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井下工具控制技术
2014-09-05倪卫宁刘建华吴春萍
倪卫宁, 刘建华, 张 卫, 吴春萍, 吴 非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01)
目前,钻井、完井、压裂过程中井下工具的控制主要采用最简单有效的投球方式,但这种方式缺乏灵活性,只能实现单向控制,不能实现往复动作,更无法实现复杂的多级、多程度的控制。以扩眼器为例,采用投球方式只能实现扩眼器的打开,无法实现扩眼器的收起,更无法实现扩眼器打开大小的多级控制。
近年来,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商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在石油工程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主要应用于钻杆标记,特种车辆及仪器的跟踪等方面[1-7]。国外RFID在井下工具中的应用方面处于前期研发阶段,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8-10];国内也已开始了相关技术研究[11-13]。笔者针对井下特殊的钻井液环境,设计出了能够适应各类钻井液环境的天线匹配电路,开展了井下环境电子标签系统研究,进行了读写器电路系统和相关嵌入式程序开发。
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和工作频率
典型的RFID系统包括可编程数据的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处理数据的远端计算机3个部分[14-15],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电子标签就是射频卡,具有智能读写及加密通信的功能,包含天线、匹配网络、续电模块、中央控制器、通讯算法模块和存储器等。读写器由天线、无线控制模块和接口电路组成,通过调制的射频信号向标签发出请求信号,读取标签的识别信息,然后读写器把信号发送到计算机或者其他数据处理设备。
图1 RFID系统工作基本原理Fig.1 Working process of the RFID system
根据RFID标签工作的频段,可以将RFID标签分为低频、高频和超高频,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 kHz,134 kHz,13.56 MHz,433 MHz,915 MHz,2.4 GHz,5.8 GHz等;根据RFID标签是否使用电池,分为有源RFID标签(带电池)和无源RFID标签(不带电池)。考虑RFID标签存储周期、工作温度、体积等因素,有源RFID标签由于携带电池,不适合在高温高压的井下环境工作,且不满足体积小的要求。因此下面主要对各频段的无源RFID标签进行研究分析。
2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井下工具控制方法
位于井下的指令接收与控制执行一体短节预先植入接收控制程序,射频识别标签预先写入执行指令的信息码。短节包含射频接收单元和执行控制单元,短节内部空腔过流钻井液和射频识别标签。通过井口投掷射频识别标签,然后再经过钻井泵加压输送钻井液,射频识别标签被钻井液裹挟进入井筒并下行。当射频识别标签随钻井液通过指令接收与控制执行一体短节内腔时,射频识别标签与短节内部的射频天线产生电磁感应,短节读取射频识别标签内的信息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短节内腔时,标签和短节内的天线距离一般不超过20 cm,因此各种频率的RFID标签都可以完成信息码的有效读取。短节内的控制程序根据当前检测到的温度、环空压力、管柱压力等信息对接收到的信息码进行译码,获得指令,根据指令完成相应的操作执行,如控制电磁阀开关,驱动电机转动等,完成扩眼器、滑套等工具的打开或关闭。
3 指令接收与控制执行短节设计
整个指令接收与控制执行短节包括天线单元、接收与控制单元和驱动执行单元(见图2)。其中,天线绕制成圈,套在单元的内侧,射频标签经过天线线圈的内圈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0 cm,各种低频标签都在读写范围以内。接收与控制单元给天线单元施加电磁波信号,在天线单元内腔形成电磁场,当射频标签经过天线单元内腔时,首先获得能量,同时完成标签内部信息码的读取。接收与控制单元读取到信息码后,进行译码,然后根据译码结果驱动执行单元。天线单元、接收与控制单元和驱动执行单元之间的信号线、控制线、电源线的连通孔相通。
图2 指令接收与控制执行短节结构Fig.2 Instruction receiving and control execution sub
4 无线射频识别接收系统电路设计
受井筒空间和读取电路系统天线尺寸的限制,短节夹层内安装电子电路、电池以及天线的空间有限。因此,需要设计高度集成的电路系统和天线结构,确保其能安装在有限的空间内。
电路系统设计要求:1)频率为134 kHz的收发一体电磁波电路;2)高度集成的数字器件;3)长距离天线匹配技术;4)低功耗。
采用4个3.6 V高温锂电池串联成14.4 V供电电源,可连续供电200 h以上。采用收发一体的天线线圈,工作频率为134 kHz。微处理器对射频读写器芯片的发射和接收进行控制,射频读写器芯片将读取指令调制到频率134 kHz的载波上。当RFID标签经过天线线圈附近时,RFID标签首先被天线线圈发射的电磁波充电,然后RFID标签启动,根据预先写入的数据调解自身的阻抗,形成负载调制信号。射频读写器芯片检测到负载调制信号,并解调信号,最后传输到微处理器读取RFID标签内的指令信息。井下无线射频接收短节电路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无线射频接收短节电路设计框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wireless RF receiver circuit
5 天线匹配设计
读写器电路的匹配设计主要包含2部分:一是长距离天线匹配电路,主要解决天线需要在金属腔体里面布线所引起的功率损耗;二是针对读写器天线的电感在不同钻井液中会发生变化,需要设计一个可以自动设置的电容网络,采用软件设置等效电容值以配合天线电感变化,使发射天线获得最佳匹配,即发射电路谐振频率为工作频率134 kHz。
长距离天线匹配电路如图4所示,根据阻抗匹配计算得到相应的电阻和电容值,可以实现2 m以内的天线匹配。整个系统装配成一个短节,天线部分安装在短节内壁凹槽,电路板安装在腔体内。
电容网络如图5所示,该电容网络替换匹配电容C4和C5。根据试验测试和经验参数,假设天线最大电感为Lmax,为了实现最大匹配,固定连接在网络的电容计算公式为:
图4 长距离天线匹配电路Fig.4 Long distance matching circuit
图5 电容矩阵Fig.5 The capacitance matrix
(1)
式中:f为工作频率,Hz,;L为天线电感,H;C为电路板上的匹配电容,F。
首先,设定L为Lmax,计算出电路板上的电容C为Cmin;再设定L为Lmin,计算出电路板上的电容C为Cmax。其中,Cmin是固定连接电容值,Cmax为电容网络全部连通的最大电容值。
通过系统微处理器自带的模拟数字转换器以及外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可以监控天线振荡电路的输出。微处理控制电容网络开关,扫描配置电容下的振荡电路输出,可以自动寻找到最佳电容组合,即满足134 kHz的谐振点。模拟试验测试10种天线的电感,依次为300,400,…,1100和1200 μH,经过电容匹配得到的谐振频率分别为134.03,134.12,134.03,133.74,133.84,134.12,133.46,133.56,134.12和133.75 kHz。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谐振频率偏差基本上小于0.5%,匹配效果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6 无线射频识别接收系统软件设计
考虑射频读写芯片的读写时序,在读取过程中需要加入多个延时,确保读取的准确性。程序中设置专门寄存数组用于存储读取的多组RFID标签的识别码,提高了读取成功率。利用单片机STM32F103的在线可编程能力,直接连接USB-JTAG转接模块,在计算机上调试仿真,调试完善以后直接写入代码,不需要通过编程器烧录程序。该系统采用单片机高级语言C51编程,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并兼顾到程序的编译效率。
7 测试结果
未进行姿态调节射频识别标签试验情况:其中承载指令信息的RFID标签模块为φ3.85 mm×23.0 mm圆柱体。该RFID标签模块相继通过了70 MPa耐压、125 ℃耐温可靠性试验。调节钻井液流量,配合外接管线直径设置钻井液流速为3 m/s,将射频接收短节与外接管线对接,钻井液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射频接收短节内腔。将标签投入钻井液,以3 m/s的速度通过管线和射频接收短节内腔。标签经过接收短节的内腔时,读取成功率67%。观察和分析认为,读取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标签损坏和标签姿态不稳定。
利用加固保护胶,将原始射频识别标签包裹成钉子形,其中承载指令信息的RFID标签模块尺寸为φ5.5 mm×45.0 mm,有利于保护标签电路和进行姿态调节。该RFID标签模块相继通过了70 MPa耐压、125 ℃耐温可靠性试验。试验样本10个,进行了3组重复试验,标签在钻井液中经过接收短节内腔时,读取成功率100%。
8 结论与建议
1) 选取134 kHz低频率作为无线射频工作频率,研制的无线射频接收短节可以实现钻井液中RFID标签的数据读取。
2) 为了适用井下工具工作的环境要求,没有采用厂家提供的RFID标签;通过对RFID标签进行加固封装和姿态优化,接收成功率达100%。
3) 为了延长工作寿命,需要进一步降低井下读写器的功耗和提高其耐腐蚀、耐压等性能,因此需要继续对读写器的电路系统和机械结构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Morris C.If Tesco can do it,why can’t we?The challenges and benefits of implementing RFID and mobile computing in upstream environments[R].SPE 112038,2008.
[2] Vincke O,Averbuch D.A new drillstring fatigue supervision system[R].SPE 105842,2007.
[3] Sampiao J H B,Placido J C R.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 chip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elements of the drillstring[R].SPE 49203,1998.
[4] Jason A W.Adding the human factor to rig anti-collusion system:a new technology explored[R].SPE 84352,2003.
[5] 孙鹏.石油钻具全程动态监控预警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1,4(12):56-58.
Sun Peng.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whole dynamic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oil drilling tools[J].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ies,2011,4(12):56-58.
[6] 李传伟,常关羽,于振兴.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石油钻机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31(2):159-165.
Li Chuanwei,Chang Guanyu,Yu Zhenxi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oil drilling equipment based on wireless senor network[J].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2013,31(2):159-165.
[7] 王超群.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放射源失盗示踪系统的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2:1-39.
Wang Chaoqun.Study of the stolen radioactive tracer system r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D].Changchun: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1-39.
[8] Tough John,Mason Jane.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of remotely operated horizontal frac[R].SPE 143940,2011.
[9] Snider P M,Doig Tom.RFID actuation of self-powered downhole tools[R].SPE 113842,2008.
[10] Luis A Gonzalez,Eddie Al Odell.RFID provides multiple on-demand activation/deactivation reliability to underreaming[R].SPE 146033,2011.
[11] 秦金立,戴文潮,万雪峰,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多级滑套压裂工具中的应用探讨[J].石油钻探技术,2013,41(3):123-126.
Qin Jinli,Dai Wenchao,Wan Xuefeng,et al.Application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in multistage fracturing sleeve tools[J].Petroleum Drilling Techniques,2013,41(3):123-126.
[12] 光新军,王敏生,叶海超,等.RFID在井下工具中的应用[J].石油机械,2013,41(5):25-29.
Guang Xinjun,Wang Minsheng,Ye Haichao,et al.Application of RFID in downhole tools[J].China Petroleum Machinery,2013,41(5):25-29.
[13] 朱祖扬,李光泉,张卫,等.井筒微芯片示踪器研制[J].石油钻探技术,2013,41(5):111-114.
Zhu Zuyang,Li Guangquan,Zhang Wei,et al.Research and manufacture of a microchip-tracer used in drilling fluids while drilling[J].Petroleum Drilling Techniques,2013,41(5):111-114.
[14] 沈冬青.RFID射频识别技术标准解析及现状研究[J].中国安防,2011(4):37-40.
Shen Dongqing.Research on anslysis and the current standards of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J].China Security & Protection,2011(4):37-40.
[15] 王连胜,夏冬燕,汪源,等.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农业节水灌溉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0):7393-7396.
Wang Liansheng,Xia Dongyan,Wang Yuan,et al.The research of modern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irrigation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J].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1,11(30):7393-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