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参苓白术汤治疗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30例

2014-09-08乔文慧陕西省靖边县中医院靖边718500

陕西中医 2014年1期
关键词:菌群失调桔梗镜检查

乔文慧 陕西省靖边县中医院(靖边 718500)

2005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采用健脾益气,渗湿和胃法拟加味参苓白术汤治疗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30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病例均系住院病例,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根据病史、症状、大便涂片及肠镜的变化均提示为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患者,病例均经大便涂片及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其它疾病。选择病例治疗前均有使用抗菌素治疗史,症状均有腹泻,解水样便,日数次至数十次,少有脓血便,粪便中可出现伪膜管型,腹胀较重,腹痛较轻,多为钝痛,少数伴有发热,甚至体温可达39℃。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7~78岁,平均60岁;其中单纯腹泻12例,伴腹痛16例,伴发热2例。对照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36~79岁,平均61岁;其中单纯腹泻10例,伴腹痛17例,伴发热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程度、主要症状、大便涂片及肠镜检查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口服乳酸菌素片,1d3次,每次4.8g。

治疗组用健脾益气、渗湿和胃的加味参苓白术汤治疗。药物组成:党参、炒白术各15g,茯苓、神曲、麦芽、山楂各12g,炒薏苡仁、炒山药各30g,炒扁豆、莲子肉各10g,砂仁8g,桔梗、甘草各6g。其中腹部畏寒者加煨肉豆蔻、干姜各10g;肛门灼热者加马齿苋30g;迁延不愈者加乌梅30g,诃子10g;腹部呈痉挛性疼痛者加白芍、防风、陈皮各10g。以上药物1d1剂,水煎2次,混合共200mL,分2次温服。

两组均以5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药物。

观察项目 症状、体征;大便涂片;肠镜检查结果。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大便涂片中多数为革兰阳性杆菌,无真菌;肠镜检查见肠粘膜充血水肿及糜烂均消失,若有伪膜则消失。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涂片中革兰阳性杆菌较前增多,或真菌数较前减少;肠镜检查见肠粘膜充血水肿及糜烂均好转,若有伪膜则也较前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大便涂片可见细菌数极少或可见革兰阴性杆菌或球菌代替了大便中占多数的革兰阳性杆菌,或可见较多的真菌。肠镜检查见肠粘膜充血水肿及糜烂同前。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及好转率分别为96.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涂片变化比较 见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及好转率分别为93.3%、3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大便涂片革兰阳性杆菌增多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镜检查变化比较 见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及好转率分别为96.7%、6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肠镜检查肠粘膜充血水肿及糜烂明显好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涂片结果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镜检查结果比较n(%)

讨 论 菌群失调是指由于某种原因破坏了正常菌群内各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使其在质和量方面失去平衡。其中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腹泻是指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使其数量急剧减少,甚至形成所谓“无菌状态”因而影响肠道功能而致腹泻;伪膜性肠炎是因为肠道中主要的厌氧菌减少后原来占少数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及细胞毒素而引起的腹泻;真菌性肠炎是因为真菌大量增生,形成的二重感染[1]。鉴于目前医生滥用抗生素,致使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占医院内科获得性消化道感染的比例较高。而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因肺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运用抗菌素治疗使发生菌群失调的比例在其中所占比例更高。临床我们用西药治疗疗效较差。遂从中医入手,考虑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病因多为老年人或素体脾胃虚弱者,因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致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李东垣《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云:“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又《脾胃虚实传变》云:“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他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源,元气又是人身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便可以发生。因此必须注重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损伤即可发生泄泻[2]。基于此思想,考虑久用抗菌素,伤及脾胃致脾胃虚弱,引起泄泻。故从脾胃立论,运用加味参苓白术汤健脾益气,渗湿和胃治疗。方中党参、炒白术、莲子肉、甘草健脾益气,补其虚;茯苓、薏苡仁渗湿健脾,除其湿;配以炒扁豆,炒山药之甘淡,莲子之甘涩;砂仁芳香醒脾和胃,调其气,行其滞,更能促中州运化,使上下气机贯通,吐泻可止。更加桔梗,载药上行,输精于肺,以达培土生金健脾补肺。神曲、麦芽、山楂消食化积。其中腹部畏寒者加煨肉豆蔻,干姜温中行气,涩肠止泻;肛门灼热者加马齿苋凉血解毒;久泻不止者加乌梅,诃子涩肠止泻;腹部呈痉挛性疼痛者加白芍,防风,陈皮健脾散风胜湿,缓急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神曲、麦芽均含有淀粉酶及B族维生素等,还含有维生素E及锌、镁、铜、铁、钾等元素,神曲还含有酵母菌等。山楂含有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另含有山楂酸,可提高蛋白分解酶活性,使肉食易被消化,从而具有帮助消化和治疗消化不良的作用[3]。党参能明显升高血浆皮质酮,其作用部位在垂体或垂体以上水平,从而达到抗炎功能。砂仁有促进胃肠输送功能。陈皮中橙皮甙及甲基橙皮甙均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微血管出血,拮抗组织胺及溶血卵磷脂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桔梗中桔梗总甙可使血中ACTH和皮质酮含量明显增加,提示其抗炎作用可能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参加。干姜的醚与水提取物均有明显镇痛、抗炎作用,醚提取物的抗炎作用与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有关。白芍有抗炎活性。甘草有保泰松或氢化皮质素样的抗炎作用。桔梗中粗桔梗皂甙有抗炎作用[4]。诸药合用,可提高肠道免疫,达到消肿、抗炎作用,从而使肠道糜烂修复,红肿消退,功能恢复。方中诸药配伍,既符合中医泄泻的病理机构又符合现代医学有关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病理机制,故疗效显著。

[1]张亚历 .图解消化病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169-170.

[2]文 魁,李国华整理,李东垣撰.脾胃论[M].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

[3]吕兰薰,顿宝生,赵和熙,等.中药药理与临床新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320-322.

[4]吕兰薰,顿宝生,赵和熙,等.中药药理与临床新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59-61.

猜你喜欢

菌群失调桔梗镜检查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桔梗及其种植技术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桔梗之真伪
——辨别味之苦甜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西藏地区大力开展纤支镜检查技术的必要性
肠道菌群失调113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