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32例临床分析
2014-09-05金光润窦云霞
金光润 窦云霞
功能性消化不良32例临床分析
金光润 窦云霞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精神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 观察其疗效。结果 经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治疗, 3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FD是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功能性胃肠病, 治疗上应重视心理疏导, 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 其发病率30%, 占消化专科门诊的40%[1], 其症状主要包括: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感。罗马Ⅲ标准将FD定义为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回顾性分析本院消化科门诊2012年2月~2013年2月因FD症状而就诊的32例患者, 提高对FD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中, 男11例, 女23例, 年龄27~62岁, 平均年龄46岁。
1.2 诊断标准 采用2006年修订的FD罗马Ⅲ诊断标准,即无可以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包括内镜), 诊断前症状至少出现6个月, 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下1点或1点以上: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进一步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上腹疼痛综合征(EPS)。
2 结果
经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治疗, 3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3 讨论
FD是常见病, 不是一个症状, 而是一组症状, 每例患者各不相同, 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 是一种排他性诊断, 其病理生理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为:①胃及十二指肠高敏感:来自胃肠道的主要刺激(源于顺应性、胃排空、扩张或收缩)并不会被有意识地感觉到, 但这种感觉域值可能在FD患者中降低, 导致患者对一些微小刺激的敏感性增加。FD患者对扩张刺激的敏感性增高, 可能通过改变对胃壁机械感受器的刺激程度来调节胃对扩张刺激的敏感性[2]。②胃肠动力异常:目前普遍认为胃肠动力障碍是FD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胃排空延迟、胃顺应性受损可能是引起上腹饱胀、嗳气、早饱等症状的主要原因。③胃酸分泌:多数学者认为FD患者胃酸分泌不高, 但FD患者存在空腹上腹不适、疼痛, 进餐后应用抑酸剂治疗缓解, 故不能否认胃酸在引起症状中的作用。④HP感染:根除HP后部分患者症状改善。⑤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疾病, 包括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在FD患者中的频率高于正常人。
FD诊断时采用罗马Ⅲ诊断标准, 问诊时应注意:①有否心理因素, 必要时应进行心理测评。②是否存在报警症状,包括非有意的体重减轻、进行性吞咽困难、持续呕血、显性或隐性消化道出血、不能理解的贫血、黄疸、淋巴结肿大和腹部可触及包块。③是否同时存在重叠症, 即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及功能性便秘。如有必要时应做相应的检查。
由于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治疗目的是是缓解或消除症状,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复发。FD的治疗需个体化的方案, 并综合、联合治疗[3]:①一般治疗方法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烟、酒、辛辣食物及药物刺激, 避免急性生活应激, 消除不良情绪。②对于40岁以下,无明显报警症状, 无心理因素, 且症状发生与进餐有关的消化不良应首选促动力药或合用抑酸药;对于进食非相关或酸相关性的消化不良应首选抑酸药或合用促动力药。经验治疗为2~4周, 无效可进一步做相关检查。a.促胃肠动力药针对胃肠动力异常, 从而治疗FD, 一般用于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为主要症状的患者。b.抑酸药、抗酸剂可减轻症状, 起效快, 抗酸剂疗效不及抑酸剂。③根除H.pylori治疗, 对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FD患者有效。④消化酶及微生态制剂,可作为辅助用药, 可改善与进餐相关的腹胀、食欲不振等。⑤精神心理治疗, 抗焦虑、抑郁药物上述治疗疗效欠佳而伴随抑郁症状明显者可以试用。精神心理治疗可缓解症状, 还可提高生活质量。⑥中医治疗, 消食健脾类中药及组方多数可改善FD症状, 可选用。
[1] 李岩.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义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 2007.
[2] 侯晓华.功能性消化不良// 侯晓华消化道运动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271-290.
[3] 刘建, 刘新光.消化疾病新视野.北京: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9:56.
2014-04-14]
134003 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