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知死,焉知生?

2014-09-10石破

南风窗 2014年5期
关键词:长明灯顶峰虚度

石破

最近,一位朋友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写道:“某大姐打来电话。她刚参加了大学同学毕业18周年聚会回来,声音无比沉痛:‘才18年不见,我以为我当年暗恋的少年,应该还是玉树临风,溫润如玉,没想到哇没想到,他竟然头发秃了、肚子大了……’”

春节回老家拜年,发现有的老辈人已经不在了,或已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而同辈人竟然也有几位“英年早逝”的,不由地顿起凋零之感,体味到生命的悲凉。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人类痛苦的根源,正是无处不在的死亡恐惧。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兔死狐悲”,意思是:从死去的兔子身上,狐狸也看到了自己的死亡,因此而哀伤。

从出生开始,死亡的阴影就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光亮。4000年前,古巴比伦英雄吉尔伽美什遭遇了挚友印齐杜之死,他感叹道:“你变得暗淡,不闻我的呼唤!当我死时,岂不也像你一般?我心悲伤,惧怕死亡。”

“人死如灯灭”。古人曾发明了一种叫“长明灯”的东西。但“长明灯”也会灭的。世上没有不灭的灯。当你年轻的时候,眼里是满世界的“花市灯如昼”,但当你年事渐长,老病相随,则不免会有“油尽灯枯,生命逐渐暗淡”之感。

人们怕死,一怕“我还没有好好活过呢”!二怕“死了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三怕“我死了,他们(我的孩子、亲友等)怎么办”?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说:人生不能虚度!但我们常常慨叹已经过去的人生基本上属于虚度。唯一能够自我安慰的是:我们还有时间,还有未来!不管现在如何艰难,“未来”永远会更好!

但对未来的期许又与“死亡焦虑”联系在一起,使得我们对“时光飞逝”的紧迫感不断增强:“我都快30岁了”!“我都快40岁了”!“我都快50岁了”!……难道人生中最好的岁月就要这样过去了吗?难道我们就要与死亡劈面相逢了吗?

“死亡焦虑”的强烈显现与“中年危机”密不可分。中年人到了生命的顶峰,也到了职业的顶峰,此后人生该走下坡路了,你再也无法装作对死亡“视而不见”了。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从生理上讲,人到了50岁左右,就是开始有了各种慢性病的时候。年轻时你的生命力旺盛,即使有病也能很快痊愈,而人到中年后,你的身体就像一辆跑了几十年的老车,要不断地维修、更换零件,直至彻底“趴窝”。

这个时候,你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人的生命有限,“天命不可违”。

人生不但苦短,也苦“无常”。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把死亡定义为“未来的可能性不再有可能”。那么,当你一步一步地衰老,是否也意味着“实现未来可能性的可能越来越小了”?

为了逃避“死亡焦虑”,人们把自己的全部人生用于追求名、利、地位和性爱等等,但你还是逃脱不了那无处不在的被“死亡焦虑”所困的感觉。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焦虑则无人生。美国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医生在《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一书中写道:“请记住以下这句要点:直面死亡会引发焦虑,却也有可能极大地丰富你的整个人生!”

只有深刻了解自身生命的有限性,你才能更加热爱生命,并充满激情地珍惜它;你才能紧紧抓住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放弃那些其实并不重要的。

即使面临着“人终有一死”的无法抗拒的限制,你依然可以选择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个限制,不断地充实你自己,不断实现你的潜能,充分地、完全地活下去。

你依然可以在未来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你所热爱的美丽人生。

猜你喜欢

长明灯顶峰虚度
古墓里的长明灯为何千年不灭
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不应虚度
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不应虚度
江善明
不虚度任何一场危机
王秋杨 路在顶峰
王冕长明灯下苦读
屹立于顶峰的4K HDR家用投影王者Sony(索尼)VPL-VW5000ES
为虚度的时光(组诗)
墓中长明灯不熄是古代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