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互学时听课到底听什么
2014-09-11李彦兵
李彦兵
教师互学时听课到底听什么
李彦兵
河北省安平县大子文乡明德小学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为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围绕新课程要求,应注重听课关注点的多元化,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笔者现就听课关注点的多元化,探析几点看法。
一、关注听课前的准备
“听课”是一种教育管理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听课者与任课教师来共同完成的教学研究活动,寻求教学最佳途径,来提高和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为此,要求听评课者,首先,具有一定的新课程等方面的理念,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把握教育发展动态,了解目前教育教学发展信息,以及改革最新动态等。其次,听评者应了解上课教师,知其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优缺点,有何教学特色,有哪些教学专长等,这样,我们在听课过程中,能就讲课教师的风格特色、专长、教学方式,加以研究、指导、完善,避免了以听课者的观点来左右讲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应就课而论,因人而论,因实际而评,帮助教师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或手段,第三,评价者应了解相关教材内容,知其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根据教师的处理教材来加以评价教师的课,看是否熟悉教材,新旧知识处理的如何,是否对教材深入浅出,看教师是否居高临下,同时还应了解该内容的课标要求,可以利用哪些实有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实验教具等。第四,要求评价者要有公正、客观的评价态度,应就课而评,不能带有个人偏见,指导与研讨相结合,以学习的心态,促进教师与听课者的共同提高。
二、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
我们所关注的教师活动,实际上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反映教师在备课上,资料的采集上,信息的处理上,以及三维目标的体现上等等方面,来有效地评价教师,不再是“要一涌水,与一碗水”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或挖掘源源不断的“水”。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目标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因此,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能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看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教育评价中有如此的叙述,我是认可的,即: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设计应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五为主”,实现“五要度”。“五为主”是指以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源,以练习为主线。“五要度”是指复习要高效度,导入新课要强力度,传授知识要参与度,巩固练习要多角度,课堂总结要高浓度。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五为主”,实现了“五要度”,实际上就是注重了教学活动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培养能力为主线的能动过程。把“五为主”和“五要度”做为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思考原则,坚持这一原则会使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合理科学。当然关注此要点,也可以看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基本功,以及课堂教与学的统一,进而来衡量一堂课是否真正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这一标准。
三、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1)学生的情绪状态。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2)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有些课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活动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人云亦云,缺少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能否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关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在听课过程中,不能单一地只关注教师活动或学生活动的某一方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应关注教与学两者的互动程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与学生相互间互动的如何是学习成败,乃至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关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互动。
在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是否对所有学生一律平等,是否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观点,所以,在听课中应有意识地把握教学对象的差异性,要因材施教,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难发现这一问题。在互动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教师在上课中教什么内容,为什么教,以及怎样教这一全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的性,方向性,以及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乃至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等充分表现。同时在互动中我们还能发现,教师有组织管理学生的责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习目标,采取达成方式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手法,因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互动过程中,看是否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是认知的主体,当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能够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或进行适合自己的水平练习时,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