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大学校园鸟类资源调查

2014-09-10李少斌李重谋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古北东洋生境

李少斌,李重谋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鸟类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陆生生态系统中十分活跃的组成部分。鸟类多样性不仅反映了群落特征和栖息地质量,还对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起着良好的指示作用[1-2]。多样化的植被类型促使鸟类的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反之亦然[3]。保护好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与繁衍息息相关。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实质上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4]。然而,科学地决策动物资源保护措施,首先需要对当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在当今城市化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前提下,鸟类是对环境响应敏感的动物类群(由于其具有大范围的迁移性)。鸟类资源的丰富度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5]。

长江大学是一所园林式高等学府,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市。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重要的水生资源和湿地生态城市。该地区东衔武汉三镇,西临长江三峡,南傍洞庭湖畔,北垂武当山脉。此外,长江中游是南北候鸟迁徙的停歇地,更是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越冬地[6]。由于其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多种珍稀濒危的鸟类分布于此[6-7]。因此,对这一区域的鸟类进行调查,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生态效益。长江大学位于长江北畔,具有丰富的生境,因此,在荆州鸟类多样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鉴于种种原因,该地区系统的野生动物调查(包括鸟类)尚未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对当地的鸟类资源的了解,阻碍了当地鸟类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有鉴于此,本研究系统全面地调查了长江大学的校园鸟类资源和区系组成,以为荆州市系统地开展动物资源调查、环境生态评估奠定基础,也为今后研究鸟类地理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位于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调查区域包含2个校区:东校区(30°20′N,112°12′E,海拔34m)和西校区(30°21′N,112°08′E,海拔34m),总面积约300hm2,涵盖2个校区的所有校园面积和试验田区域。该地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年降水1054mm(近十年的气象统计数据),阳光充足,植被茂盛。试验田以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为主。校园区域的树木覆盖率高,植被以针叶、阔叶林为主。此外,研究区域具有湖泊、小溪和水沟等多种小水域环境,为鸟类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2 调查方法

调查于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进行。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样线法,选择多条横穿校园内的路线进行观察,针对校园的每一片树林、草地、湖泊和小溪(水沟)均进行调查,以确保没有种类遗漏。通过双筒望远镜(10×42,Olympus)、肉眼观察或单反相机拍摄等方式对鸟类进行观察和记录。对于很难观察到但可以听到其鸣叫声的鸟类,以其鸣声进行物种识别和记录(比如:四声杜鹃和夜行性的鸮类)。以每周1~2次的调查频率,规律性地对校内鸟类进行调查。由于鸟类的多样性与栖息地的多样性密切相关[8],东校区的生境比较单一(草地和树林,没有湖泊、溪流和实验田地等),而西校区的生境类型几乎涵盖了东校区的所有生境。因此,详细和重复的调查以西校区为主。前期的调查数据也证明东校区出现的鸟类均在西校区有所分布。针对观察到的比较罕见的鸟类数据,结合查阅资料确定其种类及区系组成。野外观察通常保持10~20m的距离,以免干扰其繁殖和栖息活动。

2 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区域总共收集到鸟类89种,隶属于13目34科(表1)。其中,繁殖鸟59种(留鸟40种和夏候鸟19种),占66.3%;冬候鸟29种,占32.6%,旅鸟1种,占1.1%。从居留情况来看,留鸟和冬候鸟构成校园鸟类的主体。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0种,占12.4%,“三有鸟类”(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经济、研究价值的鸟类)71种,占79.8%;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26种,占29.2%。此外,还包括中国特有鸟类3种(白头鵯、黄腹山雀、蓝鹀)[9],占3%。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收录的鸟类7种,占鸟种总数的7.9%;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收集近危(Near Threatened)鸟类1种:红颈苇鹀[10]。总计被国际保护组织保护收录的鸟类8种,占9%。

表1 长江大学校园鸟类名录

续表1物种分类居留型分布型生境数量保护等级17.灰雁(A. anser)冬候鸟古北种3三有,省级18.鸳鸯(Aix galericulata)冬候鸟古北种3-国ⅡⅣ 隼形目 Accipitriformes五、鹰科 Accipitridae19.雀鹰(Accipiter nisus)留鸟古北种1-国Ⅱ,CⅡ20.凤头鹰(A. trivirgatus)留鸟东洋种1-国Ⅱ,CⅡ21.普通鵟(Buteo buteo)冬候鸟古北种6-国Ⅱ,CⅡ六、隼科 Falconidae22.燕隼(Falco subbuteo)冬候鸟古北种6-国Ⅱ,CⅡ23.红隼(F. tinnunculus)留鸟古北种6-国Ⅱ,CⅡⅤ 鹤形目 Gruiformes七、秧鸡科Rallida24.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夏候鸟广布种3,4三有,省级Ⅵ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八、鸻科 Charadriidae25.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冬候鸟古北种4三有,省级26.金眶鸻(Charadrius dubius)冬候鸟广布种3,4三有九、丘鹬科 Scolopacidae27.红脚鹬(Tringa totanus)冬候鸟广布种4┼三有28.青脚鹬(T. nebularia)冬候鸟古北种3,4三有29.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冬候鸟古北种4┼三有30.扇尾沙锥(Gallinago gallinago)冬候鸟古北种3,4三有31.林鹬(Tringa glareola)冬候鸟古北种3三有十、反嘴鹬科 Recurvirostridae32.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冬候鸟古北种4┼三有Ⅶ 鸽形目 Columbiformes十一、鸠鸽科 Columbidae33.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留鸟东洋种1,2,5三有,省级34.山斑鸠(S. orientalis)留鸟广布种1,2三有35.火斑鸠(S. tranquebarica)夏候鸟东洋种1┼三有Ⅷ 鹃形目 Cuculiformes十二、杜鹃科 Cuculidae36.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夏候鸟广布种1,6三有,省级37.大杜鹃(C. canorus)夏候鸟广布种1┼三有,省级38.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a)夏候鸟东洋种1┼三有39.鹰鹃(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夏候鸟东洋种1┼三有Ⅸ 鸮形目 Strigiformes十三、鸱鸮科 Strigidae40.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留鸟古北种1-国Ⅱ,CⅡⅩ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十四、翠鸟科 Alcedinidae41.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留鸟广布种1,3三有Ⅺ 戴胜目 UPUPIFORMES十五、戴胜科 Upupidae42.戴胜(Upupa epops)夏候鸟广布种1,2┼三有,省级Ⅻ 形目 Piciformes十六、啄木鸟科 Picidae43.斑姬啄木鸟(Picumnus innominatus)留鸟东洋种1┼三有,省级44.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留鸟古北种1三有

续表1物种分类居留型分布型生境数量保护等级45.星头啄木鸟(D. canicapillus)留鸟古北种1┼三有,省级46.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留鸟广布种1┼三有ⅩⅢ 雀形目 Passeriformes十七、燕科 Hirundinidae47.家燕(Hirundo rustica)夏候鸟广布种1,3,4三有,省级十八、鹡鸰科 Motacillidae48.白鹡鸰(Motacilla alba)留鸟广布种1,2,4三有49.树鹨(Anthus spinoletta)冬候鸟古北界1,4三有十九、鵯科 Pycnonotidae50.白头鵯(Pycnonotus sinensis)留鸟古北种1,2三有,特有51.黄臀鵯(P. xanthorrhous)留鸟古北种1,2三有二十、伯劳科 Laniidae52.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留鸟东洋种1三有,省级53.红尾伯劳(L. cristatus)冬候鸟古北种1三有,省级二十一、黄鹂科 Oriolidae54.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夏候鸟东洋种1┼三有,省级二十二、卷尾科 Dicruridae55.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夏候鸟东洋种1┼三有,省级二十三、椋鸟科 Sturnidae56.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留鸟广布种1,5三有,省级57.灰椋鸟(S. cineraceus)冬候鸟古北种1,5三有58.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留鸟东洋种1,4,5三有,省级二十四、鸦科 Corvidae59.喜鹊(Pica pica)留鸟古北种1,2,4三有,省级60.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留鸟广布种1,2,5三有,省级二十五、鸫科 Turdidae61.乌鸫(Turdus merula)留鸟东洋种1,2,5省级62.乌灰鸫(T. cardis)夏候鸟广布种1,2三有63.赤颈鸫(T. ruficollis)冬候鸟古北种1,2┼未列入64.鹊鸲(Copsychus saularis)留鸟东洋种1,2,5三有65.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冬候鸟古北种1三有66.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留鸟古北种1,2,5三有67.蓝额红尾鸲(P. frontalis)留鸟古北种1,2┼未列入二十六、画眉科 Timaliidae68.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留鸟东洋种1,2三有69.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留鸟东洋种1,2三有,省级二十七、鸦雀 Paradoxornithidae70.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留鸟东洋种1,2三有二十八、莺科 Sylviidae71.栗头鹟莺(Seicercus castaniceps)夏候鸟东洋种1┼未列入72.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冬候鸟古北种1┼三有73.稻田苇莺(Acrocephalus agricola)夏候鸟古北种1,2,4┼未列入二十九、绣眼鸟科 Zosteropidae74.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留鸟东洋种1┼三有三十、山雀科 Paridae75.大山雀(Parus major)留鸟广布种1,2三有,省级76.煤山雀(P. ater)旅鸟古北种1-三有77.黄腹山雀(P. venustulus)留鸟古北种1,2,5三有,特有78.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留鸟古北种1三有

续表1物种分类居留型分布型生境数量保护等级79.银喉长尾山雀(A. caudatus)留鸟古北种1三有三十一、雀科 Passeridae80.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留鸟广布种1,2,4,5三有三十二、梅花雀科 Estrildidae81.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留鸟东洋种1,2,4未列入82.斑文鸟(L. punctulata)夏候鸟东洋种1,2,4未列入三十三、燕雀科 Fringillidae83.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留鸟古北种1,2,4三有84.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留鸟古北种1,2,5三有三十四、鹀科 Emberizidae85.蓝鹀(Latoucheornis siemsseni)留鸟东洋种2┼三有,特有86.三道眉草鹀(Emberiza cioides)留鸟古北种2,4三有87.苇鹀(E. pallasi)冬候鸟古北种2┼三有88.红颈苇鹀(E. yessoensis)冬候鸟东洋种4-NT89.灰头鹀(E. spodocephala)留鸟古北种1三有

注:鸟类中文名、拉丁名及其分类均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11];生境类型:1-乔木,2-灌丛草地,3-湖泊溪流,4-试验田(农田),5-住宅区,6-高空;数量:表示优势种,常见种,┼偶见种,-罕见种;保护等级:“三有”指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经济、研究价值的鸟类,“省级”指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国Ⅱ”指国家二级保护鸟类,“CⅡ”=CITES附录Ⅱ收录的物种,“特有”指我国特有物种,“NT”指IUCN红色名录的近危(Near Threatened)物种,“未列入”指未被列入各种保护名录。

在记录的鸟类中,古北界鸟类41种(46.1%),东洋界鸟类28种(31.5%),广布种鸟类20种(22.5%),鸟类区系呈现南北鸟类混杂分布,且以古北界鸟类为主。荆州市靠近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分界线,不少的古北界鸟类可沿山脊向南延伸,因此古北界鸟类占优势。校园优势鸟类包括夜鹭、麻雀、珠颈斑鸠、白头鵯、乌鸫等16个物种(表1)。校园包括6种主要的栖息地类型(表1),其中,乔木(树林)生境的鸟类丰富度最高(68种,占鸟种总数的76%),其他生境的鸟种数依次为灌丛草地(28种)、农田(26种)、湖泊溪流(21种)和居民区(12种)。该区域共记录到水鸟27种(30.3%),涵盖目、鹈形目、雁形目、鹤形目和鸻形目鸟类,主要在校内池塘、溪流和农田中活动。

3 讨论

长江大学校园鸟类资源较为丰富,300hm2的校园面积鸟类多达89种,占湖北省鸟类种类总数17.1%[12]。从居留情况来看,繁殖鸟(留鸟和夏候鸟)59种,冬候鸟29种,可见夏天的鸟类比冬天要丰富得多。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种11种,占12%,国际组织(CITES和IUCN)重点保护的鸟种9种,占10%。校园内分布多种农林益鸟,占70%,包括捕食鼠害的隼形目和以农林虫害为食的雀形目和鹃形目等,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减少农林虫害。此外,该区域还分布多种具有观赏价值的鸟类,如戴胜、珠颈斑鸠、金翅雀、红嘴相思鸟等,增添了校园的美感。

校园的“三有”鸟类种数多达71种(79.8%),国际和国内重点保护的鸟类多达11种(12.4%)。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保护校园生境,在校园内挂置人工巢箱,招引和保护鸟类资源,以便在今后教学、科学研究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际上,还有许多的珍稀鸟类分布在长江大学以外的荆州地区,比如长江水域的多种水鸟(如鸥类、鹤类和鹳类等)以及大片森林中的雉类。由于不在校园区域,暂未做详细调查。另外,校园四周属于农田或城市建筑,并未连接大片的森林,因而没有雉类的记录。

总之,长江大学鸟类资源较为丰富且分布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过境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点,也是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具有较高的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用地的扩张,荆州市的城市绿地面积正在急剧减少,而且偷猎、网捕和毒鱼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野生鸟类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当地野生动物管理部门应予以重视,加强宣传以提高当地群众的爱鸟护鸟意识,并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从而使长江大学乃至整个荆州的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得到更好的保护。

致谢:本文得到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光旭教授的指导与修改,在此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1]Adams L W.Urban Wildlife Habitats:A Landscape Perspective [M].Minneapolis,MN:University Minnesota Press,1994:208-210.

[2]Adams L K,VanDruff L W,Luniak M.Managing urban habitats and wildlife [A].Braun C.Techniques for Wildlife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C].The Wildlife Society,Bethesda,Md,2005.

[3]Pickett S T A,Cadenasso M L,Grove J M,et al.Urban ecological systems:Scientific foundations and a decade of progress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1,92:331-362.

[4]Blair R B.Land use and avian species diversity along an urban gradient [J].Ecological Applications,1996,6:506-519.

[5]Mörtberg U M.Resident bird species in urban forest remnants;landscape and habitat perspectives [J].Landscape Ecology,2001,16:193-203.

[6]伍玉明,庄琰,徐延恭.长江流域鸟类的初步分析[J].动物学杂志,2004,39(4):81-84.

[7]马建章.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用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8]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9]雷富民,卢汰春.中国鸟类特有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0]IUCN.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2013.Version 2013.2..Downloaded on 20 March 2014.

[11]雷进宇,张立影,张叔勇,等.湖北鸟类种数的新统计[J].四川动物,2012,31(6):987-991

[12]郑光美.鸟类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古北东洋生境
Majorana zero modes induced by skyrmion lattice
小院的夜·东洋画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古北水镇
郑和下东洋
水韵古北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首届“卡丹萨古北水镇国际钢琴、竖琴夏令营”开幕
东洋轮胎换名为通伊欧轮胎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