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地方多科性大学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

2014-09-11李子强,李刚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应用型教学改革

李子强,李刚

摘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下,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近几年来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实况为基础,指出统计学专业应当结合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实际,走出一条符合自身情况的特色办学之路,从而促进统计学一级学科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统计学;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40-02

近年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调整中,将应用经济学、数学等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的统计学分支整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统计学一级学科分类,可授予理学或经济学学位[1]。统计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后,全国各大院校对统计学的办学与教学研究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在当前本科教育规模已经完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初建玮[2]总结了西安邮电学院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要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成功尝试;李春艳[3]结合重庆科技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经验,从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课程设置方面,国内外的研究[4-6]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统计学升为一级学科的时间不长,而国内对统计学师资及人才培养均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因此,如何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改进课程设置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便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办学背景为基础,从统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方案、其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等方面,探讨地方多科性大学统计学专业的办学情况,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湖北工业大学是传统的工科院校。经过长达6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2005年,湖北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首次面向全国招生,迄今已经有九年的办学史。统计学专业的开办,是为了满足日益繁荣的市场经济对理科人才的渴求,特别是为了满足对既具有一定的数学理论基础,又能灵活运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当然统计学专业的应运而生,对开拓学校理科办学格局,形成比较全面的多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也功不可没。在开办之初,由于当时统计学专业的在学或毕业学生人数相对不多,市场属于相对稀缺阶段,因此学校对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能培养出在企业、事业单位或教育行政部门从事市场调研、数据处理分析、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的较高层次人才。尽管几经当时各位领导和专家反复论证,数易其稿,这种定位仍然存在模糊不清的硬伤。

首先,统计学专业属于理科范畴,自然逃脱不了理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的作用,基础性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理论性强,实践性相对比较弱。而地方工科大学主要致力于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如何培养应用型统计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湖北工业大学属于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统计学的开办如何与教育部直属等重点大学以及普通地方弱势的本科院校拉开办学层次的距离,形成专业办学的错位竞争,这也是统计学专业的办学载体的档次定位的问题。

最后,统计学专业跟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最终到底应该跟谁联系更紧一点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湖北工业大学顺应时代潮流,英明地做出统计学专业应当服务于工科,突出理科,与经济管理相互融合渗透的办学方针,具备一定理论基础侧重于应用的学科定位,符合学校的办学层次与要求。近年来,学校发挥多科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在与学校经济类学科的交叉融合中,逐渐形成了金融统计、经济统计等热门办学方向,不少学生毕业后就业于银行、证券等金融部门,形成良好的办学声誉;在与机械学院的质量检测与管理类专业的合作中,也发挥了统计推断在自动检测中的理论优势。此外,统计学学科老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特色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的科研项目与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可见,湖北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在服务于本校特色优势学科的过程中,也通过其他学科的平台优势,顺利借力完成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目前统计学专业正在朝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目标前进。

二、课程设置方案

统计学专业在开办之初,积极借鉴和学习了武汉地区老牌财经类院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相关课程设置方案,也参考了重点理工类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新办的统计学专业起步阶段的课程设置方案。同时,由于统计学的申报学院是以数理基础擅长的理学院,因此,在办学之初,受制于师资力量、办学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当时前几届的学生学习了较多的数学基础课程,比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抽象代数、运筹学等,旨在让学生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突出理科特色。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大胆开设了统计软件分析、可视化编程、C++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专业课程;在高年级阶段,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风险管理、管理学等经管类模块课程,而形成了“数学+计算机+经济”模块形式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在后来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发现学生考研时都呈现朝经济学类一边倒的趋势,而且高质量就业人群也集中于银行、证券等金融企业或工商、地税等部门,同时,前几年风生水起的信息技术类行业逐渐出现疲软的势头。为了顺应时势,突出应用理念,理学院及时调整了统计学专业中数学、计算机、经济类课程的构成比例,压缩了一些理论性过强的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抽象代数、微分几何等数学专业课程;压缩了部分计算机的课程;增强并优化了经济、金融类的课程,并且增加了相关课程实验实训的课时比例。同时,让部分专业核心课程重心前移,使得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就可以相对完整地接触到统计学的核心类课程,为后面多元化的学科方向分流与就业赢得了可贵的机遇与时间。

三、其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统计学专业开办九年来,一直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支持,目前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统计实验室、资料室、实验实训中心等。统计学专业试行专业负责人制度,同时,每一班级均会安排负责又具有爱心的导师对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全程进行指导。统计学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经常邀请统计界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职业生涯指导,促进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与学术能力的稳步提升。

每一门课程也会有相对固定的专业教师担任,并定期举行师生交流会,及时发现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这种积极畅通的师生沟通机制进一步疏通了师生间交流的障碍,让教学相长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教学改革之花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从目前统计学专业的已经毕业的学生去向来看,考研率、就业率以及就业的质量均取得相对满意的结果。在统计学专业近九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培养了两名教授、三名博士(外加引进了一名博士),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专业影响力也逐步提升。

四、结论

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的办学实践为例,介绍了统计学专业在开办过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方案,以及其他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措施,旨在指出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背景下,地方多科性大学应当积极地从自身条件出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搭建数学、计算机、经济等学科课程构成为基本元素,以实用统计方法和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模式主导下的课程框架体系,积极探索多层次化教学改革实践方案,促进统计学一级学科的发展壮大,为构建和谐的大学育人环境做出贡献。

致谢:感谢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的教研课题的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袁卫.机遇与挑战——写在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际[J].统计研究,2011,28(11):3-10.

[2]初建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12(3):130-133.

[3]李春艳.普通工科院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8):37-38.

[4]王炯琦.吴翊.周海银.美国一流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3):61-64.

[5]王金华.吕效国.统计学专业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5):46-48.

[6]周涌.对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再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32(12):70-71.

基金项目:湖北工业大学教研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综合研究。

作者简介:李子强(1960-),男,湖北武穴人,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与统计学;李刚(1980-),男,湖北枝江人,博士研究生毕业,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数学与统计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李刚。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应用型教学改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