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国南部地区传统民间舞蹈“穆鲁娜”的研究
2014-09-09陆丽静黄俊雅
陆丽静 黄俊雅
摘 要:一个国家的代表性民间舞蹈,它代表着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东盟代表性民间舞蹈文化研究,主要针对东盟个国家的舞蹈语汇、舞蹈种类、舞蹈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以泰国南部传统民间舞蹈“穆鲁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泰国南部民间舞蹈“穆鲁娜”的历史起源、主要特点、分布区域、舞蹈动作等进行分析,从而阐述泰国南部的民族文化特点与舞蹈文化特性。
关键词:东盟;泰国南部;“穆鲁娜”;民间舞蹈
泰国舞蹈受之影响分作三大类:宫廷舞剧、民族舞剧和民族民间舞蹈。泰国的舞蹈风格近似于印度舞蹈,舞姿富有雕塑性,情感内含,动作轻盈朴实。宫廷舞剧的代表“孔”是泰国舞剧表现形式,“孔”也是哑剧之意,是戴着面具表演的舞剧,也是典型的北部舞蹈。民族舞剧大多表现传统的民间神话故事,其代表作“洛坤·奈”也是南部舞蹈的标志性作品。而民族民间舞蹈内容丰富多彩,比较著名的有笙舞、南旺舞、诺拉舞。[1]
1 泰国南部地区传统民间舞蹈“穆鲁娜”的历史起源
(1)起源概况。泰国舞蹈是由柬埔寨宫廷舞蹈影响而发展的,其又受到古印度艺术的影响。印度舞蹈的历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达罗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青铜舞女和男舞者雕像这些当时流行舞蹈的佐证。印度舞蹈到了吠陀时代就进一步的发展,还有了文字记载。到公元前4世纪,印度大文法家波尼尼也提到过“舞蹈”一词。在印度最伟大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公元5世纪的迦梨陀姿时期,印度舞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的剧作使古代印度舞蹈创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他是印度教中的大神湿婆,在印度舞蹈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直到今天,进行舞蹈演出时,湿婆的舞蹈神像往往要被供放在台前。
(2)分布区域。“穆鲁娜”(???????)是泰国南部地区一种民族民间舞蹈的代表,广泛流行在南方各省,尤其是那空是贪玛叻府,素叻他尼府,宋卡府,董里府,博塔伦府和及春逢府,每逢省份、县、镇、村级活动,都会见到“穆鲁娜”舞蹈的表演。相传很久以前,博达伦(泰国南部的一个府)的府尹结婚很久,但是一直都没有孩子。几个月之后他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取名叫希玛拉(Srimala)。希玛拉很喜欢跳舞,所以召集了很多会乐器的朋友,组成了一个团队,并将团队的名字起名为“穆鲁娜”,开始进行了舞蹈表演。从此“穆鲁娜”舞蹈也得到迅速传播、流传,在结婚、祝寿、欢庆佳节或农闲娱乐时都要跳起“穆鲁娜”。从古至今流传到了现在,服装和乐器还有舞蹈动作都还延续着最初的状态,其意图是为了尊重这个舞蹈的创始人希玛拉。
“穆鲁娜”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半人半鸟的舞蹈,作为泰国南部最著名的舞蹈,其原因有三:第一,音乐特色。泰国传统音乐是泰国舞蹈的一部分,根据分布区域的不同,泰国南部音乐结合有伴唱,歌词是用泰国南部的方言来进行演唱,加上泰国传统民族乐器伴奏,乐器合在一起奏出悠扬悦耳的乐声,与“穆鲁娜”轻盈舒缓的舞蹈配合的惟妙惟肖。第二,动作特色。根据泰国南部传统音乐的节奏特性,其舞蹈动作轻盈舒缓,模仿特别的鸟儿在飞翔,同时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气息。第三,服装特色。泰国传统民间服饰与古典舞蹈服饰有着明显的区别,“穆鲁娜”的舞蹈服饰做工非常细致,从一丝一缕开始,都是模仿鸟儿制作的。“穆鲁娜”舞蹈代表了泰国南部民间舞蹈艺术的精华,舞蹈表现了泰国南部人民纯朴、热情、的精神气质。舞蹈动作优美;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穆鲁娜”虽然受到古印度艺术的影响很大,但不属于宗教舞蹈。大多数情况下“穆鲁娜”舞蹈剧场演出一些民间传说故事,有时会夹杂一些讽刺社会或时事政治的幽默笑话,通过地方口音中所谓“唱念”的方式表演出来,表演时艺人在台前跳舞并伴有说唱。经过长期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具有多种艺术形式和特殊风格的舞蹈艺术。[3]喜事或是逢年过节,老人过寿庆祝,经常都会请上有唢呐吹打的舞蹈班来助兴,是泰国南部民间辟邪免灾祈祥纳福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也是群众欢庆活动的一种主要精神寄托。
2 泰国南部地区传统民间舞蹈“穆鲁娜”的艺术特点
(1)动作特点。印度舞蹈对“穆鲁娜”的影响较为突出,其节奏明快,即使是一段4分钟舞蹈都会含有大约50多个动作,包括手势、眼神、内心所想、面部表情等,这种变化万千的姿势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欲,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昼夜等自然现象。“穆鲁娜”受到了印度舞蹈的影响成为泰国南部舞蹈艺术精华,有整套规范性的舞姿动作和严谨的程式。从古至今,“穆鲁娜”舞蹈一直都保留着创作人希玛拉当时所创下的83种动作,一代代流传在泰国南部地区,起始动作都是双手合十,由此也可以看出受到了印度舞蹈的深刻影响。83种动作中,舞蹈演员都必须遵循舞蹈动作规范进行表演,并无添加其他的舞蹈动作,原因:其一是动作必须与伴奏和演唱配合,加入新动作,便配不上最初的音乐和台词。因此,无法改变。其二是为了保护原始的舞蹈文化,最基本的12种动作均在每次舞蹈表演中,让传统舞蹈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泰国舞蹈的动作与印度舞蹈有着相似之处,其舞蹈最重要的元素都是手姿,花样繁多的手部姿态是这两个国家舞蹈的魅力,每个手部姿态都有特定的意义,代表美丽、代表和平、代表生气、代表丑陋等,舞者始终如一的展示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表达喜悦平和的心境;大量的腰部动作让舞者身段婀娜多姿,舞蹈美观优雅,舞蹈时眼睛随着动作的变化而转动也是舞蹈相似之处。泰国舞蹈中对于舞蹈演员的选择很重要。第一,面相看起来要很有气质,身姿挺拔。第二,“穆鲁娜”动作大部分都是单脚站立半蹲,舞蹈动作轻盈缓慢,动作转换时,上身没有起伏,始终都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肢体稳定性使舞者在动作运作的过程中有较好的肢体语言表达。
“穆鲁娜”最常用到的12种动作包括:1)双手合十,手指翘起,大拇指并拢。2)左手伸直向旁打开,朝下;右手在肚脐上方,朝上。双手手势(Jeeb,类似傣族舞里孔雀手势)拇指扣在食指第一关节处,其他手指张开有力,向后翘。3)与动作2)相反。4)左手拉着裙子一角,做手势,右手没有动作。5)左手抬至眉毛高度,朝上,手势(Tungwong,类似傣族舞里最普通的手势,除拇指外四指并拢向后弯,大拇指向回扣。)右手抬至右面肋骨高度,手臂回勾做手势。6)左手拉着裙子一角,右手抬至离头右旁10公分左右,朝下,双手手势。7)与动作6)相反。8)左手手势手臂回翻向下,距肩膀15公分左右。右手手臂回翻朝上,手势指尖与眉毛对齐,距眉毛30公分左右。9)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踏步,微蹲。左手手臂回翻朝上至头左旁20公分左右,做手势。右手手臂回翻朝下至头右旁20公分左右,手势???。做交换动作,眼随手动,看手势方向。10)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踏步,微蹲。左手抬起至眼前15公分左右,手微倾,做手势。右手手臂回翻朝上至头右旁20公分左右,做手势。11)与动作10)相反。12)双脚打开50公分左右,重心在中间,大蹲,膝盖朝外,双手从两侧抬起,做手势。endprint
(2)服装、道具特点。1)戏帽。“穆鲁娜”舞蹈的戏帽同泰国其他地区的舞蹈的戏帽外形相似,不同的是在戏帽中间有一截是拿白色的线缠成的。用这些白线的意图是可以辟邪,制作戏帽完成后,还会举行一个仪式,其目的是祈祷可以保佑自己。2)大、小披肩。大、小披肩是由五颜六色的小珠子串成的,颜色是模仿鸟儿翅膀羽毛颜色,同样都是绑在肩膀上,大披肩模仿的是鸟儿的翅膀,小披肩模仿的是鸟儿在飞翔时的羽毛。3)裹胸。同样由小珠子串成类似像帘子似的长方形,这里模仿到的是鸟儿胸脯上的羽毛。绑在腋下的位置。4)项链。同样也是由小珠子串成的项链,形状比较像鸟儿打开的羽毛。这里不同的是,男演员佩戴的项链上有金属制品,而女演员的项链上只有全部珠子串成的项链。5)尾巴。用牛角或金属制成类似V字形,类似鸟尾。下面同样是由小珠子串起来模仿鸟儿尾巴上的羽毛,两边留一段绳用来绑在腰上。6)裙子。长方形的帘子,类似裹布,绑在腰上。裙子上有花形纹饰,是由五颜六色的小珠子绣成花形。稍微提高一些,以便能露出里面的裤子。为白裤,七分长短,外面再穿一条泰国古代的短裤。7)手镯。一般由纯黄铜制成,一般一手戴五至十个左右,越多越好。作用是舞起来的时候互相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相当于伴奏。8)指甲。纯黄铜制成,指尖伸展出长度为十厘米左右的铁丝串进小珠子里,颜色各异。除了大拇指不戴,其他指头都戴。模仿鸟儿的爪子。9)面具。纯木雕刻而成的,用鸭毛制成的头发,比喻白发苍苍的老人。脸部呈红色,眼睛很大,瞳孔很小,比喻出很滑稽的样子。鼻子很长,微微上翘,鼻尖处有一枚小圆球。面具没有下巴,上颚露出两颗洁白的牙齿。
3 “穆鲁娜”的研究对中外舞蹈文化交流的作用
泰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拥有极为丰富的舞蹈文化,其舞蹈风格虽近似于印度舞蹈,却又有独特之处,宗教佛性色彩在泰国舞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舞姿富有雕塑性,情感内含,动作轻盈朴实,舞蹈动作舒缓、流畅、优美,特点鲜明,舞姿婀娜,风格自由开放,南北皆有,并且还拥有丰富的舞蹈文化底蕴。独特的曲风,服装和化妆模样,均是源自民间,迷人优雅的肢体动作和手势所呈现的独特气质,是泰国舞蹈的独特之处。因此,具有强烈的区域性舞蹈文化色彩。而中国舞蹈的蓬勃发展,从来都离不开同异国舞蹈的相互交流,正如华夏文化的兴旺发达,从来离不开与外来文化的取长补短。我国汉唐时期舞蹈文化得以高度的发展,加强了中外舞蹈文化的交流,成为中国古典舞的高峰期,使中国舞蹈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东盟舞蹈文化的研究,促进了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学习与交流,中国与东盟文化的传播。新中国舞蹈事业的日渐繁荣,新时期舞蹈训练、创作、表演、管理和研究的稳步发展,离不开中外舞蹈文化交流。舞蹈,以其“非文字”的动作语言为本,本身是具有超越“文字”语言障碍功能的。因此,舞蹈文化应在“走出去”的战略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韩燕平.泰国的音乐和舞蹈[J].中国音乐,1993.
[2] 翁琳.泰国的戏剧和舞蹈[J].东南亚研究,1963.
[3] 岳春,岳娅.论泰国北部少数民族宗教以及宗教舞蹈艺术[J].当代经理人,2006.
[4] 梁山.中外舞蹈交流三十年[J].舞蹈,2008.
[5] 李未醉.古代中国与泰国的乐舞文化交流[J].人民音乐,2007.
[6] 欧建平.中外舞蹈交流中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J].艺术评论,2013.
作者简介:陆丽静,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音乐与教育系舞蹈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舞蹈理论。
黄俊雅,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音乐与教育系舞蹈学专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