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县域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均衡普通高中生源质量的意义

2014-09-09郭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学生发展

郭伟

摘 要:近年来,部分地区逐步加快了薄弱高中建设步伐,基本实现了县域内高中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办学条件是基础,要想真正实现县域内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生源质量才是关键、是突破口。在均衡其他办学条件的背景下再均衡高中生源质量,具有现实的长远意义。

关键词:均衡生源质量 教育公平 学生发展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致使高等教育投入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占份额偏高,发展形势较好。同时,随着近年来政府对义务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投入力度的加大,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局面也逐步得到好转。但是,处于两者之间的高中教育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从而导致了目前高中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偏低,并且发展不均衡。

近年来,部分地区逐步认识到了这一点,加快了薄弱高中建设步伐,缩小校际间的差距;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高中教育规范化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用信息化技术带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强高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与流动的优化机制。通过这些措施,部分地区基本实现了县域内高中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办学条件是基础,要想真正实现县域内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生源质量才是关键、是突破口。在均衡其他办学条件的背景下再均衡高中生源质量,具有现实的长远意义。

一、均衡高中生源质量,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1.有利于创办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全面实现教育均衡,在高中招生方面的最主要变化,就是不再按照学生成绩为唯一依据录取新生,而是将指标分配或依城市区域划分来“划片”招生。这样,生源方面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业能力方面的差异增大。过去按成绩录取,学生的学习能力基本整齐划一,教师非常容易掌握一个稳定的尺度来进行教学。而实现教育均衡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异非常大,对教师的“因材施教”方面的能力要求凸显出来。二是学生家庭背景方面的差异明显缩小。过去没有实现高中教育均衡的时候, 社会中上阶层人群的子女可能会被集中到一个集体里接受教育;而实现教育均衡后,这些背景差异明显缩小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针对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智能优势、学习风格、家庭背景等状况。负责做好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学业上的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等工作,为学生提供亲情化、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创办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2.有利于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

机会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可能空间。它虽然不是现实性的东西,但拥有机会,才有转化为现实的可能。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机会是一种资源。

尽管现代教育的选拔过程似乎是以能力标准为主,但许多研究发现,非能力的身份特征仍然对人们的受教育机会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家庭出身与教育获得之间的联系,几乎跨越国界而普遍存在。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正是要弱化这种联系,但毫无例外地,这种联系仍然存在着。

从高中教育机会的分布来看,社会中上阶层人群的子女更容易进入重点高中,而社会下层人群的子女则更多分布于普通中学。同时,从进入的途径来看,农民家庭的学生多数只能依靠分数上的优势上重点高中,通过考试获得优质高中教育比例最高。拥有更多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家长则可凭借所拥有的资本来弥补分数的不足。也就是说,在靠分数取得高中入学机会的背后存在着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的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的较量。能否获得更多的入学机会和更公平的入学机会已经成为高中阶段最突出的问题。而均衡高中生源,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均衡的发展机会。

二、均衡高中生源质量,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

1.推进教育公平

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其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支撑。由于各种历史和社会现实原因,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发展存在不均衡情况,高中教育阶段各类资源分配失衡,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如择校现象,背离了基础教育的公益性质,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实行高中生源质量均衡政策后,择校生制度将逐渐取消。这将促进学生、家长层面的教育机会公平。同时,参与招收定向生的优质高中必须招收部分实际分数较低的学生;很多薄弱高中则可以招收到一些高分学生。有了好生源,才可能让这部分高中的校长和老师有积极性。这将推进学校、教师层面教育发展公平。

2.保护薄弱初中

均衡高中生源质量后,一些曾被忽视的薄弱初中内优秀毕业生,也有机会就读重点高中。这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了优质学校特别是省级示范高中的激烈生源竞争,也促进了高中的均衡化发展。同时这种做法也会淡化初中阶段的择校热潮。比如一名要对口入学到一般初中的学生,过去可能担心考不上优质高中而择校,而现在即使在一般初中就读,仍有机会进入省示范高中。以前一些家长在为学生选择初中时,眼光紧盯着热点初中,薄弱初中生源流失严重,教师积极性不高,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而均衡高中生源质量后,势必会有一些优质生源回流到薄弱初中,良性循环下去,就有可能出现校际生源无差距的局面,均衡教育资源才能落到实处。

三、均衡高中生源质量,推进县域教育整体发展

均衡高中生源决不是要“一刀切”,搞平均主义。而是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相对均衡的前期下,为所有的高中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让区域内高中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办出特色。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

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再均衡高中生源,教师们就没有任何借口了,就会迸发出全部的力量,进行良性竞争,从而促进整个区域内的高中教育发展。

综上所述,在县域教育其他办学条件基本均衡的发展背景下均衡普通高中生源质量,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我们亟需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社会各方面对推进高中生源质量均衡发展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要准确把握本地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发展变化特征与存在问题,以及资源调配的方式方法,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率先在一定区域内实现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大的效益,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才能得以实现。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学生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教学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职业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探究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策略研究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