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叶榆乔木苗修剪技术研究
2014-09-10贾宗锴黄印冉
贾宗锴 ,黄印冉 ,戴 丽
(1.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050061;2.河北省林木良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中华金叶榆(Ulmus pumilacv.jinye)为榆科榆属植物,喜光,耐寒,其抗寒能力较强,在-33℃情况下无冻害表现[1],耐干旱瘠薄和轻盐碱土,萌芽力强,耐修剪[2],以其亮丽的颜色和优良的抗逆性,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和沿海地区得到了大量应用[3]。中华金叶榆乔木苗可做为行道树、园林景观树和景观造型树木,引领着当前我国彩色苗木的发展方向和潮流。
为了培育高标准、大规格的中华金叶榆乔木苗,进行了提高苗木移栽成活质量的方法及加快苗木胸径生长的方法的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
2008年3月从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乔木资源圃中移栽至石家庄汊河沿线绿化工程Q段的中华金叶榆,胸径5cm,嫁接树冠2a生,株行距3m×5m。用于观测移栽后的修剪程度对乔木苗生长的影响。
2008年3月15日从2007年嫁接的胸径3cm的中华金叶榆资源圃中选取240株,按株行距2m×3m定植,分为4个小区,每个小区60株。用于观测修剪次数对乔木苗胸径的影响。
2 试验方法
2.1 移栽后的修剪程度对乔木苗生长的影响
处理1:移栽定植后对树冠进行重度修剪,剪至嫁接部位以上40cm处。种植后浇透水1次,以后每隔5d浇水1次,连浇2次后进入常规管理,及时去除树冠上萌生的白榆枝条。
处理2:移栽定植后对树冠进行轻剪,剪去树冠的1/4。种植后浇透水1次,以后每隔5d浇水1次,连浇2次后进入常规管理,及时去除树冠上萌生的白榆枝条。
处理3:移栽定植后不修剪树冠。种植后浇透水1次,以后每隔5d浇水1次,连浇2次后进入常规管理,及时去除树冠上萌生的白榆枝条。
处理4:移栽定植后不修剪树冠。种植后浇透水1次,以后每隔5d浇水1次,连浇2次后进入常规管理,不处理树冠上萌生的白榆枝条。
全年记录上述试验苗木的移栽成活情况、缓苗情况、当年树冠生长情况、树冠病害情况,于2009年3月初测量全部苗木的树冠冠幅,对试验结果做出评价。
2.2 修剪次数对乔木苗胸径生长的影响
1次修剪:2008年3月20日从每个小区中选取40株乔木苗对树冠进行重剪,其余20株不修剪作为对照。2次修剪:2009年3月20日,从去年每个小区进行重剪过的40株乔木苗中选取20株进行轻剪,其余20株不修剪。
2010年3月测量不同处理试验苗木的胸径和树冠。试验数据由SPSS 17.0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移栽后的修剪程度对乔木苗生长的影响
对处理1、2、3、4cm的苗木,自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定期调查其生长情况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移栽后对树冠进行轻剪或重剪都能够提高苗木成活率。移栽后采取重剪处理能减轻缓苗发生,并提高苗木树冠丰满程度,而轻剪或不剪都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缓苗,缓苗程度与修剪程度成反比。相比重剪,轻剪或不剪的苗木树冠稀疏,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适当的修剪能够防止榆树溃疡病的发生。移栽后及时剪除砧木的萌生枝条有利于中华金叶榆树冠的生长,如果不及时剪除砧木枝条,金叶榆的树冠有可能被白榆所取代。
表1 移栽后的修剪程度对乔木苗生长的影响
综上可知,中华金叶榆乔木苗移栽到工程上以后,首先应进行重度修剪,然后集中时间连续浇水,苗木萌芽后及时剪除砧木枝条,这样能保证苗木不缓苗,当年形成的树冠丰满且不发生溃疡病。
3.2 树冠不同修剪次数对砧木胸径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修剪与修剪1次和修剪2次对乔木苗树冠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修剪1次同修剪2次对乔木苗树冠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不修剪、修剪1次和修剪2次,三者之间对砧木胸径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不修剪的树冠冠幅最大,但胸径最小,树木易弯曲;修剪1次和2次的胸径较粗,株型直立。所以对树冠进行科学地修剪,不仅可以提高小胸径砧木的生长速度,而且可以有效减少树干弯曲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苗木的商品价值。
表2 不同修剪措施对砧木胸径的影响
4 讨论
中华金叶榆高品质乔木苗的标准为树干通直、健康,树冠丰满且冠幅大于1m,不偏冠,骨干枝数量大于3。中华金叶榆乔木苗的价值根据其苗木品质、胸径、树高而定,因此一套优良的乔木苗修剪技术对于高品质乔木苗的培育至关重要。
以上试验可知,修剪次数和修剪程度对于移栽后的乔木苗成活率、树冠丰满度、树干健康状况和胸径生长都有很大影响,依据研究结果,总结出中华金叶榆乔木苗移栽后的初步修剪技术:移栽后第一年对树冠进行科学地修剪,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并且可以使树冠变得更加丰满完整,减少溃疡病的发生;移栽后的小胸径苗木通过2年的修剪,可以提高砧木的生长速度,有效减少树干弯曲情况的发生,提高苗木的商品价值。
[1]王成禄,刘军,王承柱,等.中华金叶榆硬枝低接和扦插繁殖试验[J].吉林林业科技,2008,(9):11-15.
[2]叶长秋,程龙春,杨春玲.灌木型中华金叶榆育苗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224.
[3]黄印冉,张均营,闫淑芳,等.中华金叶榆应用类型和繁育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3,(1):76-78.
[4]DB13/T 1764-2013.苗木质量分级-中华金叶榆(美人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