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

2014-09-05唐忠诚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咪唑类硝基喹诺酮

唐忠诚

蓬安县诸家乡卫生院 四川 南充 637800

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

唐忠诚

蓬安县诸家乡卫生院 四川 南充 637800

目的:了解我院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32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320例患者均使用了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涉及了6远大类(19种) 抗菌药物。320例患者中,只有10例患者使用单一用药,占3.12%,绝大多数患者使用了联合用药的抗感染治疗方案;278例患者使用了二联抗菌药物,占86.88%,使用的硝基咪唑类+β-内酯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32例患者使用三联抗菌药物,占10%,使用的硝基咪唑类+β-内酯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有替硝唑、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是存在用药起点过高、更换药品依据性差、疗程过长等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用药水平。

阑尾炎;抗菌药物;治疗;合理用药

前言

阑尾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普遍,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因而抗菌药物治疗是治疗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必要手段[1]。但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同样也是目前外科领域较为敏感的课题,抗菌药物的滥用使得病菌耐药性不断增强,从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不断增多。因此,必须加强抗菌药物在各个方面的合理应用,从而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了解我院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本文对我院2010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32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32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其中男200例,女120例,平均年龄(36.71±12.38)岁,平均住院天数(8.37±1.78)d。320例患者中,19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2例慢性阑尾炎,12例阑尾脓肿,10例急性坏性阑尾炎。入选病例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并排除患有其他基础疾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分别统计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理诊断、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的名称、规格、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用法、用量等。

1.3 评价方法

将统计数据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2]。

2、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20例患者中,除少数患者保守治疗外,大多数患者入院当日就进行急诊手术,仅36例患者未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患者均使用了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涉及了6远大类(19种) 抗菌药物,主要包括:3种硝基咪唑类、3种喹诺酮类、2种氨基糖苷类、1种林可酰胺类、1种大环内酯类、9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有:替硝唑、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仅有少数患者更换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2 联合用药情况

320例患者中,只有10例患者使用单一用药,占3.12%,绝大多数患者使用了联合用药的抗感染治疗方案;278例患者使用了二联抗菌药物,占86.88%,使用的抗菌药物为硝基咪唑类+β-内酯胺类和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32例患者使用三联抗菌药物,占10%,使用的抗菌药物为硝基咪唑类+β-内酯胺类+喹诺酮类。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手术继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志贺沙门菌、厌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3]。从抗菌药物的使用来看,抗菌药物治疗是阑尾炎手术患者必要的治疗手段。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防治腹腔手术感染最好选用甲硝唑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而实际大多数医师选用的是替硝唑+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本调查研究中使用二联抗菌药物占86.88%,使用三联抗菌药物占10%,抗菌药物包括硝基咪唑类、β-内酯胺类、喹诺酮类。由于替硝唑和甲硝唑的抗菌谱大致相同。因此,以上治疗方案基本符合上述原则。同时,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1)目前,甲硝唑联合青霉素、链霉素,或者“金三角” 联合应用,仍然是阑尾炎手术抗菌药物的首选,新型的抗菌药物可供必要时选择[4]。

(2)阑尾炎手术的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一般为1~3d。在本次的调查研究中,32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平均用药天数为8.22d,用药天数显著高于一般的预防用药天数,用药疗程明显过长。

(3)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由于耐药性的增加,在持续使用某种抗菌药物过程中而症状未得到改善时,可以选择更换使用的抗菌药物,这就导致了抗菌药物的更换依据性差[5]。

综上所述,我院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是存在用药起点过高、更换药品依据性差、疗程过长等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用药水平。

[1]李武.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244-245.

[2]梁燕,张璐.9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3):85-86.

[3]王辉.144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7(3):152-154.

[4]蒋丽波,吕艳春.25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12):116-118.

[5]刘蓉,姚岚,汪宇.阑尾炎手术患者109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2):21-22.

R656.8

B

1009-6019(2014)08-0276-02

猜你喜欢

咪唑类硝基喹诺酮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溴代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
咪唑类离子液体在储能和换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硝基胍烘干设备及工艺研究
高塔硝基肥,科技下乡助农丰收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九硝基三联苯炸药的合成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