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思维是“普世智慧”

2014-09-11朱丽

中外管理 2014年9期
关键词:跨界思维能力

朱丽

有人可能会怀疑:木匠能当好裁缝吗?

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一直是跨界思维的推崇者。他将跨界思维比喻为“锤子”,而将需要创新的问题看作是“钉子”,“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所有的问题看起来像一个钉子”,形象地诠释出了跨界思维是一种“普世智慧”。

也就是说,如果具有跨界思维,那么木匠一样能当好裁缝!

跨界,首先必须跨越思维观念之“界”。但是,企业有没有洞察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驱动自己思维的转变呢?

应该说,“今天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环境,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背后的驱动要素,很大程度上与跨界的相关度非常大。”张晓峰,这位来自价值中国会的联席会长,向《中外管理》诠释他所理解的跨界:过去传统工业的结构化模式,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乃至大数据技术的冲击下,正在被颠覆,“但是这种颠覆本身带来的是产业之间的融合,以及新兴产业的出现和蓬勃兴起,这些都是跨界的土壤。”

看来,将来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不跨界,就会被别人“跨了界”。

“互联网+”带来的跨界切入点

过去看似不相干、不包容的产业,现在却居然能找到联系在一起的结合点。“但是,市场真正需要的是专业的跨界。”张晓峰说。否则,只是盲目的跨界,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更难以找到让自己脱颖而出的路径。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找到独一无二的切入点。那么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最有价值的跨界切入点在哪里呢?

乔布斯、马斯克之所以在科技产业领域如此炫目,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无论iPhone手机还是特斯拉电动汽车,均是电子产品互联网化的优秀跨界产物。

而更大的趋势是:不仅仅是电子产品互联网化,整个工业、制造业都在走向互联网化。

乐视创始人贾跃亭为此曾说:“传统的电视已经几十年没有改变,无法满足互联网用户的需求,未来传统电视将被智能电视取代。”

互联网电视的机遇,正来源于跨界的融合。跨界对于企业本身,也是一种自我革命。对于传统电视厂商来说,互联网电视的杀入并不可怕,就怕企业明明感受到“狼来了”却依然没有反应。

“站在行业的角度看,当关键性的价值驱动要素已经发生变化的时候,必须在创新领域能够放大自己的能量,而不能停留在过去既有的资源里面去做无谓的挖掘。”张晓峰感慨道。

如今,一系列因跨界而生的新潮模式,被统一冠以“互联网+”。用马化腾的话说,“互联网+”是一个趋势,“加”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加媒体产生网络媒体,加零售产生电子商务,加金融产生互联网金融。之所以“互联网+”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让一切变得更有效率是重要原因。正如张晓峰的观点:“企业创新的方向不一定要完全颠覆某一个行业,但是一定要找到这里面没有被服务好的那一部分是什么。”

找到这个价值驱动要素中的关键点,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的融合,跨界的路径才会明晰。

“系统重组能力”考验跨界的未来

不管是“互联网+”还是异业跨界,其实考验的都是系统重组能力,这是跨界能否成功的关键能力。

与多元化有本质不同,跨界不是领地的跨界或者行业的延伸,而是组织系统的跨界重组。对于跨界的本质认识,不能停留在所谓的物理边界上,而更多的是企业能否整合内外部资源,同时又打破自己的组织边界和系统结构上。“就像碳元素一样,结构一变要么是钻石,要么是石墨,本质上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物质。”张晓峰比喻。

这要求企业的系统重组和系统再生能力足够强大。如果只是为跨界而跨界,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跨入的这片疆域,在你既不熟悉又没有“关键能力”的时候,未必能够玩得转!

而这一点,顺丰的跨界倒是让我们多少心存期待,就顺丰本身所拥有的强势的物流基因及其执行能力来看,发生在顺丰产业链条上的跨界无疑是符合商业逻辑的——其“关键能力”是有支撑点的。

跨界不仅是对外在商业模式的颠覆,而且也是对组织内部系统的颠覆。“即使思维、战略上进行了跨界,如果组织管理各方面没有系统的调整,跨界成功率也不会高。”张晓峰说。

什么样的组织更容易完成系统重组?

张晓峰直言,如果不是一个协同的组织、融合的组织,必然不能达到“动态调适”(即柔性的变化)的效果,那么其创新的动力会受到阻碍。这时候,组织内部一定要动态化、柔性化、协同化,形成灵动可变的柔性组织,才能齐力推动外部的跨界。

“开放度”决定企业命运

未来的商业是“无边界”的世界。

在这个重要前提下,衡量企业跨界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张晓峰看来就是开放性够不够。“假如颠覆性创新,只是在一个封闭的自我系统里进行,那么创新则很难实现。”他说。不能以开放的心态去对自己所做的跨界战略进行深刻的洞察,自然无法去思考和设计新的商业模式。

马云曾经坦率地说过,阿里巴巴不愿去做一个“帝国”,而更希望打造一个生态系统。但是,看看阿里近两年内所做的战略和发展路径,实际上恰恰在做一个自我的封闭系统——不管是“来往”,还是和一些商家切断数据的关联,这些遭人诟病的行为,都在证明一个朴素的真理: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里,你去做一些孤立化的动作,无疑给自己挖了一道与世隔绝的鸿沟。

“未来的跨界,一定要把企业的内部生态圈延伸出去,去和外部的生态系统进行协同、交互,跨界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张晓峰说。

只有开放才能融合,实际上也是跨界思维的核心体现之一。因为在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里,跨界才能找到一些和外界其他要素之间的共通点。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去寻找到跨界合作的规则。

如今的所有企业,不是在跨界,就是在“被跨界”的路上;不是在颠覆别人,就是在被别人颠覆中。在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探索中,“互联网+”、系统重组能力,以及与外在“生态系统”对接的开放程度,将决定着你所在企业的未来!

责任编辑:李靖

猜你喜欢

跨界思维能力
跨界
跨界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