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气质

2014-09-10唐双宁

人民周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风雅求真气质

唐双宁

气质,语出宋张载《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内在修养的外在行为总和,一般是指人的个性特点、风格气度。人的气质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率真与理智的统一。

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以及诗人和书法家,毛泽东的天资,特别是他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磨练,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形成的自己特有的气质,对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特殊作用,也影响和感染了几代中国人:

一、英雄气质。毛泽东的英雄气质可以说是他特征最为鲜明的气质。还在毛泽东十三岁就读东山学堂时,一首“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就呈现出一种少年“霸气”。1947年6月他转战城南庄,国民党飞机投下炸弹,在尚未爆炸,一些人连拖带拽拉他进防空洞时,他偏要指着丝丝冒烟的炸弹说“还可以打两把菜刀嘛”。这就是浑身充溢着英雄气质的毛泽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毛泽东的英雄气质,坚定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信心,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柱石。今天,毛泽东的这种英雄气质,是中国人民最需要的气质。

二、天下气质。天下气质就是胸怀天下,忧乐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还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就发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的呼声。此后,从上海建党到安源罢工,从农运讲习所到挥师井冈山,从反围剿到长征,从抗战胜利到解放全中国,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切的一切,原动力都是毛泽东的“天下气质”。

三、求真气质。“求真”就是追求事物的本源,就是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更是源于社会责任的一种自我加压。求真气质是毛泽东从小养成并在求学和以后的革命实践中日益鲜明的气质。“求真气质”贯穿了毛泽东的一生,甚至包括他后来的失误。失误,也是他在“求真”,也是他“求真”的代价。

四、善事气质。善事包括善学、善思、善谋、善断、善处(处理实际问题)等多个方面。善学,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从政治、历史、文学,到哲学、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他从《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启发出军事斗争的灵感,从《资治通鉴》中学习到治国的经验,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学习到立场、观点、方法。善思,他思维开阔,大到政治上把地球“裁为三截”,小到从科学上认定“基本粒子”还可再分。1977年,在夏威夷召开的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美国著名微粒子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提议,把科学家新发现的构成“夸克”和“层子”的更基本的粒子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纪念毛泽东。这一提议被大会通过。在国际科学界,有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科学概念的,也有用发现者的名字命名新的科学发现的,但几乎没有用政治家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是一个例外,这也不能不说是世界对毛泽东“善思”的“认可”……

“五善”兼具,使得毛泽东成为全党公认的领袖。这不是偶然,而是全党在革命斗争选择中的一种“必然”。

五、自信气质。自信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一种坚定的自我价值体现,一种积极的意识表达。毛泽东自信气质贯穿一生。他曾多次引用少年时期的诗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用以倾述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的自信。

毛泽东的自信气质表现在革命实践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上,他坚信“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生活上,他畅游长江吟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他的那句“当着天空中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

六、率性气质。“率性”是一种“真性情”,是一种自我情感的天然流露。毛泽东是一个本真的人,处处表现出敢爱、敢恨、敢为、毫不做作的率性。毛泽东访苏,因为同斯大林意见不和,几天不得见面,毛泽东就冲着苏方大喊:“我一天就是三件大事‘吃饭、睡觉、拉屎’”,发泄自己的不满。毛泽东喜欢游泳。赫鲁晓夫来访,本来是一场十分正规的外事活动,需要西装革履,正襟危坐,毛泽东却拉着赫鲁晓夫套上救生圈去游泳池里“会谈”。

毛泽东的率性气质更多地反映在生活上。1958年毛泽东在上海看《白蛇传》看得入迷,完全进入其中。据警卫回忆,毛泽东看到法海阻挠白娘子、许仙成婚时,在剧场当场站起来指责。当时由于他肚子大,看演出时松开了皮带,以至于裤子掉了下来,害得警卫员急忙帮他提裤子。演出结束同演员握手时,毛泽东用两只手同“青蛇”握手,用一只手同“许仙”和“白蛇”握手,却没有理睬“法海”。

七、幽默气质。幽默是一种蕴含着“哲学思考”的乐观人生态度,是严肃话题的诙谐轻松表达。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重庆各界邀请毛泽东演讲,突然有人提出“假如此次和谈失败,国共再度开战,毛先生有无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机智巧妙地回答:“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蒋先生的‘蒋’字,乃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了一棵草,他不过是一位草头将军而已。我这个‘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反手即反掌。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数中国民众意愿和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此言一出,掌声雷动。

八、倔强气质。倔强就是性格的刚强不屈。它展示的是一种执著,一种坚韧,一种毅力。在革命事业上,毛泽东一生克服了许多困难,从参加建党,到秋收起义、到井冈山、到长征、到陕北直至“北京赶考”夺取全国胜利,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危险,但他始终矢志不渝,从来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毛泽东革命斗争中如此,生活上也是如此。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毛泽东从小就喜欢和人拧着做、对着干,并且越摧越坚,越压越硬。13岁时,因为同父亲发生争执,父亲要求他下跪,他就威胁要跳池塘,最终以“一膝下跪”达成妥协。毛泽喜欢挑战别人没有做或者不敢做的事情,他不听劝阻游长江、游湘江、游珠江,他还要游黄河,还要从头至尾考查黄河,甚至还要到密西西比河游泳。这些都反映了他敢于挑战一切的刚强和刚强中透出的倔强。

九、风雅气质。毛泽东一生饱读,成就了他的风雅。毛泽东手不释卷、信口拈来,他的风雅不是矫揉造作,不是附庸风雅,而是真本性、纯天然的风雅,是大气度、雄万端的风雅。毛泽东一生创作诗词百余首,既有“我失娇杨君失柳”的柔肠,又有“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既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浪漫,又有“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慨叹。每一段柔肠、每一段豪情、每一段浪漫、每一段慨叹,无不透着他的风雅。

据回忆,毛泽东早年在湖南安化拜访一位老先生时,老先生写了一副上联摆在桌上:“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毛泽东随即写出下联:“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其语中的内涵让老先生顿然亲近有加。

十、平民气质。毛泽东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一生保持平民本色。毛泽东的平民气质首先表现为他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还在毛泽东幼年的时候,他就同情弱者,乐于助人。一次毛泽东的父亲买猪,付了定金,等毛泽东去赶猪的时候,猪价上涨,毛泽东感到心里不安,自作主张退还了定金,觉得不应“赚心灵不安的钱”。

毛泽东的平民气质表现在生活上,他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感戒备森严、警卫重重,把自己和群众隔离;他更反对走形式,讲排场,比如众所周知的他最爱吃的就是“红烧肉”,最爱穿的就是“布鞋便装”。他生活上不讲究,衣服破了可以补一补再穿,走路累了可以捡一根树枝当拐杖。到莫斯科访问,他要苏方专门打掉坐便,换上蹲便。毛泽东的平民气质决定了他宁可要“舒服”,也不要“高贵”。毛泽东平民气质的本质是他始终把自己置身于人民之中,和广大劳动者打成一片。

毛泽东特有的气质同他的革命理想、革命理论、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使其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可否认,毛泽东后来的失误,除了其它原因以外,同他的个人气质也有一定关系,但孰重孰轻,毋庸置疑。如果不怀有偏见,都应当承认毛泽东的气质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特殊法宝”。

(作者为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风雅求真气质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张锦绣
赴一场风雅,赏诗词中的琴棋书画
颂风雅征稿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着风雅汉服,做谦谦君子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