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消渴病1例
2014-09-11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省中医院干部内分泌科,安徽 合肥 230031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渴病1例
贾其军1陈晓雯2*陈琴1张进军2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省中医院干部内分泌科,安徽 合肥 230031
通过分析治疗的一例2型糖尿病的案例,在前期用门冬胰岛素,但血糖控制不佳,后用复方健胰胶囊配合西药能够较好的控制血糖,取得较好的疗效。说明中西医配合治疗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消渴;糖尿病;血糖;中西医;复方健胰胶囊
消渴病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中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病,是一种中医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中医消渴病症状特点及其发展预后与西医糖尿病的认识基本一致。现代社会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己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1]。在日常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单用西医降糖药,往往未必能达到预期降糖效果,而中医中药结合西医降糖药,却常能取得突出的疗效。现将我科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汇报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黄某某,女,80岁,因“发现血糖异常21年”入院。患者于1992年体检发现血糖异常(具体数值不详),当时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10年前因血糖控制不达标而改用胰岛素治疗,目前降糖方案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50R 22u早 18u晚 皮下注射、阿卡波糖 50mg tid(三餐中)”,血糖控制不达标,波动大,有时出现低血糖,有时餐后血糖高达20mmol/L以上,现为求调整血糖,以“2型糖尿病”入住院。查体:神清,精神可,HR:88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Bp:150/98mmHg,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我院辅助检查:FPG:8.21mmol/L,2hPG:15.57mmol/L;糖化血红蛋白A1c 11.2%。2013年12月4日~2013年12月22日期间一直根据血糖监测表调整降糖方案:2013年12月4日:阿卡波糖50mg tid;人胰岛素50R 22u早 18u;12月5日停用50R,改用门冬胰岛素30 早24 晚16 ,阿卡波糖早50mg tid 二甲双胍 早0.5 晚0.25;12月6日停门冬胰岛素30,改用甘精胰岛素早20,瑞格列奈0.5mg tid,阿卡波糖50mg tid;12月10日治疗方案调整为甘精胰岛素早20,瑞格列奈1mg tid,阿卡波糖50mg tid;12月13日调整方案甘精早18,阿卡波糖100mg tid,二甲双胍0.25早中餐前;12月16日治疗方案调整为门冬胰岛素30 早24 中4 晚10,二甲双胍 早0.5 晚0.25,阿卡波糖50mg tid 复方健胰胶囊 tid;),患者2013年12月22日出院,门诊随诊,患者现治疗:门冬胰岛素30 早20 晚10,二甲双胍 早0.5 晚0.25,阿卡波糖50mg tid 复方健胰胶囊 tid,血糖控制达标,空腹:5~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10mmol/L,现患者血糖控制稳定,见表1。
表1 患者血糖监测表
2 小结
2.1 中医消渴病辨证论治 消渴病可因恣食肥甘,嗜食酒醴,使积热于内,燥热内蕴;也有因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气郁化火;亦因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精液亏耗、虚火内炎等。其病因虽有多端,但皆可导致阴虚燥热的病理机制却是一致的[2]。
复方健胰胶囊(黄芪、山药、地黄、麦冬、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等)具有益气养阴,清热泻火的功效。本病案例患者因喜食肥甘厚味,积热于内,燥热内蕴的患者,符合参复方健胰胶囊的治疗症状,故加用后起到明显降糖效果。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合病史及治疗过程:在治疗初期,由于对患者血糖规律把握不足,导致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虽然使用胰岛素的量不断增加,但患者血糖依然改变不大。在使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50R和甘精胰岛素,患者血糖一直不下,即使增加患者胰岛素量和控制血糖药物的用量,但患者的血糖仍未向理想和预计的方向发展,一直到用到门冬胰岛素30联合中药制剂才使得患者血糖控制在达标范围内。观患者治疗的全过程,患者胰岛素的剂型和口服降糖药物更换多次,但是前面几次更换后,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这提醒我们在治疗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高血糖患者时,不能靠不断更换剂型的方式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而应该仔细审视自己的治疗方案,适当加用中药来调理患者自身的内环境——三焦。中医认为三焦交通人体上下内外,为元气运行之通道,能够调节水液代谢,为脏腑功能协调运行的中间环节。在三焦畅通条件下,气化功能才能顺利实现,水液、精微物质化生、输布、渗透、排泄等生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而若三焦失和,则气化功能受阻,人体水液、精微物质转换、运化失常,就会出现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小便增多、形体消瘦等一系列消渴症状。因此,三焦道路不通、气化异常为消渴重要病机[1],中药能够调理人体内环境,从而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
在上述治疗中,患者出现过在治疗前期用门冬胰岛素,但血糖控制不下,然而在治疗后期给予门冬胰岛素30,血糖却控制很理想的情况。同样的胰岛素,甚至早期门冬胰岛素30用量大于后期门冬胰岛素30用量,却取得了不一样的效果,这再次说明胰岛素的效果与其用量多少没有必然关系,这也说明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是显著的,只要把握好患者的证型,辨证论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中西医结合赋予防治糖尿病的新思路 目前,糖尿病由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其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长期以来受到各国糖尿病学者的极大关注和世界各国的重视。既往国内外防治大多以单一西医降糖药为主,但患者血糖控制并不理想。随着中医药日益走向国际化,以及中医中药在防治消渴病中的突出作用,非常有必要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防范治疗,以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寿命。
[1]王芳芳.消渴病古代文献研究及近30年用柴胡类方治疗资料的分析[D].2011:2-12.
[2]赵娴.浅谈历代医家对消渴病机的认识[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5(3):44.
陈晓雯,E-mail:839011717@qq.com。
R255.4
A
1007-8517(2014)11-0159-02
201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