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序曲》
2014-09-10徐杨烽
徐杨烽
他是米歇尔·海顿的弟子,伟大的莫扎特是他的堂姐夫;他就是被称为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先行者的作曲家——卡尔·玛利亚·冯·韦伯。韦伯从小过人的天赋让其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仿佛能成为“莫扎特第二”。韦伯的音乐启蒙源于他的家庭,他从小跟随父亲巡回演出,接触到了许多风格迥异的民间音乐,同时也积累到了许多难能可贵的音乐素材。韦伯从小受巡回演出的影响,受贝多芬等人以及大时代背景的影响,我们从中不难推断出韦伯日后的创作方向。不到二十岁的韦伯定居维也纳之后,相继在德国、捷克、英国等地担任指挥,创作出不少经久传世的歌剧名作,渐而声名鹊起。韦伯也是在音乐会中最早使用指挥棒的指挥之一。
本期附的唱片,全是韦伯精彩纷呈的管弦乐作品,充分展示出韦伯在浪漫主义歌剧及戏剧配乐方面的造诣。除了《魔弹射手》《奥伯龙》《欧丽安特》这些耳熟能详的歌剧序曲外,还囊括了如《阿布·哈桑》《普莱奇奥萨》以及戏剧配乐《图兰朵》的精彩选段。
《欧丽安特》序曲比起如《奥伯龙》这样出名的作品,稍显低调。作品少了几分优美的旋律,却多了几分古典时期的风格之美。乐曲的一开头似乎也预示着后来的瓦格纳等风格,一听便知这剧目选材的宏大气魄。歌剧《彼得·施摩尔和他的邻居们》的原剧本现已遗失,此剧描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一对恋人由分至合的故事,结局符合大众的口味,皆大欢喜。曲目开头几个小节还是比较温馨怡人,但随着节奏的变化发展,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绪,在经过一系列富有对比性的的音乐语言发展之后,全曲进入了节奏欢快的尾声。这种起承转合或许正是戏剧配乐的魅力所在。《幽灵主宰》序曲亦是一部灵动的作品,这部创作于韦伯中期的作品或许正如剧名“幽灵主宰”般,充满了梦幻色彩,看来作曲家确实偏爱魔幻类的题材。作品伊始强烈的节奏感充斥着紧张的气氛,瞬间开启了精灵们那神奇世界的序幕。
戏剧配乐《图兰朵》虽然不及后来普契尼的歌剧有名,但对于中国听众来说,仍然是很好的“尝鲜”体验。乐曲一开始的旋律虽有些许中国音乐的节奏感,故意选用短笛来模仿中国笛的音色,但一听便知这是外国人印象里的中国风,就像黄皮肤、两撇胡须外加一条辫子的形象一样深刻。韦伯的后辈欣德米特也曾根据这一旋律写过著名的管弦乐变奏曲。戏剧配乐《普莱奇奥萨》在当时便获得了成功,这部描述了一位贵族男士为了和一位吉普赛姑娘相恋不惜抛弃家庭、打破世俗枷锁的剧目,富有吉普赛以及西班牙的音乐元素,和弦调性以及节奏都有着深刻的西班牙烙印。《西尔瓦娜》的剧情和前一部作品类似,韦伯再次展现了其细腻的管弦乐写作能力,在优美的旋律、灵活的节奏以及戏剧冲突上取得了平衡。歌剧《阿布·哈桑》的故事来源于《一千零一夜》,这是一部短小精湛的作品:钹声和三角铁声贯穿全曲,快速的节奏牵引着灵动的旋律上下起舞。这样的音乐语言显然是受到了韦伯的堂姐夫莫扎特《后宫诱逃》的影响。《欢庆序曲》创作于1818年,用于纪念君王登基五十周年。那个时候,拿破仑滑铁卢惨败的事件在欧洲人的记忆中根深蒂固,而全曲在结尾处引用了英国国歌着实让人惊喜,看来此作也属于当时“流行”创作之一。贝多芬的《威灵顿的胜利》也是一例。
专辑当然少不了《魔弹射手》和《奥伯龙》这两首最常演出的韦伯序曲。指挥和乐团在这里呈现出不俗的默契,让耳熟能详之作再次焕发生机。1826年,韦伯正是在英国指挥《奥伯龙》时,积劳成疾而去世,终年四十岁。从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为何瓦格纳称韦伯为浪漫主义第一人,听着《奥伯龙》结尾那让人兴奋愉悦的旋律,我们不禁为作曲家的英年早逝而感到痛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