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趣”

2014-09-10

中国国家旅游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兴味效法生意人

在闲谈中,我们偶尔会不直接回答对方,而是“呵呵”两声敷衍过去。较正式的商务洽谈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A方突然端出一项提议,B方不愿考虑这样节外生枝的灵感,就会口气平淡地说:“That sounds interesting.”这是生意人之间的客套。所谓“interesting”,可不是真的“有趣”,而是指A的提议有点离谱,脱出了正常业务的思考轨道。字面虽叫做 “interesting”,其实B想表达的意思却是“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如果我们采取“人生如旅途”的比喻,刻板的生意人其实是把行进路线分成了“正途”和“岔路”两种。为了实现高效率,他们只选择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逸出主题的奇思怪想就必须被客气地压抑下去。“有趣”在这里意味着不紧迫、不当真,当然难入忙人们的法眼。

不过我们也知道,虽然不同于商场逐利的生意经,“趣”却自有一种特别的紧迫性。古汉语里“趣”通“促”,首先是指趋向和去路。佛家说,行善者会在轮回中进入善趣,作恶者则堕入恶趣;按这样讲,今人等闲视之的“趣”倒曾是古人的重大关切。本期杂志的专题策划《旅行进化论》呈现的就是三条不同的人生路径;我们的三位主人公在各自的旅程中受到了独有的促动和驱策,由此登堂入室,不断进境,成就了令人艳羡的技艺。

进而言之,“趣”又特指人在品味方面的偏好。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与交”,就连顶极端的赚钱机器或杀人魔王也都有主业之外的兴趣偏嗜。这里趣味呈现出它最根本的迫切性:正是这一点儿兴味,才让我们觉得生活确实值得一过。人之所以为人,也恰是因为在基本生理需求的正途之外,我们会发展出品茶、弈棋、赋诗、做白日梦等始料未及的新路径。如果一个人完全缺乏这种兴味和闪光点,我们就说他“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总之是失去了做人的一项主要资质。

所以,趣味其实是人借以逃离无思想、无意义状态的动力机制。当然,趣味也分善恶真伪;我们识人、择友,往往首先要评判其趣味优劣,而旅行则特别能显露出此中的实质。套用一个现成说法:“告诉我你怎样旅行,我就能说出你有怎样的品味、是怎样的人。”

比如,不少旅行者偏爱攀比和炫示,要么是总想着“别人拍过的风景、尝过的美食、买过的东西,我也都要得到”,要么则是说“我只愿去别人没到过的地方,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攀比者以效法他人为有趣,炫示独特者以被人效法为有趣,而说到底,两方都是“以他人之趣为趣”的伪趣味。

再比如,我们读网上、书本上的各类游记,经常会发现作者会用“不可思议”、“无法言喻”、“无以伦比”等说法形容旅程中的巅峰时刻:游历者享受了一次日出、一道美餐、一次顶级表演,心中洋溢着空前的陶醉和感动——但由于措辞的贫乏,读者丝毫不能获知这种至高体验的实质,也没法真正受其感染。不客气地说,这种纯粹个人化的陶醉,最多也只能算是瘾或癖的征候,而与良好趣味有天壤之别。我们说一个人、一件事有趣,恰恰是因为其中包含着将不可表达者变得可表达、不可见者转为可见的力量;而充斥在游记中的那些“无以言表”的陶醉,则只是些经过伪装的苍白和无思想状态——那正是我们力求借助“趣”摆脱的糟糕境地。

从根本上讲,“趣”的力量来源于其专注和有限性,它不面面俱到、不瞻前顾后;它的效应要以强度单位衡量。旅途苦短,只有深谙趣味者才能在有限的时间与资源条件下,创造出裹挟一切、感染众人的境界。其中打动我们的是智力上的敏锐、精神上的进取和意志上的坚韧持久;这些也正是成全一次绝妙旅程的罕有美德。

猜你喜欢

兴味效法生意人
发挥等效法在单摆运动周期问题中的大作用
褪去浮华,扎根生活
如何富有“兴味”地进行古诗教学
关于触感教育的几点感悟
等效法之等效电源法求最大功率
等效法之等效电源法求最大功率
运用等效法解题的几个注意点
论苏轼的丑石观与审美兴味
A CheCk of 500,000 dollArs
等效法在带电粒子运动问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