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海书讯
2014-09-10詹湛
詹湛
《琴人:约翰·奥格东的一生》
(Piano Man: Life of John Ogdon)
作者:查尔斯·布克拉克(Charles Beauclerk)英国Simon & Schuster出版社,2014年出版
钢琴家传奇人物约翰·奥格东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二十五年了。而他神秘的一生,在这本2014年的新书中得以全部展露。作者布克拉克是奥格东家庭的好友,所以对奥格东有着相当的发言权。本书以忠实客观的笔触描述了奥格东惊人的钢琴技巧、1962年赢得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的经历以及与那些英国当代作曲家如伯特威斯尔(Harrison Birtwistle)的友谊。书中提到的一个例子颇能说明奥格东的神奇——朋友不知从哪家旧书店搞来了英国作曲家索拉伯吉(Kaikhosru Sorabji)作品中的庞然巨兽:四个小时的《钢琴弹奏艺术》(Clavicembalisticum)。奥格东二话不说,立即将这高难度曲子视奏了出来。
然而,奥格东的生命尾端是充满悲剧性的,因精神疾病而服用大量药物让他早早辞世。尽管如此,传记的笔调并不压抑,有趣的事例比比皆是,比如奥格东一次演奏贝多芬《皇帝协奏曲》时,在等待乐队长长的呈示部时,他竟然睡着了,最后不得不被旁人戳醒,才得以准时进入。奥格东天马行空般的演奏风格感染了无数爱乐者们和年轻钢琴家,仿佛赋予作品一种“为二十世纪所写”的奥格东式错觉。
《巴赫长笛帕蒂塔的独奏吉他改编版》
(Partita for Flute by J.S. Bach: Transcribed for Solo Classic Guitar)
乐曲改编者:丹尼斯·阿扎巴吉克(Denis Azabagic)
Mel Bay出版社,2001年出版
在我们愈加重视巴赫的小提琴、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同时,也许就愈容易忽视他的《A小调无伴奏长笛帕蒂塔》(BWV 1013)。其实,巴赫的这首长笛帕蒂塔和泰勒曼的十二首无伴奏长笛幻想曲一起,被誉为早期长笛曲目库中必不可少的经典。关于巴赫创作这首长笛帕蒂塔的背景,我们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巴赫当时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创作先例,而且没有史料表明巴赫会演奏长笛。我们推测帕蒂塔中严谨连贯的手指运用以及多变清晰的吐音,很可能受到德累斯顿著名长笛演奏家布法尔丁的影响。出于让这首帕蒂塔普及度更高的考虑,Mel Bay出版社将其移植到了吉他上。但是吉他和长笛毕竟有着很大的不同,荷兰吉他演奏家乌尔霍斯特(Enno Voorhorst)就有过一个较有说服力的录音版本,记得他的叙述是,从长笛到吉他,看似简单,但由于需要加上很多隐含的和声与旋律,反而对吉他演奏者手指的精确把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见,要想把这本乐谱啃下来,练习者应该起码具备中级以上的长笛水平,好在在几处较难的地方,乐谱都提供了释疑。
《法雅:他的生活和音乐》
(Manuel de Falla: His Life and Music)
作者:南希·李·哈尔普(Nancy Lee Harper)Scarecrow Press出版社,2005年出版
作曲家法雅1876年11月23日生于加第斯,被认为是近代西班牙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以《三角帽》和《西班牙庭园之夜》最为出名。作者哈尔普试着带我们完成一次深度的作曲家生命探索。这本书基于的资料大多来自法雅的私人图书馆,其中包括随笔、便笺,也从位于西班牙格拉纳达的法雅文献馆借用了超过两万封的信件资料,可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本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勾勒了法雅的生平,包括澄清了许多含糊不清的猜疑和往事;第二部分聚焦于法雅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与同时代欧洲作曲家的关联,这一部分也是最费功力的,三位法雅研究学者扬波(Louis Jambou)、克里斯朵夫蒂斯(Michael Christofordis)和科林斯( Chris Collins)都加入了讨论,除了以编年体式样的大量照片为佐证之外,还提供了对西班牙文化大环境的解读;第三部分则向读者推荐了可以查到进一步信息的资料源以及学界法雅研究的近况。如果你想了解为什么“在二十世纪的重要作曲家中,几乎没有一位作曲家像法雅一样,创作了如此之少的作品,却都保持了如此之高的水准”,本书自然是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