波,曹华林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变革进行了大量思考,采取了许多措施改善这一现状。本文从工商管理专业现状入手,从学生、教学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并以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指出了专业建设目标。并以此专业目标为导向,重点分析了工商管理主干课程《运营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课程变革的建议,并指出了课程变革的难点。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6-03
工商管理是研究企业经济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宏观运营和内部微观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主要培养学生管理学与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能,使学生能在工商企业及其他组织从事经营管理及相关工作。但是,随着各个相关经管类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本文尝试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路入手,结合重庆理工大学现状,重点分析《运营管理》课程的变革思路。
一、工商管理专业现状及建设思路
1.国内工商管理专业现状。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具有很广的适用性,所以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属于有广泛需求的专业。但是,正因为专业适应面太广,涉及专业领域太多,所学课程太杂,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专业空心化。目前,国内高校本科教育阶段普遍实施的是学分制教育,对于学分总量有严格的要求。我国各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政治、英语和数学)约占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剩余课时才是专业课程的教育。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如会计、物流、机械工程等把专业课程设置合理点尚可组织形成一定的专业特色。而工商管理专业由于涉及学科面太广,所学课程涉及财经、营销、人力资源、金融、证券、项目管理等各个学科。在如此紧张的课时下几乎每门课程都存在课时严重不足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每门课程都不能深入学习,面面俱到的结果是“空心化”严重。
第二,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学时不足,课程面广带来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课程直接往往缺乏互补性与衔接性;其二,学生在每门专业课32~48学时的情况下很难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学风日下,茫然无所适从。
第三,就业竞争激烈。在专业空心化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影响下,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在各个领域与其他专业学生竞争职位。例如与会计与金融专业学生竞争银行业的职位,与行政与文秘专业的学生竞争办公室白领岗位。
2.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1]在前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面临的问题背景下,各个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均在思考本专业建设的方向。以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在综合分析了学生就业情况、教师配置与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对专业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
第一,以学生就业方向以及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教学中企业实务方面的内容。通过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并逐步熟悉企业实际运作情况
第二,注重学生基础管理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如文案写作、策划书、投标书、商务文件等方面的培养。
第三,加强学生在课外自我学习时的导航工作。
显然,这些思路的主要载体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各个主干课程,秉承上述思路,各个课程均应进行一定的变革与优化,以加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因此,我们从《运营管理》这一主干课程进行探索,拟提高课程的专业性、适应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运营管理》课程又名《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前的课程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以生产制造业为主[2]。目前,《运营管理》课程所选用的许多教材大都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对象,以机械制造业为背景进行编写。高校所拟定的教学大纲,主要偏重于企业生产制造,对企业的服务运作也略有涉及。但是,教材和大纲对企业整体运营,日常事务标准化运作以及制度体系等内容很少涉及。
2.《运营管理》课程前缺乏必要的衔接与前置课程。目前的运营管理课程主要涉及生产领域,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却很少涉及生产技术方面的内容。在这方面,工科专业在学习生产运营的基础方面要优于工商管理专业。
3.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对生产经营管理缺乏直观的感受。工商管理专业并没有像工科专业那样有较多的企业生产现场实习的机会,因此对企业的设备、仪器、生产工艺、生产现场、流水线等缺乏直观的感受。
4.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制造业生产管理职位就业相对较少。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虽然就业方向很广,但是真正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管理工作的很少。主要原因是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工业技术基础,因此即便去生产制造业,从事的也是其他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品质管理、日常业务流程管理等。
三、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运营管理》课程的变革思路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主流的《运营管理》教学大纲与内容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作者作为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有大量的企业培训与管理实践经验,在与本科课堂教学实际结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方面对运营管理课程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期取得良好的成效。
1.《运营管理》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首先,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多学科性,学生可以从事企业大多数管理岗位的工作;其次,企业运营管理可以培养学生对企业日常运营模式的熟悉与了解;最后,运营管理课程涉及大量企业管理实用工具、技巧与理念,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很有帮助。endprint
2《运营管理》大纲的框架应侧重于企业的运营管理体系与流程管理。根据工商管理专业适应面较广的特点,运营管理课程所分析研究的企业应不仅限于生产制造行业,包括证券、金融、IT、政府服务机构等均应考虑。因此,课程研究与讲述的内容应具备上述企业的共性,即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体系。
企业的运营分为宏观运营与微观运营。
企业的宏观运营主要涉及运营战略、供应链、企业OEM、产业集群、资本运营等方面内容。在宏观运营方面进行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战略的角度了解企业运营特点。
企业的微观运营主要涉及的是企业事务性运作,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刚毕业主要从事的工作。企业微观运营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日常工作的规范性与程序性,也是各大企业日常运营的工作共性。因此,企业微观运营应作为运营管理大纲的重要方面。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涉及精益生产、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计划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从微观角度对企业运营进行分析,重点在于企业流程的设计与管理3],研究企业流程管理战略、关键流程绩效指标等内容。以流程为主线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对企业运营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清晰的思路。
3.《运营管理》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注重基础管理技能与素质的培养。企业微观运营涉及的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实用管理工具与方法,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管理技能与综合素质有较大帮助,这也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微观运营管理所涉及的管理工具包括:流程图、标准化管理体系、服务蓝图、5S管理、现场与目视管理、看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管理工具需要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进行学习并应用。
四、《运营管理》课程变革思路的难点
运营管理课程进行上述变革,符合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大方向,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在不同类型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因为所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目前企业日常运作管理中的基础管理技能与理念,因此在不同类型的管理岗位也有通用性。但是,课程的变革也有一些难点。
1.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结合紧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因为课程教学内容实战性较强,若学生对企业运营实际不太熟悉,则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案例、实证引导,同时需要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以辅助教学。
2.课程所涉及的管理基础技能与素养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与企业管理实际紧密结合,因此教师的备课、案例的积累都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与时间。同时,运营管理的课时是有限的,需要学生课后学习很多相关知识,对学生的自觉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都是考验。
参考文献:
[1]曹华林,李军峰.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2013[Z].
[2]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美]ravi anupindi.企业流程管理[M].梅绍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