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2014-09-05文娟任伟亚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翻译应用

文+娟+任伟亚

摘要:关联理论于1986年由Sperber和Wilson首次在其出版的专著“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该理论基于语用学中的关联原则,指出人们的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交谈双方通过明示—推理过程理解话语的含义。大约5年后,他们的学生Ernst August Gutt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Gutt指出翻译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这使得关联理论能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关联理论;翻译;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46-02

1986年,Sperber和Wilson提出关联理论,该理论基于语用学中的关联原则,从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不同角度对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把人类语言交际活动与人类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不仅阐释了语言交际活动中的话语产出,更重点分析了人们对话语的理解,指出人们的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交谈双方通过明示—推理过程理解话语的含义。关联理论提出,人类的话语理解靠的是关联,语言交际双方通过认知与推理过程寻求关联,以理解话语的含义。人类之间之所以能够沟通思想,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语境进行各种推理,寻求最佳关联。事实上,寻求最佳关联就是引导听话人不仅要注意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境,而且还要寻找说话人希望对方所做的那种理解。随后,Sperber和Wilson的学生Gutt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1991年出版了《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在这本书中,Gutt认为翻译是跨语言交际的过程,属于语言交际行为。译者应准确传达原作者的意图,使读者不需花费不必要的努力即可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从而使原作者和读者达到最佳关联。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中的很多难题都能被解决。正因如此,人们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实践中,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研究。

一、关联理论

1.关联理论——交际推理。关联理论指出交谈双方通过明示—推理过程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言语交谈双方说话的目的是为了明白各自的话语含义,所以是一个“明示”的过程。在“明示”的过程中,交谈双方需要根据对方的话语或行为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各种推理,以便能够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如:A:The train is due at two oclock. B:Oh,but its already half past two.在这个对话中,通过B的回答:“但是现在已经2点30分了。”可以看出B在说时间。但是,这并不是B的真实意图。A需要根据B的明示(2:30)进行推理,通过认知找到其关联性:火车本应2点钟到达,但是现在已经2点30分,了解B的真实想法,即火车晚点了。关联理论认为,在言语交谈双方的明示—推理过程中,听话人应通过言语交谈的语境来正确领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这是因为句子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依赖于它的字面意义,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话人的意图,以及其中包含的意义。因而,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要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就必须获取正确的语境。

2.关联理论——语境效果。根据关联理论,语境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是理解某个话语的一系列前提,它“是个包罗万象的范畴,涉及到语言知识、语言的上下文、人的世界知识、交际的社会文化背景、交际的时间、地点、交际者、说话方式等情景要素。这些要素是人们在会话交际中进行语用推理的重要依据,而且在话语理解过程中都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关联理论框架下,语境是变化的,它不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推理之前已经确定的条件,而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产生的认识。这一语境特征也决定了听话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言语交谈的语境信息进行选择,获取可以利用的语境信息,最终选择正确的语境。为了获得正确的语境,语言交际双方应找到最佳关联。

3.关联理论——最佳关联。言语交际活动中关联性的达成涉及以下两个方面:处理努力(processing efforts)和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处理努力是指说话者应尽量使听话者不需要花费不必要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最佳关联。认知语境包括逻辑信息(logical 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cyclopaedic information)和词语信息(lexical information),而最佳的关联性来自于最好的语境效果。根据关联理论,在人类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一方面倾向于生成最关联的话语,另一方面,听话人倾向于注意那些最关联的话语现象,注意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境,通过推理过程寻求最佳关联,搜寻说话人希望对方所做的那种理解,以使交际成功进行。交际是否成功,主要看交际双方能否对彼此的认知环境显现和相互显现。因为,当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显现和相互显现时,这部分显现和相互显现的重叠部分即构成交际双方共同的认知环境。这样,交际双方就能够很好得达到最佳关联。

二、关联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翻译也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动过程。译者应努力准确地传达出原作者的话语含义,使读者不需花费不必要的努力便可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以使原作者和读者达到最佳关联。例如:This boy was in the seventh heaven with his new toy.如将该句翻译为“这个男孩在七重天玩他的新玩具”会使汉语读者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不知道“七重天”是什么。这时,译者就必须将关联理论应用于此翻译中,根据原作者提供的话语进行推理,选取恰当的语境以达到最佳关联,译出原语作者的真实意图,“in the seventh heaven”指的是神和天使居住的天国的最高层,那是个尽善尽美、幸福快乐的地方,身处七重天会得到极度的满足、快乐。因而,应将此句译为“这个男孩因有了新玩具而欢天喜地”就取得较好的关联效果。再如:胸有成竹。如果按照句子字面意思翻译为:Have a bamboo in his stomach.这会让英美人士感到很荒谬。因此,译者必须再现关联,领会原文作者的意图:胸有成竹这个句子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因而,将句子翻译为: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 before doing something.就很好的运用了关联理论。再如:今日略备薄礼,不成敬意,望大家笑纳!这是中国人送礼时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与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好像没有什么联系:既然礼物不足以贵重,无法表达对别人的尊敬,为什么说话者还要送这份礼物?因此,译者必须再现关联,透过中国文化(中国人认为谦虚是美德),来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将说话者的潜含意义翻译出来:Now we have some presents for you and hope youll like them.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关联理论和翻译都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因而,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中,可以很好的实现成功交际。

参考文献:

[1]Sperber,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

[2]Gutt,Ernst-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3).

作者简介:文娟(1981-),女,四川阆中人,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任伟亚(1980-),女,山东曹县人,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翻译应用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