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风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4-09-05牛继舜白玉苓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教风学风对策

牛继舜+白玉苓

摘要:在归纳当前高校学生学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学风问题的社会原因、教师原因、学生原因和制度原因,提出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建设良好教风,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切实执行制度等改善学风的对策。

关键词:学风;教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11-02

一、高校学风现状

随着中国大众化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为苦读学生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奋发学习的风气似在减弱,学风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下滑的态势。学风不良表现在抄袭、作弊、逃课、迟到、早退,上课睡觉、说话、玩手机、看与课程无关的书、不记笔记等。有些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他们平时学习应付了事,指望老师考前划重点,突击复习。有的学生甚至突击复习都不肯做,指望作弊、补考试、混文凭。有些学生无论做什么都抄网络、或者抄同学,作业、实验和实习报告、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无所不抄,个别抄袭时甚至忘了改成自己的名字,连名字都写错。学风问题不是某个高校独有的问题,所有高校都应重视学风问题,不能任其向不良方向发展。

二、学风问题原因剖析

1.社会问题。①大众化教育[1],学业水准下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美国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出现过物理和英语等学科考试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的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发现: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进程,反复留级、中途退学、改学没有实际前途的科目,以及学生在结束学业时既没有获得公认的资格也没有公认的技能就离开学校等学业失败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低分考生得以进入大学,他们的不良习惯和风气对整个学风产生了负面影响。②负面社会新闻,高速传播的网络信息,不仅传递正能量,也同样传播负能量。有些学生接触到负面消息时,不能判断真伪,也不能正确对待社会问题,他们以讹传讹,对社会现实似知非知,似懂非懂。不可否认,社会上存在着腐败、造假、走后门、靠关系、拼爹拼岳母的不公现象,但社会上也不断地涌现出俞敏洪、李彦洪、史玉柱、陶华碧、吴士宏等靠奋斗努力成功的草根人士。有些学生只看到了负面问题,为自己的不奋进开脱,却不以正面案例激励自己;有些学生只看到了成绩好不等于工作好,并以此为不学习的理由,却没有看到成绩好不等于能力强,社会不需要高分低能的毕业生。还有的学生认为,“大学大学,大概学学”,“作弊不可耻,作弊被抓才可耻”,“挂科没关系,最后都能毕业”等等。这些错误观念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问题。北京服装学院教学督导组的数据统计表明,教师教学评价结果与学生出勤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具体说来,教学评价结果为优秀的教师,其学生出勤率最高;教学评价结果为良好的教师,其学生出勤率居中;教学评价结果为合格的教师,其学生出勤率最低。由此可见,教师教风优良,学生学习兴趣就大、课堂表现就好。在当前高校中,有的辅导员、班主任忙于教学和其行政事务多,投入到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时间少,忙于应付面上的活动多,主动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的少;有的业务教师承受的科研、教学与进修压力都比较大,课后无暇与学生多作交流指导;少数教师仍因循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有的甚至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校教学和科研脱节,学生得不到有力的学业指导和志向激励,内在学习动力得不到升华[1]。这些都不利于建设良好学风。

3.学生问题。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有些家长开始反思中国式教育,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一种从容的生活,他们不希望孩子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中,不以分数来衡量孩子是否优秀,他们注重孩子综合素质,注重孩子的情商,这样家庭的学生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他们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结交朋友、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当中去,他们对于学习分配给适当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这样的家庭和学生无可厚非,这样的学生通常能够遵守纪律,认真对待考试,但对学习并不全心投入,成绩可能达不到优秀。这种情况使中国精英教育阶段奋发学习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更普遍的情况是,家长和学生普遍重视高考,重视入大学前的学习,家长、老师会许愿说,“考上大学就不辛苦了,就可以轻松了”。有的学生就是带着这样的理念迈进了大学,而且真的放松下来。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前极为紧张的学习和较大的精神压力,认为自己经历了艰苦的学习,应该玩玩了,变得散漫起来,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任由自己贪玩。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缺乏奋斗的内在动力。

4.制度问题。教学考核软指标多,硬指标少,难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直接的监控与考核,考核难以反映真实问题。在缺乏有效考核的情况下,任何鼓励教学的措施都难以有实质性的效果。“学生评教”可以对教师形成一定的压力,但存在学生不客观的现象,坚持原则、严格管理的教师可能得分低,放松要求的老师可能得分高,有些教师为得到学生的好评,不再敢于严教。在缺乏有效考核制度支撑的情形下,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受到抑制,导致教风的逆向选择,大家都只注意不出错,缺乏教师的责任心和主动创新精神[2]。

三、改善学风的对策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要向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引导学生不要幻想不劳而获式的成功,教育学生“Stand on their own feet”,让学生认识到真才实学是他们立足之本,自己功名靠自己挣,不“拼”别人“拼”自己,要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要向学生宣传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的故事,聘请杰出校友现身说法,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看到奋斗、努力就能成功,不要用负面故事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

2.建设良好教风。学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风。好的教风滋生培养刻苦勤奋、脚踏实地、上进求真的良好学风;不良教风则惯纵助长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浮躁放纵的坏的学习风气。严师才能出高徒。在众多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不能走“重科研轻教学”的弯路,要牢固树立教学是学校之本的理念,关注教风建设,对教师加强平时的监督考核,不走过场,对于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应给予奖励。

3.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让学生了解终身学习(Life Long Learning)的含义,认识到停止学习将会被社会淘汰,大学阶段不可放松学习。尽管教材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不少内容滞后,但通过扎实的课程学习和自我学习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我更新能力,让他们终身受用。只有具备了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学生才能具有较高的素质[2],才能够胜任未来工作的要求。

4.切实执行制度。应该说高校的制度是比较健全的,关键是不能让制度停留在文件中、墙面上,而要切实执行,不能“开始勤于管理,中间疏于管理,最后懒于管理”。

在严格执行制度之初,会遇到阻力、遇到困难,但是坚持几年,就会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学校的决心,认识到学校的规则不可更改,在教师中、学生中形成遵守制度的意识和习惯,从长远上说,会降低管理成本,在社会上树立起具有良好学风学校的声望,有利于学校实现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EB/OL].

http://www.wenmi114.com/wenmi/zongjie/diaoyanbaogao/

2007-01-23/200701234626.html

[2]田国强.大学应如何改善学风教风[EB/OL].

http://www.eol.cn/article/20060220/3173831.shtml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风学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高校教师教风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分析研究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