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贴穴辅助治疗高血压病34例临床观察
2014-09-11
云南省普洱市中医医院内一科,云南 普洱 665000
中药贴穴辅助治疗高血压病34例临床观察
卫灿红
云南省普洱市中医医院内一科,云南 普洱 665000
目的观察中药贴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贴穴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3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贴穴辅助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药贴穴;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有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主要特征为动脉压升高,与遗传、工作压力、生活环境等有一定的关联。高血压病若治疗不当可能出现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损伤肝肾等器官,威胁患者性命[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行中药贴穴辅助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8例肝阳上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耳鸣、眩晕、口苦、苔黄等症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在36~78岁之间,平均年龄(60.2±1.4)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在37~77岁之间,平均年龄(59.1±1.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mg)治疗,日20mg,口服,早晚各服用1次,治疗两个星期。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实验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药贴穴治疗。取7g胡椒,7g杏仁,7g糯米,3g栀子,水煎后提取适量用蜂蜜调匀,晨起后贴于双足涌泉穴、双侧三阴交、太冲、内关穴,每日1次,7天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每天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压在140/90mmHg以下为有效)及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治疗结果表示,实验组患者有效32例(94.12%),无效2例(5.88%);对照组患者有效28例(82.35%),无效6例(17.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表1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结论
高血压病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慢性疾病,主要由精神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暴饮暴食、吸烟、喝酒)等引起。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为西药治疗,如硝苯地平缓释片,虽有疗效,但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且长期服药可能产生耐药性,为此常采取联合用药方法。中医认为高血压与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有关,为此高血压治疗以活血、调节阴阳平衡为主[2]。赵丽娜[3]等人认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药贴穴治疗效果更佳,治疗效果为94.3%,比单纯常规西药治疗高11.4%。且中药主要贴在肚脐神厥穴处,主要是因为肚脐是任督脉与十二经脉的相连处,能与各脏腑相通,有较多的神经末梢及神经束,同时它周围皮肤相比较薄,便于药物的穿透,充分发挥中药药性,从而达到补虚泻实、调节脾脏、疏通经络等目的。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行中药贴穴治疗,中药成分主要有栀子、杏仁、胡椒等,其中栀子具有泻火利湿、凉血止血、解毒之功效,杏仁润肺、平喘,可起到改善皮肤微循环及降低胆固醇的效果,胡椒具有止痛、驱寒、消炎、解毒之功效,几种成分均匀混合,将其贴在双足涌泉穴,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4.12%,比对照组高11.77%。此外,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药贴穴具有见效快、安全、操作方便等优点,可作为高血压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
[1] 谭支绍.中医药物贴脐疗法[M].广西:广西科学出版,2010:4.
[2] 冯华杰.中药贴敷辅助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Ⅱ级高血压病[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3] 赵丽娜,行斐,黄斌.中药贴穴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疗效观察与护理[C].2013年河南省骨伤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4.
R244.9
A
1007-8517(2014)16-0059-01
201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