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戏剧艺术
2014-09-09蔡筱牧
摘 要:曹禺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再现生活,深刻地概括了旧中国社会的本质特征,反映了旧社会剥削人、压迫人的残酷现实,揭示了腐朽制度毁灭的必然性。本文以《雷雨》为例,主要从曹禺戏剧中人物的思想与形象、性格与冲突、语言与行动对曹禺剧作的艺术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曹禺;思想形象;性格冲突
曹禺的戏剧作品以精巧的艺术结构而著称。他根据所要表现的生活,设计与组织戏剧冲突,通过矛盾的环环相扣和自然环境的渲染烘托人物的心理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使读者和观众深刻体会台上人物的心情与性格,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本文以《雷雨》为例,主要从曹禺戏剧中人物的思想与形象、性格与冲突、语言与行动对曹禺剧作的艺术进行初步探讨。
1 思想与形象
文学艺术需要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揭示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曹禺的剧作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曹禺的剧作中,评价生活的思想是与表现生活的形象结合在一起的。思想随着形象的刻画而孕育、产生。跟着冲突展开并逐步深化。曹禺塑造的人物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值得我们深深回味和咀嚼,给人以思想的启示。它来自作者对生活的深切感受,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深刻思索。
首先,曹禺并没有单方面的刻画人物的性格。他总是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来扩大和加深,使之更加鲜明和突出。同时又努力发掘其完全不一样的性格,把尖锐与缓和、明显与隐晦、激烈与平静交错糅合。把人物内心的混乱和分裂、情感和理智的矛盾在剧作中统一表现出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有说服力。例如,《雷雨》中的繁漪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社会的女人,外表文弱、沉静,但是却情感热烈、独立意志极强,内心蕴藏着冲破一切野性。周朴园十八年残酷的精神折磨使他得不到人的尊严和个性的自由,在努力挣扎、搏斗与反抗都失败后精神已逐渐麻木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面对继子周萍的闯入,她不顾一切地用全部热情换取爱情和自由的人生。可后来,周萍爱上了四凤,短暂得救的繁漪又重新陷入痛苦的深渊,她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当众公布了自己与周萍的关系,使周家和自己都落得毁灭的下场。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时,主要表现了其性格内部的矛盾性。她知道家庭只能闷死她想反抗,又不敢冲出去。她对下人有同情心却又表现出对他们的轻蔑。她知道周萍不值得她牺牲却又摆脱不了感情牵绊。
其次,在曹禺的作品中,人物的性格都是运动和发展的。人物的性格经过一步步的发展,伴随着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终结而层次清晰的站立在舞台上。如《雷雨》中周朴园的性格,从第一幕到第四幕一直在发展。周朴园出身封建世家,并且留学德国。理应是一个兴家立业的绅士,但内心却是一个伤天害理、杀人不见血的伪君子。从一开始对妻子的专制、对仆人的残暴、对工人的残酷和对儿子的威严。在做少爷的时候,就一面玩弄侍萍,逼得侍萍投河自尽。又因为知道侍萍意思,装出菩萨心肠显示对侍萍忠实的爱。当死了三十多年的侍萍回到周家时,又冰冷地问道“你来做什么”。到第四幕时,周朴园由于陷入了寂寞与孤单的境地,竟一反常态的对周冲表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慈爱,打算答应儿子的请求。甚至在和繁漪发生冲突后,对周萍畏缩地说他忽然悟到做人太不容易。作者用发展的角度刻画人物性格,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而深入舞台。
再次,曹禺作品中还存在一批精彩的次要人物。曹禺在书写剧本的时候不仅注意到了主要角色的描写,还仔细描述了出场不多,只说几句台词的人物,通过精简的语言来刻画小角色的身份、性格、地位、文化水平等。如《雷雨》中的鲁贵,是周公馆的仆人,却常常窥伺主人的隐私。为了吃喝玩乐,竟然把自己女儿的身体当作筹码来满足贪欲。在周朴园的面前,他是一个恭顺谦卑的奴才,在家人的面前,却是一个十足的老爷派头。在第三幕开始时,他醉醺醺地进行着家庭训话,从女儿到继子,从主子到妻子肆无忌惮、滔滔不绝,一会要饭后的好茶,一会要放腿的凳子,老爷派头十足。但曹禺给他设计了四口浓痰,鲜明地反映出他奴才的身份和丑恶的灵魂。
曹禺的作品,突破了传统戏剧脱离现实生活的弊端。他通过对生活的深刻体验,甚至与现实版剧中人物的朝夕相处,成功地刻画了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正是这种精湛的艺术形象深刻展现了黑暗社会的深重苦难。
2 性格与冲突
戏剧是一种冲突集中的艺术。曹禺的作品设计中在冲突尖锐的时候有戏,在冲突平缓的时候同样有戏。故事情节的推进、戏剧冲突的发展都是通过人物性格来体现的,而曹禺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从生活中提炼的高度性格化和典型化的。他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性格的刻画中展现冲突,又在冲突的展开中完成性格的塑造。如《雷雨》全剧以四凤和鲁贵父女之间的谈话为开端,通过这段对话交代了幕前情节,也引出了后面剧情的发展,并且揭示了周萍与繁漪、周萍与四凤、繁漪与周朴园、鲁大海与周朴园、侍萍与鲁贵等人物复杂的矛盾关系,当周朴园不惜以封建家法逼迫繁漪服药开始了戏剧冲突的第一回合,周公馆里沉闷、郁热、令人窒息的环境使观众也感受到大雨即将来临的氛围。随着情节的向前发展,人物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到第二幕鲁侍萍到周府,又开始了第二回合的戏剧冲突,这是全剧的重头戏。曹禺用精巧的手法设计了这条冲突,鲁侍萍上场之前,鲁贵先来请示繁漪说鲁妈来了很长时间了。同时又传达周朴园命令繁漪去找雨衣,使得繁漪必须下场,这才使得鲁侍萍有时间认出这是旧日的周家公馆。她万分痛苦,在带四凤离去时,繁漪却要四凤找雨衣去,这件雨衣又成了后来侍萍与周朴园相认的媒介。繁漪要与侍萍交谈时,鲁贵又三次催促繁漪去看病,使繁漪与周朴园冲突进一步激化,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周朴园的上场与繁漪的下场。周朴园二次登场时,先同繁漪产生冲突,又引出了第二幕的主要冲突—同鲁侍萍的冲突,使剧情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冲突到第三幕时愈加激化,每个人物内心都经历着激烈的斗争。自私的周萍对四凤拼命追逐,使得繁漪下了狠心,侍萍发现了周萍与四凤的乱伦关系,作为母亲而陷入了绝境,四凤在无法调和母亲与男友的矛盾下无奈出走,加上鲁大海的血海深仇、鲁贵的痴心妄想等等,使剧情又达到一个新高潮。第四幕繁漪从鲁家归来,最后的请求被周萍厉声拒绝,使繁漪内心产生了报复的勇气。四凤与周萍出走前与侍萍和大海的见面,似乎给这些矛盾带来了转机。但在最后时刻,繁漪当众疯狂的揭开了一切真相,摧毁了周朴园的伪善,打破了周公馆的“宁静”。在雷雨的轰鸣中,四凤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也丢了性命,周萍用手枪结束了性命,在最高潮来临时也结束了这震撼人心的悲剧。endprint
这里面的人物具有典型的性格,周朴园的性格前面有介绍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伪君子。而周萍完全是他父亲性格的继承者,他一边引诱和占有她的后母繁漪,一边又和同母异父的妹妹乱伦。在得到新欢后,一面装作良心有愧冷淡繁漪,一面又愚弄四凤企图一个人远走。这是这父子两导演出了周公馆的灭绝人伦的悲剧。外表沉静、柔弱的繁漪,在周朴园十八年残酷的精神折磨下得不到个人的尊严和个性的自由,在努力挣扎、搏斗与反抗都失败后精神已逐渐麻木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面对继子周萍的闯入,她不顾一切地用全部热情换取爱情和自由的人生。面对周萍的背叛,内心充满了仇恨与报复,最终摧毁了周朴园的伪善,打破了周公馆的“宁静”。善良的鲁侍萍,周家两代人造下的罪恶使她深深地受着折磨,然而信奉宿命的侍萍却不敢站出来揭发周家的男盗女娼,更不愿意将真实情况告诉女儿。她只想自己承受一切罪过,默认了他们兄妹乱伦关系,同意四凤与周萍远走高飞。还有小人物鲁贵,为了钱把养子送到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当鲁大海带头罢工的时候又拿出市侩逻辑责骂鲁大海。为了钱不顾鲁妈的反对把四凤送进周公馆当丫鬟,当发现女儿与公子有关系时,居然伸手向女儿要钱。鲁妈要来周家带走四凤,他还实现通知四凤,装好人说要保护四凤。正是他这种推动冲突向前发展的润滑剂使得戏剧合情合理的展开。
3 语言与行动
把行动化为语言是戏剧描写性格冲突、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戏剧行动就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人物个性化语言。思想、情绪和感情产生了行动,行动又产生了语言。话剧的重点全于“话”。曹禺的剧作中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典型,在剧本里,他没有对观众进行任何提示,人物完全依靠台词来展现性格。从这种语言里,我们可以判断出人物的年龄、职业、地位、和内在的品质以及人物彼此之间微妙的心理和复杂的性格。
《雷雨》中繁漪的性格是复杂的,所以他的语言也是复杂的。繁漪会例行妻子的义务去询问下人老爷的衣食起居情况,却又不满周朴园的虚伪和专横。她从被周萍引诱后,口中的“他”都是周萍,看出周萍有了新欢之后,她又总是找准机会与周萍谈话,用不合人伦的语言戳穿周萍的痛处。周萍所追求的是对矿工的压榨、对父亲尊严的维护、对女性的玩弄。所以他对四凤说“上学,这孩子”、“孩子,那怎么成”。他认为四凤配不上自己,但是又具有少女的青春美丽,这两声孩子是他这个情场老手对缺理智、重感情的四凤最好的搪塞。“你是我的姐姐,我的引路得人,我们真世界不在这”这种诚实而稚气、热烈而天真的话只有周冲才会对四凤说。周冲的语言带着浪漫的情调、梦幻的味道,这就是周冲对生活与爱情的追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第一次谈话就爆发出了扣人心弦的力量,从窗户谈到口音再到无锡又到了梅小姐投河的事,感觉周朴园一直想念着侍萍,但这正是他虚伪的表现,他以为没人知道那件可以使他身败名裂的丑事,就利用一切机会给自己塑造“好人”的假象。但痛苦到极点的侍萍却机智的谈起过去的遭遇和现在的困境以实揭虚,用“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无情的讥讽了周朴园的冷酷和伪善。又用自己对旧衬衣的记忆来亮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逼得周朴园叫嚷“谁指使你来的”显露凶相。“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刻画出了侍萍历经三十年的磨难,推动着悲剧冲突的开合。
曹禺戏剧艺术的魅力之处在于他对生活的深刻体会。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重与生活的思想和形象结合在一起的。思想随着形象的刻画而孕育、产生,跟着冲突展开并逐步深化。曹禺剧作中的语言都能深刻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值得我们深深回味和咀嚼,给人以思想的启示,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深刻思索。
参考文献:
[1] 胡叔和.略论曹禺的戏剧艺术[J].剧本,1979.
[2] 黄会林.曹禺剧作的艺术结构与人物塑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
[3] 刘茹苓.论西方戏剧艺术对曹禺创作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蔡筱牧(1983—),女,吉林延吉人,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戏剧表演专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