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4-09-11
江西中寰医院,江西 南昌 330038
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
余导
江西中寰医院,江西 南昌 330038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择取40例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以及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临床表现:皮肤瘙痒发生率为67.5%、乏力82.5%。临床体征:脾大发生率为57.5%、黄疸发生率为57.5%。血清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r-谷胺转肽酶(GGT)水平在肝硬化前期、肝硬化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程时间较长,在早期症状主要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一段时间后病变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通过熊去氧胆酸(UDCA)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胆汁淤积指标。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特征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指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胆汁淤积肝病[1],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肝内细小胆管出现肝纤维化、慢性胆汁淤积、汇管区炎症以及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逐渐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衰竭。现择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原发性肝硬化患者,进一步探析其临床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其中包括37例女性患者,3例男性患者。年龄均在31~69岁之间,平均年龄(50.87±8.34)岁。临床表现:乏力、皮肤瘙痒、口干、纳差。临床特征:脾大、黄疸、右上腹压痛、尿黄。其中肝硬化前期24例,肝硬化期者16例。
1.2 方法 对本组40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指标、病理学指标等进行统计,并对比性分析。
1.3 疗效及预后评判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总胆红素(TBIL)、r-谷胺转肽酶(GG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降低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2]。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及体征 临床表现:皮肤瘙痒发生率为67.5%、乏力发生率为82.5%。临床体征:脾大发生率为57.5%、黄疸发生率为57.5%。
2.2 实验室检查 血清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r-谷胺转肽酶(GGT)在不同肝硬化分期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肝硬化期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表
注:与肝硬化前期比较,*P<0.05。
2.3 治疗转归 本组40例患者主要采取退黄疸、降酶以及保肝治疗,药物主要是醋酸泼尼松龙、S腺苷蛋氨酸、茵栀黄、复方甘草酸单胺S、复方甘草酸苷以及熊去氧胆酸等。肝硬化前期、肝硬化期瘙痒、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是50.0%(8/16)、83.33%(20/24)。
3 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般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人群,现在PBC的病因、病理机制还不是非常明确[3]。本组40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口干、纳差、皮肤瘙痒、乏力等;体征表现为脾大、尿黄、黄疸等。绝大部分患者实验室检查GGT、ALP水平显著升高,大多数患者产生胆红素增高,主要是直接胆红素增高。总胆红素含量是预测PBC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总胆红素小于171mmol/L时,病情一般缓慢进展;如果大于171mmol/L,病情一般会急剧恶化。本组40例PBC患者,随着病程时间的推移,ALB、DBIL、TBIL的变化程度不同,肝硬化患者的DBIL、TBIL值大于肝硬化前期患者,ALB小于肝硬化前期,说明病情越严重,胆红素水平越高,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提示胆红素增高说明临床预后不良。通过熊去氧胆酸等药物综合治疗后,肝硬化前期、肝硬化期瘙痒、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是50.0%、83.33%。由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程时间较长,在早期症状主要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一段时间后病变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通过熊去氧胆酸(UDCA)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胆汁淤积指标。
[1]张福奎,贾继东,王宝恩,等.4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J].中华内科杂志,2011,41(3):163-164.
[2]尧颖,杨晋辉,徐智媛,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血清免疫学检测的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16(5):417-419.
[3]仲人前,钱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研究及展望[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2(5):691-694.
余导(1972-)女,江西高安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
R575.2+2
A
1007-8517(2014)16-0095-01
201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