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提升城市品质
——东胜区数字城管工作体会
2014-09-05王文彬
文|王文彬
“数字城管”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万米单元网格为单位,将城市划分成若干个责任区域,每个责任区域都有专门的监督员进行监督和巡查。当发现城市管理类问题时,立即通过“城管通”设备,将案卷的图像、位置、类别等信息上报至监督评价中心,监督评价中心平台工作人员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立案、结案标准》对案卷进行审查、立案,将符合立案标准的案卷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手册》的责任划分标准派遣到对应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接收到需要处理的案卷后,及时处理解决并迅速回传到监督评价中心,然后由监督员对案卷的处理情况进行核查、结案,系统自动对各职能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由此形成一套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派遣问题、及时处置问题、常态考核评价的闭环式城市管理模式,从而全面掌握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总体情况,有效避免城市管理漏洞。截至目前,东胜区数字城管系统累计受理各类城市管理类案卷43万余件,结案率达98.5%,处置率达95.7%。
在具体工作中,东胜区数字城管紧紧围绕“大监督、大评价、大考核”,“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统一派遣”的“三大六统一”目标要求,全面做好各项城市监管工作:
着力完善“三大”监管举措,全面强化城市考评体系
大监督。为减轻财政负担、延续现有城市管理模式、保障城市管理高效运转。东胜区监督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按照区委、政府要求做好数字城管案卷采集工作由责任外包的公司化运作模式向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东胜经济科教(轻纺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两个执法部门代替原有公司负责数字城管案卷采集上报工作的过渡交接。中心为顺应工作变动、进一步加强监督,与交接单位共同研究相应规章制度、工作办法、监督机制。确保过渡期工作顺利更替,常态化监督管理不放松。
大评价。对职能部门的工作运行情况,监督评价中心每月以《数字城管情况专报》的形式给出具体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同时利用数字城管12319直播间现场连线中心考核办工作人员公布 “数字城管部门工作情况”,通报上月城市管理工作总体情况,各城市管理部门案卷处理情况,表扬工作突出单位,批评工作落后单位,借此将中心工作推向媒体,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置身于更加透明的评议环境中,真正实现发现更及时、处置更快速、解决更有力的目标要求。
大考核。将数字城管工作纳入《东胜区委、区人民政府对各镇、街道办事处、区直部门党政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体系》,由过去的3分提高到5分,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分值的提高加大了部门的重视程度,强化了对部门的考核力度,实现了敦促部门及时高效处理问题的预期。
努力构建“六统一”标准模式,逐步破解城市管理难题
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目前,所有城市管理事项已按照11大类138小类247小项全部划分清楚,每个监管事项都明确了具体的处理时限、监管范围和立结案标准,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时限在过去的基础上平均缩短了70%和65%。将监管范围延伸至小区内部并覆盖了所有的城郊死角,职能部门的工作量增加了近30%,市民投诉减少了62.8%;按照“一级监督、二级管理、三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格局,搭建起了覆盖“专业部门、街道社区”的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
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七城联创”工作中遇到棘手问题,需要召开区委、政府联席会议研究确定的,基本上都是通过召开数字城管联席会议进行协调解决。对街道路名牌不规范、不齐全,通讯运营商共建管网互相推诿扯皮需签订维护协议,检查井与井盖不符需钉设井类标识牌等问题进行了逐一解决;东胜区城市管理总的理念是,需要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城市公共管理支出,政府要全部承担,职能部门要全面管好、管细、管精,需要由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担的管理事项要全面推向市场,避免出现政府大包大揽想管又管不好的现象。比如,商场自设停车场破损、商铺门前台阶破损需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维修而不维修的,监督评价中心通过数字城管系统,调度城管执法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联合执法,在两个工作日内下达停业整顿通知书,督促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修复。从根本上打破了过去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各管一头、重复管理而又管不好的局面。
统一指挥,统一派遣。在具体工作中,数字城管系统严格遵循集中上报、统一受理、严格把关、及时派遣、限时办结的运行流程。12319热线受理市民举报的问题,不仅要通过系统直接派遣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案卷办结后还要通过电话回访投诉者对处置结果是否满意。
东胜区数字城管通过四年多时间的运行,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多次对部门职能职责、监督考核评价体系进行重新划分和修改完善,目前数字城管涉及的36个处置部门职能职责已基本划分清楚,考核评价体系逐步趋于完善,市民知晓率和参与率明显提高,已具备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的条件。2014年计划深入推进数字城管二期工程,届时将覆盖建成区54平方公里,具体拓展界限为东至铜川镇边界,西至教育园区西侧(含罕台转移农民安置小区),南至森林环线,北至民族街(含民族街北的国电片区和补拉塔经济适用房安置小区)。同时将网络延伸至所有社区,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的互联互通。