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静脉通道对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2014-09-10钟添荣郑焕君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广州511400
钟添荣,郑焕君,邓 炜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患病率逐年增长[1],随着64排或更高级螺旋CT的普及,CT冠脉造影已经成为目前诊断冠心病发展最快的检查方法之一。由于影响CT冠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较多,如何减少不利因素,提高造影成功率,目前仍在探讨中[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不同静脉通道的CT冠脉成像质量,探讨不同情况下最佳个性化静脉通道方案,以提高成像质量及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穿刺。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入选条件:自2009年6月~2012年11月间来我院行冠脉CT造影,并在1周内做过心脏彩超的患者。排除条件:过于肥胖(体重80 kg及以上)、有弥漫性钙化斑、冠状动脉主支有重度狭窄或闭塞、服用贝他洛克后平静时仍心率过快(大于70次/min)、心律失常等客观影响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
1.2 检查方法:使用东芝64排螺旋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135 kV,管电流350~400 mAs,球管旋转速度 0.4 s/圈,层厚0.5 mm,层间距0.3 mm,层厚螺距14.4,扫描时间10~13 s。扫描方法:预扫描确定扫描范围,预设升主动脉根部为感兴趣区,使用高压双筒注射器,留置针头为20~22号针头,造影剂为碘帕醇(370 mg碘/100 ml)70~90 ml,注射速率5 ml/s,注射完后加注40 ml NaCl溶液,注射9 s后追踪感兴趣区CT值,阈值为130 HU,触发后提醒患者吸气后屏气扫描。扫描结束后,容积数据传入startview2工作站做后处理。
1.3 图像评价标准:Ⅰ级:图像质量优,图像清晰,冠脉主干和分支均显示完整,没有横断伪影及双边影,完全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Ⅱ级:图像质量良,图像清晰,冠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完整,有少许轻度横断伪影,无双边影,能够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Ⅲ级:图像质量一般,图像较清晰,冠脉主干及分支部分显示不完整,有较明显横断伪影,基本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Ⅳ级:图像质量不佳,显示不清,冠脉主干及分支显示不完整,有多处明显横断伪影,且血管移位、分离,不能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符合条件病例共571例。其中左心功能正常者(LEEF>50%)420例,男253例,女167例,年龄45~75岁。左心功能不全(LEEF<50%)者151例,男88例,女63例,结果见表1~4。
2.1 左心功能正常者组:见表1~2。
表1 不同静脉通道间冠脉质量差异(例)
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左、右上臂浅静脉通道对成像质量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左、右手背静脉通道成像质量与右上臂浅静脉通道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表2 Ⅲ、Ⅳ级图像主要影响因素。
其中小部分患者受多种不良因素影响,其中以双手背静脉通道患者多见。
2.2 左心功能不良组:见表3~4。
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右上臂浅静脉通道成像质量与左上臂浅静脉通道、左、右手背静脉通道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表3 不同静脉通道间冠脉质量差异(例)
表4 Ⅲ、Ⅳ级图像主要影响因素
较多患者受多种不良因素影响,以双手背静脉通道患者多见。
3 讨论
冠状动脉CT造影成像质量影响因素较多,良好的护理[3]和准确的技术参数选择是造影成功的重要保证。多数通过右上臂浅静脉留置针头注射造影剂,但住院患者往往自带留置针头前来检查,且位置不定,位于左上臂静脉或双侧手背静脉者不在少数。为减少患者痛苦,工作中往往使用这些原有的静脉通路,但本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重新静脉穿刺应是更好的选择。
通常来说,左、右上肢静脉通道至冠状动脉的路径均是由手背静脉网→上臂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正中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其中左头臂静脉较右头臂静脉长约 50 mm[4]。
本研究发现,左、右前臂浅静脉通道的选择,视左心功能不同而对冠脉CT成像质量有不同影响。在左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虽然左上臂浅静脉通道血液循环路径相对较长,但在血流速度正常时,对团注造影剂柱的扩散和循环时间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在这些患者中,可视其方便或意愿选择左侧或右侧上臂浅静脉通道。
而在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左上臂浅静脉成像质量较对侧稍差,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是由于这部分患者血流速度缓慢,血液循环时间延长[6],左头臂静脉粗大而较长,同时汇合处静脉角亦较对侧为大[4],易形成湍流,使团注的造影剂柱扩散明显,而不同程度的肺淤血使这种扩散更加显著。从图像上看,造成图像质量不佳的主要因素为冠状动脉内造影剂浓度低,密度浅淡,对比度不足以致血管壁边缘粗糙,较纤细的主干远端及分支显示欠清。实际上,这些不良的图像改变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不同程度的普遍存在,但通过左上臂浅静脉通道注射造影剂的患者更加明显。因此,在这类患者中,应以右上臂浅静脉作为首选,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以保证成像质量。
与上臂浅静脉通道不同,无论左心功能是否正常,双侧手背静脉通道的CT冠脉造影成像质量均较右前臂浅静脉通道为差。分析图像,主要影响因素为呼吸控制不良、心率较快或波动较大,考虑是由于手背浅静脉较纤细,而CT冠脉造影使用流速为5 ml/S,远较其他CT血管造影(多为3~4 ml/s)为快[6],同时造影剂也较黏稠,局部不适感明显,易造成患者情绪紧张、应激反应较强所致,检查完成后患者反馈信息也证实了这一点。而手背静脉的循环路径更长,对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影响更为明显。因此,CT冠脉造影时应尽量避免选择手背静脉通道,尤其是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左手背静脉通道时成像质量通常都不佳,明显影响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不同的静脉通道,主要影响患者的循环路径和生理反应,在不同的情况下对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有不同的影响。视病情而个性化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对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重复穿刺,减轻患者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赵 冬,吴兆苏,王 薇,等.北京地区1984~1997年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变化趋势(中国MONICA方案的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14.
[2] 綦维维,武 靖,杜湘珂,等.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查质量控制和扫描参数优化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2):1322.
[3] 陈华琴.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护理配合[J].吉林医学,2012,33(31):1322.
[4] 王震寰,陈传好,秦登友锁骨下静脉穿刺心脏介入通路的解剖学基础[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25(2):79.
[5] 刘志敏,高剑波,刘 杰,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注射后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1):25.
[6] 朱晓梅,王德杭,刘希胜.对比剂到达腹主动脉的峰值时间与影响因素[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2):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